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上海电影64(2 / 2)

上海老艺术家倒是给面子到场,但都是东扯西扯,提出的意见,对发展上海电影没有实际营养。

但是气人就在那些知名导演,老一辈一個没来,小辈也一点不给上影面子。

第六代导演王晓帅语出惊人:“我不想被归为某个地区的导演,能做自己才是最难的。”

随后导演李红也表示同意王晓帅的观点:“现在经常被提出来的是华语电影的概念,而不是某个城市的电影。我们应该的思考是怎样团结起来,突破西方电影的重围。”

这就令他很无语。

诚然,上海电影如何并不关他们事,但是上影并没有让他们归附的意思,只是让他们献谋献策罢了。

这话说的,显得上影谈论上海电影发展前景,格局太小。

目前,影视行业京城一家独大,上海电影想要迎头赶上是肯定的,他认为这无可厚非,百花齐放嘛。

香江导演协会会长吴思远呢,提出都市电影概念,老生常谈培养青年导演,鼓励民间资本,当然人家的重点,或许还是呼吁试点电影审查分级制度。

所以......

上影内部矛盾不说,单从外部环境,就跟上海电影一样。

任中伦想过,完善上影产业链,与京城、香江等影视公司寻求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但是,他很不甘心。

只是再不甘心,在振兴上海电影方面,他也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

南君策今天也算是全程见证。

此时,任中伦就想听听南君策的想法。

在他看来,南君策就是一个怪物。

才情方面不谈,就对电影的看法,也与别人迥然不同。

纵观电影史,国内导演,如今发展到第六代,无论是美学风格和关注主题,都有明显的共性特征。

第五代,他们经历了十年时期,受到自身成长经历影响,电影叙事风格大多是宏大的、沉重的,关注土地,饱含民族性与历史的反思。

第六代则因为成长于平和、经济极速发展的时代,电影更集中于表达个人体验,倾向于拍摄小人物和边缘人物,风格纪实,作品带有明显的反思和叛逆。

电影就是导演的艺术,但是这一切,在南君策身上都没有。

他风格多变,也不追求所谓的艺术。

他的剧本没有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故事,也没有个人坚持的思想性,一个剧本一个主题,受众群体明确,表述清楚直白。

南君策望着似乎一脸郑重的任中伦。

今天主题论坛,就他所见、所闻、所想,他也不知道怎么说。

事实上,对上海电影,他并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所谓的使命感,所以谈不上太多感同身受。

不过,作为上戏出身,又受任中伦礼待,深处这个环境中,他也有自己的野心。

上海电影若按前世发展轨迹,代表性作品并没有多少。

冒头的十部影视作品中,属于上海出品的,说十不存一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

那就建立一个上海电影圈。

南君策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任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往再是辉煌,也是过去,所以,我更关心当下,在我看来,上海电影发展也并没有那么复杂,把电影拍好就行了。”

“......”

任中伦用眼神告诉南君策,你没喝醉吧?

“我是认真的,现在商业电影的时代已经来了,我脑海里面有足够多的创意。”

南君策指了指自己脑袋,微微一笑,没有理会任中伦的荒谬表情,言语满是自信。

“好莱坞的电影成功,从来不在于什么艺术,而在于电影工业。

同样道理,上海电影也一样。

京城是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各地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这自然导致京城有天然优势,全国各地也与上海不断缩小差距。

上海电影想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商业优势。

商业电影的核心在于讲故事,在于导演,故事我有,导演我们可以慢慢培养,但这一切急不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但是未来,上海电影圈完全没有问题。

任中伦看着南君策,一时接不上话。

在他看来,老大难的问题,被南君策说得犹如吃饭喝水一样。

信么?

理智上来讲,他是不相信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自信笃定的年轻人,他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语。

南君策走出上影集团,坐上出租车,直奔上戏而去。

他今天算是交心任中伦,至于对方行不行,那他管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