第9章 最惨烈的战争(1 / 2)

申侯要与西戎结盟,算是撕破脸皮了。西戎是周朝所有诸侯公认的大敌,一些诸侯即使与西戎有来往,也是偷偷摸摸的,不敢公开。申侯这样做,触碰了所有人的底线。

周幽王决定到东都洛邑去,他要到嵩山去祭天,并在那里会盟诸侯。周幽王向申侯下达命令,要他也到嵩山去参加会盟,当着各路诸侯的面承认错误,断绝与西戎的关系。

申侯当然要拒绝命令,他不敢去嵩山。到了那里,承认错误事小,很可能去了就回不来了,天子对他积累了两代人的恨,他岂能轻易涉足险地。当然,他更不可能去承认什么所谓的错误,政治利益的博弈,哪有什么对错可言。

参加会盟的诸侯不多,都是些中小国家,齐国、卫国、鲁国、宋国、晋国等诸侯大国一个都没到场。

会盟现场,周幽王历数申侯的种种罪状,号召大家匡扶正义,共同讨伐不臣。响应周幽王的只有他的一些嫡系诸侯,其他人要么装傻充愣,要么以各种理由推脱,总之,都不愿趟这趟浑水。

周幽王这次东巡也不是一无所得,他带回了东八师的南方军团。这个军团有四个师,一万二千人,是防御南方楚国的主力。楚国之所以不敢北犯,就是因为有这支部队的存在。周幽王这样做,无异于自毁长城,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周朝京畿之地,本来有一支部队,西六师。十七年前的千亩之战,西六师全军覆没,周宣王想重建,但没有成功,周幽王也想重建,同样没有成功。一是世家大族们不支持,拒绝提供兵源;二是他们都不敢再用戎族人当兵了。千亩之战,就是因为戎族临阵叛变才惨败的。

周朝虽然还有些军队,但大都交给秦襄公去打西戎了。周幽王想跟申侯摊牌,手里就得有王炸,东八师的南方军团就是他最后的本钱。

这一年是公元前772年,周幽王即位的第十年。

冬季,周幽王回到镐京,他稍作休整,就率领南方军团,向申国开拔。

周幽王决定向申侯最后一次极限施压。他并没有灭掉申国的打算,其实,他也灭不掉。且不说舆论上的压力,即便申国分出去一半的力量到南方去,剩下的军队也不容小觑。真要打起来,周幽王即使能胜,也得伤筋动骨。他要的是申侯服输。周幽王也不想让他的南方军团有所折损,他还要把他们完整地送回去。

周幽王觉得他这次很有把握。他之所以敢把所有的宝都压上,就是认为仗打不起来。首先,自己是天下共主,讨伐不臣是天子的权利,他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其次,申国的实力大不如前,不敢轻易开战。第三,如果申侯敢开战,获胜的希望很渺茫,他的盟国也不敢不顾大义去公开支持他,甚至可能会背叛他。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手里的军队比申侯多。实力才是硬道理。

既然申侯不敢开打,那就以战争的名义,狠狠压榨他一下。

果如周幽王所料,申侯不敢开战,龟缩在城中不出来。

周幽王命令申侯投降,申侯以两朝老臣的身份和与周王室联姻为借口,跟周幽王打口水仗。

周幽王命令宜臼取消天王称号,流亡国外,申侯说宜臼的封号是诸侯们拥立的,他无权取消,另外,宜臼去了晋国,他让周幽王去跟晋国要人。

周幽王下令试探攻城,申侯只是有限防守。周幽王也不敢真的攻城,因为这要死很多人。

周幽王决定围困申城,迫使申侯就范。申侯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他以前之所以如此嚣张,就是笃定周幽王拿他没办法。虽然申国分出一半去南方建立南申国,但周朝的西六师损失殆尽,拿什么跟他斗。周朝若无法重建西六师,就没有跟他争斗的本钱。情况确如申侯所料,周朝无力重建西六师。但他没有料到,周幽王会把东八师的南方军团带过来。

面对周幽王的咄咄逼人,申侯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要是真没办法,他早就投降了。

申侯派人向鄫国求救。鄫侯说:“天子势大,我去了也没用,当前要紧的是保存实力。”

使者说:“申侯没有让你去救援,他叫你到西戎去搬兵,让他们攻打镐京。镐京危急,天子必然回援,申国之围自然就解除了。”

申侯被围,泾水防线无人防守,但西戎人还不知道这个情况。

鄫侯派人去见戎王。戎王说:“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使者说:“你若能攻下镐京,都城的百年财富,你能拿多少算多少。”

戎王一听能去镐京抢劫,立刻同意出兵。

使者说:“从京城到申国,行军要八天,急报只需一天,强行军是四天的路程,你们算好时间,不要遭遇天子回援的大军。你有五天时间。”

那时候,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规定一天的行军路程是三十里,叫做一舍,超过这个距离,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冷兵器时代,打仗拼的是战士的体力,因此,行军中,战士的体力不能消耗太大。

申侯和鄫侯的算计是,丰京和镐京遥相呼应,应该能抵挡得住西戎的攻势。虽然西六师没了,但各大家族还有不少私兵,只要他们能出动一部分兵力,就能等到周幽王的援兵回来。到时候,申国和鄫国去抄西戎的后路,说不定还能立个大功。有了功劳,就有了与天子谈判的筹码。

戎王没想那么多,他想的是终于可以到周朝的花花世界去抢劫了。

戎王发布总动员令,告诉各个部落,可以去周朝的都城抢东西了,那里有数不尽的宝物和美女,随便拿,随便抢。

西戎虽然经常到周朝去打秋风,但也只能在边境一带活动,进入腹地的关口都被周朝牢牢把守,他们从来没有攻破过。这一回,居然有人主动放开关隘。

洪水一旦冲出堤坝,便没有人能控制了。西戎便是这决堤的洪水。

西戎各部听说要去周朝的都城抢东西,激动坏了,所有男人都拿起武器,加入了出征的大军。以前他们从来没有这么积极过。

西戎的军队就像在滚雪球,沿途不断有人加入,等到进入周朝,人数已经超过十万。

没有人去统计到底来了多少人,戎王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流,有些恍惚:我有这么多军队吗?

镐京和丰京都没有城墙,准确来说,是没有外城墙,有的只是王城。所谓的外城门,就是一个木头建造的门阙,连个大门都没有。大国无城,这是一种大国自信,他们不相信,也不怕敌人敢打到自己的都城。

西戎军队杀到镐京,王公贵族们都傻眼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敌人能杀到眼前,他们已经两百多年没有打过仗了。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多的敌人,他们忘记了战斗,只想着如何保命。

王公贵族们知道,西戎人只是来抢东西,而他们的财富大都藏在封地里,只要守住封地,就能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至于抵抗侵略,他们那点军队,面对西戎的十多万大军,只不过是飞蛾扑火。他们只要能保存实力,将来不愁为国出力的机会,要是军队没了,一定会有人来取走他们的财富和一切。他们不约而同地躲在各自的封地里,不敢出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