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郑桓公的后手(1 / 2)

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厉王死的时候,他才刚刚出生,周厉王临死前,把他送回周朝,托付给太子姬静和召公抚养。姬友二十二岁的时候,周宣王册封他为伯爵,封地在京畿之内的郑地,国号为郑。郑地在今陕西渭南一带,这里虽然地方不错,但小国林立,出门就是邻国,实在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郑桓公身为周朝的司徒,是仅次于卿士虢石父的二号人物,自然掌握很多内幕消息,他对周幽王与申侯之间日渐尖锐的矛盾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这两人一定会有大冲突。冲突的结果不论如何,京畿之地很可能会遭受战火摧残。战争一旦爆发,申侯会放过自己吗?小小的郑国能得以保全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郑国刚刚受封,他可不想一世而亡,必须得有一个稳妥的办法。要想稳妥,就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能到哪里去呢?他不担心找不到封地,身为天子身边的大红人,找块好的封地虽然比较难,但他自信还是可以办到的,问题是到哪里去才安全,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郑桓公想不出什么好地方,决定去请教太史伯阳父。作为周朝的学问大家,他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郑桓公见到伯阳父,说明来意。

伯阳父道:“想来你应该有些目标,说来看看,我给你分析一下。等分析完了,说不定你自己就有答案了。”

郑桓公道:“广阔天地才大有可为,我想到边疆去,在那里开疆拓土,干一番大事业。比如江淮一带或西部边陲。”

伯阳父道:“你的想法虽然很好,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先说一下江淮一带。这里的上游被楚国盘踞,楚国的野心路人皆知,他们灭国无数,你去到那里,一开始一定不会太强大,你也许还没站稳脚跟,就被楚国灭掉了。江淮下游的吴越之地,文王的两位兄长三百年前就去了那里。三百年过去了,那里还是蛮荒之地,他们的后人依旧过着断发文身的生活,不被中原主流文化所接受,你去了,又能好到哪里呢?”

郑桓公道:“西部边陲呢?”

伯阳父笑道:“那就更不用想了。看看秦伯你就知道了,他每年都在跟西戎打仗,几乎天天死人。他们不是在砍人,就是在砍人的路上,不是砍别人,就是被别人砍。你的族人经历过战争吗?与异族的战斗是最残酷的,我怕你连第一波战争都撑不过去。再说了,西戎与申侯的关系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去了那里,不被特别针对才是活见鬼。”

郑桓公道:“我去到东方如何?”

伯阳父道:“应该可以立足,但没有发展空间。那里有齐鲁两个大国,他们可以保护你,但也会限制你的发展。你到那里去,等于是投靠他们,你心甘情愿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