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1 / 1)

次日天未亮,崇隽便迅速赶到香积厨,只见一众武僧已人手两个木桶,准备下山打水了。他连忙提起木桶,跟着众人下山而去。

少林弟子除了做功课外,日常练功渗透到生活中的点滴中去:吃饭,要扎紧马步吃;睡觉,要睡在一迟见宽的长凳上;炒菜,凌空倒吊手持五尺来长的锅铲炒数十斤的莱。现在打水所用的木桶,乃上宽下窄的圆锥之形,绝无中途放下休息之理;且不能用扁担,只可展开双臂,提着一百来斤的两桶水上山。双臂还必须伸直,不得弯曲、倾斜,桶中之水不得洒出,如不是满桶,还必须重新回去再打。一路之上,除了翻山越岭之外,还要经过一座“天生桥”:河面上没有桥,只能踩着河面上露出的石头过河。这不仅考验人的臂力,还要考验人的轻功。

武僧们自幼往返,压根儿不当回事,崇隽却差点儿被难住了。他虽出自武林世家,但毕竟年幼,功力尚浅。此等修炼之法,莫说他一个少年,即便是成年武师,也未必可以跟得上这些武僧。但崇隽性格天生韧性十足,越挫越勇,他咬紧牙根,强忍剧痛,双目微闭,缓缓吸入一口气。丹田之中真气似有感应,一股暖流缓缓升起,开始向全身经脉游走。这股暖气在体内越转越快,在游走了一个周天后,崇隽只觉双臂疼痛之感大减,气力大增。他重新展开轻功,提着木桶,飞快地追赶早已远去的众僧。

大家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李崇隽小小年纪,内功修为却似有相当火候?这是他家传内功——“纯阳罡气”的神奇功效。这门内功出自佛门,乃李氏远祖在西域少林拜师学艺所得。后世子孙屡有武学奇才,加以改良,精益求精,传至崇隽这一代,已经成为武林中罕有的上乘内功。只是崇隽年幼,功力尚浅,无法将威力发挥出来,但已足够让他应付这累人的活。过了顿饭功夫,崇隽终于赶上众人,且面不红气不喘,竟似还留有余力的感觉。众僧不禁暗暗佩服,要知道,这挑水的功夫,寻常人至少要半年时间才可勉强应付,而眼前这少年,年不过十四,却可这般游刃有余,又怎能不让人佩服?

回到寺中,崇隽等一众人等将桶中之水倒入香积厨的数口水缸之中。这些个水缸足有寻常人家使用的水缸的三倍大。而少林中的武僧须轮流将它们挑满,寺中僧侣众多,大概分为三班,可三日一换。挑完水,下一件工作是劈柴。后院柴房之中已堆了满满的一屋柴火,这是僧侣们从后山打来的。他们挑水、打柴、做饭均是轮流作业,每天的工作均不相同。

崇隽来到柴房,却不见劈柴的工具:柴刀。只见一位武僧随手拿起一根圆木,立掌如刀,挥掌劈去,圆木应手而开,劈为两半。再依法施为,反复四次,柴便劈好,手法干净利落,崇隽面露艳羡之色。他对那和尚道:“师兄,请问师兄尊号?”那和尚道:“我法号澄轩,是罗汉堂弟子。小师弟,你也来试试吧?”崇隽依言拾起一块木头,运劲于掌,奋力劈去。听“啪”的一声,那木头却只多了一道凹痕,掌沿却隐隐作痛。崇隽不禁脸上一红,窘道:“小弟功力尚浅,师兄见笑了。”澄轩却道:“小师弟,你运集功力于掌沿试试,记住,出手一定要快。”崇隽依法施为,这一次,木头应手而开,一分为二。澄轩赞道:“师弟悟性甚高,确是练武的好材料,将来前途无可限量啊。”崇隽忙道:“师兄过奖了。”“来吧,小师弟,这些柴须在午饭前劈好,快干吧!”“是,师兄!”两人出手如风,飞快地干起来。刚开始时,崇隽运劲尚不纯熟,屡屡将木头劈歪,手掌碰得生痛。但劈了一炷香的功夫之后,手法渐渐纯熟,开始越劈越快,不到一个时辰,那一柴房的柴火已全部劈完。澄轩随即取来麻绳,将木柴分为十份,分别捆好,双手各提一捆,送往香积厨。这些柴火每份重近百斤,澄轩却举重若轻,如寻常走路般。崇隽亦过来搬柴,只觉入手异常沉重,怎么也提不起两捆,只好抬着一捆跟上澄轩。待干完这些活后,已到正午,少林上下僧众均来到伙房用膳。

第一天就这么过来了,崇隽只觉全身有说不出的疼痛,他虽有相当武学根基,但这般艰苦劳动,却是今生首次。但他已暗下决心,既如愿进入少林,那这千年古寺的武学秘奥已尽数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在他进入少林的第三年,已获传授七十二绝技之一的“燃木刀法”。这是当年萧峰的恩师玄苦大师的绝技,全少林只有他一人练成。此刀法乃少林创寺之作,相传为达摩祖师从上古经文中悟道而生。修习之时,须以内劲运刀,向着木头连劈七七四十九刀,直至将木头点燃。难处在于功力之纯,运刀之快。罗汉堂首座慧风亲传他此绝技,目的就是想考验他的悟性。李崇隽生性聪颖,性子坚毅,修炼武功进境神速。只用九个月时间,就将“燃木刀法”习练小成,已可将小儿手臂般粗细的树枝引燃。于是乎,小崇隽狂飚武功的时期开始了。十年之内,少林七十二绝技竟已尽数练成,此事传出,登时轰动全寺。住持虚云禅师亲自为他取了法号“悟性”,喻意天纵奇才。特许其带发修行,将少林佛法弘扬天下。下山前,虚云又秘传他少林易筋经、九阳神功及金刚不坏体神功口诀,要他默记于胸,勤加修习,他日若练成一种神功,就可令七十二绝技倍添威力,无敌于天下。崇隽再三拜谢住持,收拾行装,叩别老父,开始了他的闯荡江湖之路。他这一出道,便开启了一段惊动天下的传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