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迎亲(1 / 2)

拖拉机冒着黑烟,突突突地越来越近,一直到了老李家的门口,在拖拉机的后面,五挂大马车,上面也是坐满了送亲的,娘家亲属以及街坊邻里,娘家亲属来的越多,就说明娘家人越强势,新娘子在婆家也是越受重视。。

鞭炮已经点燃,“啪啪啪。。咚,啪啪啪。。。咚”十响一咕咚这是山里人结婚的必备,只有在过年和结婚的时候,才能舍得花钱买上一两挂,那震耳的声音,让聚拢过来的人们躲避着,捂着耳朵。

直到拖拉机停下来,鞭炮声也燃尽,还别说,李队长时间拿捏的还真的是火候,鞭炮声一停,欢快的唢呐声,还有锣鼓声响起,这就是二人转班子唢呐队的额外收入,在新娘车队到来,吹奏一阵,送亲的人离开,在吹奏一阵,表示欢送娘家人,这也是有钱人家才能敢做的。。

说起李队长,还是要提一提,他的父亲是屯大爷,大事小情那时根本离不了,谁家生个孩子,起个名字,办个酒席,屯大爷那可是上眼皮,不说比的,往那一站,立马就是威风八面。

没有一个刺头敢炸刺,更别说和他站得紧一点,都是要远远地看着,听着人家的招呼,人家吩咐你去打狗,必须把狗撵的远远地,那就叫威风。

他要是喊一嗓子,你就得乖乖听话去做,这就是屯大爷的做事力度,没有人敢反驳。

记得当年一对小夫妻吵架,要死要活非得离婚打把刀,任是谁说都不好使,没有办法,请来了李大爷儿。

李大爷儿往那一站,几句话的功夫,就将事情给定下来了,男的也老实了,起誓发愿,不在打老婆,好好干活照顾家,女的也是抽抽搭搭,哭天抹泪儿地答应好好过日子,一场离婚闹剧,变得和和美美。

李队长,也继承了他老父亲的传承,成了队里唯一说得上话的主事人,不往远说,就在这十里八乡还是叫得响,比他父亲还有威信,还有魄力的文化人儿。

拖拉机一停下来,老魏家两口子还有主事人李队长立马冲过去,站在拖拉机的后车厢旁边,等待帮忙的打开后车厢这都是安排好谁干啥,你要是机灵点,还能蹭一根囍烟,一包喜糖。。

在小山村有个习俗,那就是在下车前,给压车的小男孩一个红包,这个小男孩或是新娘子的本家弟弟或者侄子,未出五服的,即送了新娘子,又送来了童子,来年生个大胖小子。。

李队长适时地送上一个红包,车厢也打开了,一个长条木凳子放在车厢旁,方便新人下来,老魏太太将包裹好的红纸包递给新娘子,这就是刚才,老魏家两口子找的那个红包,新娘子捏了捏,感觉了一下他的厚度,很满意,新娘才起身下车。

新娘穿着蓝的确良裤子和白色的确良半袖,这是这个年代的标配,的确良那可是好东西,只有,县城里的干部才配得上这身行头,新娘子虽然不是干部,但是,今天他是最大的,必须随了她得意,不能惹她生气,

新娘头上蒙着一尺八见方的红纱巾,从纱巾隐隐约约能看到新娘子的脸庞,长得很标致,胯骨大、屁股圆润,正是符合山里人的娶亲标准,大家越是看,越是眼热。

傻子站在人群里,看着这一热烈的场面,呵呵傻笑着,谁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可能,也没有人注意到他在傻笑。

他站在那里看到人群中有一道身影,那个人二十多岁,一米七多一点,身材适中,长得倒是标准美男子,唇红齿白,笑意盈盈。

可是,在傻子的眼里,他从那个男人的身后,看到一道模模糊糊缥缈的虚影,就像是跗骨之蛆,他走到哪里,哪个虚影就飘到哪里。。

傻子使劲地揉揉眼睛,却是什么也看不到了,让他迷惑不已,可能是他的眼睛花了,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这大热的天。

此时,新娘子以及送亲的家人被众人簇拥着,已经来到屋门口,在门口放着一个火盆,那是傻子从灶膛里掏出来的燃烧着的木炭,主事人大喊,“新人到,红红火火,富贵百年啊”。

新人蒙着盖头,在娘家人的提示下,跨过了火盆,送新娘子走进新房,新娘子脱鞋上炕,坐在铺好的灯芯绒,鸳鸯戏水的被子上,这在这里有一个说法,叫“坐福”,下边火炕早就烧的热热的,新娘子坐的时间越长,说明越有福,坐的时间段,那就不用我说了。

早就安排好的人不停地问着新娘子,“生不生”,“生几个”之类的,也就是,让新娘子自己说出吉祥话,讨个喜庆。

屋子里进行着结婚的拜堂仪式,在外面的厨房,已经是锅碗瓢盆一阵乱响,王二麻子也就是大厨,他的动作很麻利,旁边的妇女帮着他将菜倒进大铁锅,不停地在大铁锅里翻炒着,一道道菜被端上左邻右舍各家的桌子上。

在山里,一家办事,左邻右舍都是要帮忙的,空出屋子,摆上酒宴,款待主家的客人,特别是像婚礼这样的大场面,就算是,平常关系不睦,也必须要姘弃往日的不快,这是规矩,山里人的规矩。

山里人没有文化,但是,山里人认理,他们千百年生活在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养成了所有的事情一顿酒可以解决的原则,不管你的家里是穷还是富,只要是有个中间人说和一下,那就是能解决。

送亲的娘家人都已经就坐,按照山里人的规矩,第一轮是娘家人先吃,吃完饭,他们还要赶回去,所以,不管是婆家人有多急,都是不能上席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