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同母异父的兄妹52(1 / 1)

经过几轮筛选张阿姨女儿被录用,成了副总绿柔的助手。张阿姨女儿何苗,身材高挑,活泼好动,见人三分笑,甚是讨喜。没几日就在身边同事中混成了熟面孔。绿柔带了她几日,走访了经常联系的相关单位和部门。没曾想,这何苗是个自来熟,根本不用绿柔多言,自己就搭上话熟络起来。

有个八面玲珑的助手,绿柔的确轻松了很多。起初她有些忐忑地把一些外联的事儿交于何苗,何苗总能不负所望地完成任务。半年下来,绿柔放心了,索性放手让何苗帮助处理工作上的琐碎。她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与高校合作的技术创新上。抽出空来就回家看看儿子,当她在家门口一露头,儿子立马迈着小短腿磕磕绊绊地冲过来,搂着妈妈的脖子不松手,“妈妈、妈妈…”稚嫩的叫声让绿柔的心软的一塌糊涂。

张阿姨笑吟吟地瞧着抱成一团的母子俩,半晌若有所思地说,“孩子小时候都跟妈亲,长大了妈就成了外人。”听了这话,绿柔有些歉疚,大概自己给何苗安排工作太多,忙的她忽略了母亲吧。绿柔想。她抱起儿子走向张阿姨,“何苗能力很强,工作也努力,也怪我,安排她工作太紧凑,都没时间来看你。”绿柔有些抱歉地说。张阿姨急得只摆手,“哪里的话,不是有无时间,是她心里就没我这个妈。”

“怎么会?何苗一直带着你,从读大学的上海带到工作的吴城。怎么能说心里没你。”绿柔很不解地问。

张阿姨眼眶有些红,“何苗上小学的时候,我与她爸分开了,我千辛万苦独自把她带大,她在哪我就跟到哪,照顾她生活,起居。可女儿心就是捂不热,从不跟我多话,更别说什么心里话了。如今我这个当妈的根本不清楚她想什么做什么。这都来吴城工作快一年了,女儿拢共也没来看我两回。”

正说着话,静雅来了。静雅与柱子叔别墅与來富绿柔家隔着一个院子,仅一碗汤的距离。张阿姨讪讪一笑,打了声招呼不再言语。静雅逗了逗孩子,然后从包里拿出丝绸图案设计草图给绿柔,“这是花了几个月功夫弄出来的,试图想以文化底蕴来提升丝绸产品内涵。你先看看。这样的复杂图案对染色和织造工艺和技术要求都很高,接下来就看项目技术部门怎样从创新层面去考量市场与文化上的意义,把这些图样变成高品质的丝绸产品,甚至将其升级为收藏品。”

张阿姨怕打搅这姑侄二人的工作讨论,旋即抱起孩子进入旁边的活动室。静雅从图纸上抬起头,视线循着张阿姨移动,直至张阿姨抱着孩子进了旁室的门,她才收回目光。绿柔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纸上,并未发现姑母静雅对张阿姨异样的目光。

静雅犹豫片刻,也跟着张阿姨走入活动室。屋内胡乱地堆着各式玩具,地下铺着厚实的地毯,靠墙摆着张可以摇摆的儿童床,旁边是一把木椅和一方矮桌。张阿姨轻轻将孩子放入地毯上,让孩子玩着地上的玩具。见静雅进来,张阿姨立马笑意上脸,赶紧端过木椅让静雅坐,自己则陪着孩子坐在地毯上。

天南海北地聊了会家常,静雅直揭主题:“你来吴城有些日子了,有没有找寻过你哥哥?”张阿姨诧异地看着静雅,不知道静雅何以会关心这个事,她都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曾和她提起过。见张阿姨这样的表情,静雅解释绿柔在上海读研自己去看孩子时,听张阿姨说起过这事。张阿姨恍然,她点点头,“是想寻找来着,可人生地不熟不知从何寻起。”

“我可以帮忙,你只要把你母亲和你哥哥情况告诉我就行了,比如姓名,岁数,以及你母亲那年出走。”静雅说。张阿姨赶紧摇头,说:“不必麻烦,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我母亲也不在了,就是找到了也认不得。”

“打算不找你哥哥了?”静雅问。张阿姨深深叹了口气,“我倒是很像找到哥哥,了却我妈妈多年的心愿。”她抹了抹眼睛,“可我闺女不让,她以为我这是在找个负担回来。”

“怎么这样说。”静雅皱起了眉。

“女儿有自己的顾虑,她说,我这个没见过面的哥哥是太湖上的渔民,生活在社会底层。如今已是花甲之年,找到了只能是个负担,不会有啥好处。再说只是同母异父,又不是嫡亲哥哥。”张阿姨说。静雅眉头又皱了一分。

“你自己呢,也这样认为吗?”静雅又问。张阿姨摇摇头,半晌才说,“说实话,我很想找到哥哥,毕竟一个妈生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呐。”静雅松了口气,略一思忖便道:“我私下里帮你寻找,你就告诉我你妈和你哥姓名,以及你妈哪年出走的就够了。”

张阿姨愣怔了一会,“若是闺女知道我在找哥哥,可能,可能……”她低下头不敢言语,似乎很怕女儿生气。“这有啥呀,你找自己哥哥,她一个做女儿的能有何怨言。”见张阿姨不说话,依旧低着头,静雅又说,“大不了不告诉她罢了。”张阿姨抬起头,看了看静雅,片刻之后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点了点头说:“好!”她抓过静雅的手,连声道谢。她告诉静雅三年前她母亲病重,临走前叮嘱她一定得去吴城找寻哥哥拴柱,让她带话给哥哥说自己对不起他,只生不养愧对他。话还未说完就咽了气。这些年,找寻哥哥几乎成了一块心病,可闺女就是不让去寻找,“我好话歹话说了几箩筐,闺女不听,还说,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过去的早过去了,找来何用。”她咧嘴苦笑一声,“现在的年轻人和咱这辈人想法太不同了。”说罢,她一一告知静雅,她母亲于1965年出走,原先丈夫是太湖上的渔民,姓姚,哥哥大名姚拴柱,小名柱子。

静雅一听,大脑“翁”的一声,半晌说不出话来。她眼睛直直盯着张阿姨,张阿姨的话证实了静雅先前心中的疑惑:丈夫姚柱子正是眼前这个人的哥哥,眼前这个张阿姨恰是姚柱子的妹妹,也是静雅的小姑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