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学习完全是为自己而学。正确的思维模式。29(1 / 2)

玄怡点点头:“是很难说得清,但却是最应该搞清楚的。”

玄怡想了想,接着说道:“有的人天生就爱学习,再苦他也觉得快乐。有的人虽然会觉得苦一些,但还能坚持。有的人就会觉得很苦。同样的一种行为,却给每个人造成了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不同吧。我们思想基础的不同,造成了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感受不同。

喜欢读书的人就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不喜欢读书的人就会觉得苦。但我们能说不喜欢读书就不去读吗?肯定不行。做事情不能说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不喜欢的就不做。而是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应该做的就不要去做。

每个人的思想基础都不同,想让每个人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应该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是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然后他们自己就会克服其中的困难。要让他们明白劝他们好好学习是别人的善意,是真正的为了他们好。要让他们真正认清学习对自己是最有用的。很多学生不好好学习,其实就是认识不到学习对自己是最有好处的,认识不到学习完完全全是为了自己学的。

让他好好读书这不是在帮助他吗?他为什么就认识不到这种好心的帮助呢?是什么让他认识不清这种善意的帮助呢?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分不清好坏,辨不明是非,颠倒了黑白。

为什么认识不到?最好是能把这个原因找出来。前面讲的是外部的原因,因为错误判断了外部的形势,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现在应该要找找内部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思想哪里不对劲,不能让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

玄怡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我认识一个人,他很喜欢自我反思,对自己以前的成长做过大量的反思和总结,他曾经对我说过,一个人如果太过于注重自我的话,往往会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我把他的故事讲出来吧,然后你们听听有没有用。”

玄怡慢慢的说起来:“他说他以前比较自私,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他母亲对他说过,小时候带他去亲戚家做客,和人家玩得很好的,姨长姨短的,感情好的不要不要的。整天粘在人家身上。等到离开的那一天,他姨想再抱抱他,他却拒绝了,很有一种人走茶凉的感觉。他母亲告诉他,当时他怎么也不让姨抱。他姨惊讶的不行,说:这小屁孩的心计怎么这么深呢?

长大点后,大概5、6岁吧。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吃饭,一桌子的菜,他嫌姐姐吃的多了,一把把她筷子打掉了。还把她嘴弄疼了。因为他很受宠,所以父母并没有责怪他。

再长大一点,他能帮家里做活儿了,农忙时节,父母从早忙到晚,他却经常不帮忙。总是一门心思想着玩。他看不到父母在烈日下的挥汗如雨,看不到他们的起早贪黑。

虽然那时的他不到十岁便已经学会了做饭,也经常是力所能及的做一点事,但总的来说,他很少主动的帮父母做事情,父母拨一下他就动一下。从来没有从心疼、体谅父母的角度主动去做什么。

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父母对他的期望还是比较高的。特意把他放到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师班里。可他让父母和老师失望了。他看不到老师的用心良苦,看不到父母的日夜操劳,起早贪黑。

他对我说,只要他有点良心,只要他能看到父母的辛劳,他一定会认真读书的,只为不辜负父母的付出。

但他心中没有别人,自然也就不会感恩。没有优良的品德,又怎么会有良好的行为呢?静不下心,学不进去,成绩不好也就成了必然。

他十六岁就初中毕业了。因为成绩不理想,没读高中,也没读中专。其实当时说什么也应该去读一下中专的,起码能学点技术。

但当时就是没有那种意识,死活没想起他需要再多读几年书。很轻易的、很“自然”的就告别了他最应该努力的那段青葱岁月。

后来他自己分析,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从小到大从没养成一个为别人考虑的习惯,只想着自己,养成了一些自私的观念。

这些自私的观念让他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是真正的不好。

他误认为他喜欢的就是好的,他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在这种长期养成的自私观念影响下,他以为天天无忧无虑的玩乐才是对自己好。所以他也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学习、吃苦、努力上进。

他喜欢的、自认为好的误了他的前途,他不愿意做的,需要努力吃苦才能完成的事情恰恰是让他受益一生的东西。但他却错过了。

所以从小时候记事起到初中毕业这段时间养成的这些自私心理,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好坏不分。他说,他的人生到此时,已经走偏了。

有些人的人生偏航不是一下子就偏过去的,他是慢慢的偏过去的。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一步步的走偏了,所以对小孩子的教育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表面上看那两个小孩子没什么区别,可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周围的一些人和事,父母对他的一些教导,已经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他们的人生,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作用下,处理着各种信息,并得出各种结论,他们从中做出选择。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下,一步步的前行。

成年之后,就从两个相似的小孩子,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有时差距大的难以想象。

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是命运的作用,是命运把不同的人摆到了不同的位置。

即便是有命运的作用,但自己在人生当中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个判断,每一个选择,不都是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外来信息处理后的结果吗?

明明是一件坏事,避之唯恐不及,自己却把它当成了好事,甚至主动的去贪图。比如那个贪官在收取好处的时候。收到的明明是风险,他却把这当成了宝贝。

有时候明明是一件好事,却把它当成了坏事,主动的逃避。比如有些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这就是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信息错误处理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思维模式的作用。

他自我总结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不能够换位思考,只为了自己,在做判断时就会出错,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最不利的,会把对自己最有坏处的当成是对自己最好的。这是自私的必然结果。

就象有的学生一样,劝他们上学明明是为了他们好,可他们却听不进去,为自己找各种理由逃避学习。甚至于老师对他严格一些,他还会心生恨意。他完全认识不到这是老师对他的爱。这就是分不清好坏和善恶。

一个人每一次做判断和选择时都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他就是把自己的路又给走窄了一分。越考虑自己,路就会越窄。直到自己在无路可走之后,以最艰苦的付出,赚取最微薄的收入。

有时候我们心理会不平,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过得那么好,我却过的很差?这个问题有时候只能问一下自己。自己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自己处理信息的方法是不是对的?

越是能够为别人考虑,在做判断和选择时越能够想到别人,自己的路才会越宽广。所以做人不能只为了自己,也要为别人考虑。

先做到对别人好才能真正的做到对自己好。所以做为家中的孩子,做为一个家庭中的一员,为父母考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然就可能会失去正常分析的能力。

从自身内部来说,自私会形成不好的观念,这观念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让自己在做判断和选择时出错,做出最不利于自己的选择。明明是最不利于自己,自己还会把它当成是最好的。从外部来说,没人会喜欢过于自私的人,他的路必然是越走越窄。所以过于自私就是自己害自己。”

......

讲完故事,玄怡停了片刻,看看大家:“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不对?”

“他讲的思维模式是怎么回事?”好学的王同学开口了。

赵同学开口说道:“这个思维模式,应该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吧?”

玄怡点点头:“说的更详细一点,应该就是我们的思维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思维模式不同,处理同一个信息,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所以很多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态度会不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