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1 / 2)

自初唐奇人黄裳写成武学巨蓍《九阴真经》以来,天下英雄无不趋之若鹜,更引发连番争斗。北宋年间中原五大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为此进行了著名的“华山论剑”,最终由当时武功天下第一的王重阳所得。王逝世后,《九阴真经》辗转数易其手,后仅有北丐关门弟子郭靖、黄蓉夫妇习练大成。后世峨嵋派周芷若为求速成,根基不稳,仅修习十之一二便无法寸进。经文更散失,后人无从了解此旷世奇书之精妙,令人扼腕。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至明洪武十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驱逐鞑虏,还我汉室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人人安居乐业,举国一片繁荣安定之景象。其时,河南洛阳一武学世家子弟,姓李名崇隽。自幼天资聪颖,拳脚枪棒,一学即会,一会即精。更难得的是,其才思敏捷,小小年纪即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实乃百年难得一见之文武全才。十岁那年,其父已觉无艺可传,私塾先生也已倾囊相授,但却无法满足小崇隽的求知欲。于是决定将其送往少林,让高僧们加以调教。然少林自古以来立下祖训,出家弟子方可获传本门至高心法,崇隽乃俗家人,便无法修习至上乘之武功。其父苦苦哀求,可惜少林门规森严,学艺之事终未如愿。崇隽小小年纪,便已十分懂事,见其父伤心失望,反倒安慰于他。言道:“爹,孩儿虽未能成为少林弟子,但亦可游历天下,访寻名师,未尝不可有所成就。”隽父道:“我儿志向远大,将来必成大器!”遂携崇隽下山,径回洛阳而去。

此时正值大明立国之初,大局虽定,然四方盗贼仍时时出没于山野之间。崇隽父子下山之时天色已晚,而离洛阳城尚有四十里路,遂决定向山民借宿一宵。不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当晚成了改变崇隽一生的重大转折。

父子二人走向少室山脚的一处平坦之处,隐约见有光亮,原来此处有一茅舍,似是山中猎户用以歇脚之所。李父行至门前,道:“在下洛阳李孟阳,路过此地,可否请此间主人借宿一宵?”只听“呀”的一声,门打开一道细缝,一把苍老的声音问道:“你们是何人,深更半夜在此荒山野岭,意欲何为?”语气颇不友善。

李孟阳心中有气,但亦微感奇怪,为何此老丈对陌生之人深含敌意?心念一动,向崇隽招手道:“咱们走。”话音刚落,破空之声忽至,屋中之人竟暴起突袭,暗器转眼已到面门,李孟阳鼻中闻到一股淡淡花香。他心中暗叫一声不好,然而多年修为毕竟非同小可,头一偏,微一闪身,便已让过这致命一击。那苍老之声喝道:“好功夫!”话音刚落,破空之声又至,暗器分袭李孟阳人中、膻中及足三里穴。其内劲之强劲,认穴之准实在可惊可怖。

危急之中,李孟阳左足一点,向后飘开三尺,右掌划了一半圈,击中上中两路的暗器;同时右足一起,向第三枚暗器踢去。只听一声巨响,火光四射,李孟阳右足竟被炸断,原来最后那暗器竟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霹雳雷火弹”!李崇隽大惊道:“爹!”飞奔上前一把扶住即将落地的父亲。李孟阳右足血流如注,忙伸指点穴止血,然而钻心剧痛让他几欲晕倒。正在此时,一个黑影从茅舍中闪出,转眼已到父子二人身前,阴恻恻地道:“想不到吧,李镖头?十年前一掌之仇,今日老夫要与你算个清清楚楚!”

李孟阳强忍剧痛,怒目而视,却不作声。此刻看得分明,来人身材高瘦,一身黑衣,以黑布蒙面,双手反在背后。腰上插着一把奇门兵刃:似钩似镰,刃口锋利;把手却铸成螺旋形,尾部尖锐似刺。那黑衣人见李孟阳不理不睬,冷然道:“李镖头,十年前我非你敌手,大败而归。今日断你一足,不过是小惩大戒,叫你知道我千里鲲不是好惹的!”李孟阳道:“申庄主,想不到你竟可为一场比武之胜负而暗算于我,你在江湖上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你这么做,不怕遭江湖同道耻笑吗?”“哈……!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懂吧?”“你!”“李镖头,后会有期。小子,你若要报仇,到雷霆山庄找我申公茂!”后一句话,却是对李崇隽说的。申公茂说罢,飞身而去,疾若闪电,转眼已在十丈开外。李崇隽急道:“别跑,还我爹爹腿来!”一个箭步追去。李崇隽天生异禀,对武学之道悟性极高,虽年仅十岁,轻功已不俗。此时心中惊怒,激发潜力,身子便如离弦之箭般向申公茂射去。片刻之间,竟已追至三丈开外。

申公茂心中微觉诧异,心道:“待我试试这小子。”当下更不回头,左手一扬,一枚暗器向李崇隽胸口射去,正是独门暗器“闪电锥”。小崇隽面无惧色,双掌一合,竟将闪电锥夹在掌中,但身形已慢了一慢。申公茂转过身来,一掌拍出,掌力雄厚,尚未及体,小崇隽已觉真气为之一滞。小崇隽心中一惊,此时身子正往前冲,无法定住。但他反应极快,随即双掌推出,两股真力相接,“轰”的一声大响,小崇隽身子借力向后飘去,犹如落叶般随风而动。这般借力之法连李孟阳也仅能勉强做到,崇隽小小年纪竟有此造诣,申公茂也不禁暗暗吃惊。

本来他不过想试试李崇隽的功力,想不到这少年天赋如此之高,日后将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想到这里,心中暗生杀机。当下更不犹豫,双掌飘飘,如影随形般向李崇隽击去。李崇隽年纪虽小,但从小练武,根基扎实。更有过人天赋,内功修为并不低。眼见申公茂双掌掌力一阴一阳,相辅相成,变幻无方,似有绵绵不绝之意,着实厉害。当下骈指如刀,直向申公茂面门点去,指风凌厉无比。申公茂大惊,他这一招“混沌初开”乃家传武功“雷霆十三式”的第五式,威力巨大。而其印堂却是他的罩门所在,李崇隽一招之内即识破其弱点,攻其要害,又怎不令申公茂心惊?无奈之下,只得一招铁板桥,险险避过这一指,随即右足向李崇隽小腹踢去。变招之快,已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

李崇隽却不慌不忙,左掌在其足上一按,已借力向右翻去。半空中一个鹞子翻身,头下脚上,双掌齐发,直向申公茂胸口击去。此时申公茂本已使出铁板桥功,加上右足上踢,身子自然向下倒去,李崇隽双掌顺势下击,令他避无可避,只得双掌奋力向上迎去。“轰!”申公茂重重摔在地上,胸口气血翻涌,说不出的难受。李崇隽一招得手,得势不饶人。空中一个转身,使出家传绝技“鸳鸯连环腿”,接连向着申公茂面门、胸口踢去。申公茂刚刚吃了一个小亏,心中又惊又怒,无奈失却先机,只得左右闪避,闹得狼狈不堪。正在此时,黑暗中闪出一个人影,飞快掠到两人身前,忽地出手向李崇隽袭去。

李崇隽刚满十岁,与申公茂此等对手相斗,全凭机智,坚持到此时已是十分难得。此刻忽然有人出手相助敌人,顿感不支,不由得左支右拙,险象环生,眼看就要伤在此人手下。也许是上天不愿一代天骄就此陨落,在这危急关头,奇变陡生,那神秘人忽然如脱线风筝般倒飞而去,远远地摔在地上,居然爬不起来。申公茂又惊又怒,心想今日有高人在场,已经讨不了好去,急忙转身飞跃而去。李崇隽自知武功不及,无法报仇,又挂念父亲伤势,也迫不及待地往回赶去。两人身影分别远去,树林中缓缓露出一个身影,此人身着月白色僧袍,慈眉善目,正是少林派达摩堂首座慧风禅师。慧风目送李崇隽远去,心道:“此子如此良材美质,乃百年难得一见之练武奇才。我少林若得此人,定可将我派发扬光大,此乃少林之福,武林之福啊!”转念一想,已有了打算。

再说李崇隽回到李孟阳受伤之地,只见其父由于失血过多,面色苍白无比,双目失神,精神不振。崇隽连忙扶起父亲,关切地道:“爹,您怎么样了?”李孟阳声音微弱:“儿啊,你爹行走江湖多年,从未做过亏心之事。落得如此下场,也不知是命苦还是上天要考验于我。总之,今后我是再也不能走镖了,天阳镖局从此解散了吧。”说罢,合上双目,脸上满是凄凉落莫之意。崇隽心中不忍,劝道:“爹,您不要难过,孩儿定必手刃仇人,为您报仇!”李孟阳凄然摇头,道:“罢了,罢了。只要你将来能成大器,爹即使死了也可瞑目了。”李崇隽道:“爹,您一定会长命百岁,孩儿今后定以光大门楣为已任,让天下英雄尽皆唯我李家马首是瞻!”李孟阳轻抚儿子稚嫩却坚毅的脸,心中百感交集,口中却赞道:“好,好孩子!”李崇隽吃力地扶起父亲,一步一步地向少室山方向而去。慧风一直跟在崇隽身后,刚才父子二人的对答他听得一清二楚,心道:“此时正是劝服方丈的最好时机,看他二人正是想到我寺求助,老衲正好卖他个顺水人情。”意念及此,立即转向右边一条小径,抄捷径向少林方丈禀报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