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灯影里仰望26(1 / 2)

过完春节之后,地处僻静郊区的民俗村沉浸在近乎倒春寒的冷风中,已然转入淡季,淡得只剩下寥落的装饰和相对暗淡的灯火,婆娑不可言说的清冷。

他们抵达D城的时候,已将近晚上九点钟了。即便柏绪在穿越田野的途中,在黄土路边停下车,在没有车辆往来的黑乎乎中撒了一泡尿,往返的时间差也绝对比之前长达四个小时的漫长等待,要短暂太多。半个多小事儿而已。

这个时间点儿,对于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念笙来说,再熟悉不过。已然是餐饮行业迫近打烊的时间点。

但对于郊区的民俗村来说,管理上更灵活,更自由一些。都是个人经营,大部分铺子已经关门了。尤其今天还不是周末,除了三三两两的人影,一个挨一个的店铺夹道的街上行人不多。

确切地说,是开店的人,比游客要多。

像念笙这般鬼使神差来游玩的,估计更是少得可怜。

念笙跟着兴致勃勃为他讲解地方文化的柏绪,若即若离地跟着他,很想牵他的手,不敢牵他的手。

她骨子里最后的矜持,不允许。

这让她想起,之前柏绪驱车去K市的时候。柏绪在街上肆无忌惮牵牢念笙的手,一刻也不肯放松。那一刻,他的身边除了念笙,全城都是陌生人。

而此刻的他,在自己的城市,却是道貌岸然的陪同。他再也没有主动去牵念笙的小手。如此怯懦又讽刺的疏离感,让念笙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念笙也不想给柏绪添太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即便如此,她们还是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碰到了和柏绪熟识的男人。作为朋友,在此地开店铺的熟人。

柏绪和那个开店铺的男人简单寒暄了几句,一笑而过的敷衍。那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简约而清瘦的念笙,却也是看不太清楚的。毕竟念笙戴着一顶浅咖啡色棉质遮风帽子,帽檐不是太大,但它延伸的暗影,足够遮挡念笙略微走神儿的目光。

念笙只是出于礼貌,微微一笑,并不言语,不必。此时此刻,异乡的口音,对于柏绪来说是绝对的出卖。

沉默着跟着柏绪向前走,这样就很好!夜幕掩映下的民俗村,对于彻底迷失方向感的念笙来说,柏绪就是前方,就是向导。

柏绪不知道,念笙最想吃的是德州扒鸡,只能是德州扒鸡。作为D城的特色美食。

曾经她们热恋的时候约定过,逢年过节,柏绪要给念笙寄德州扒鸡的。不为什么,就因为干餐饮的念笙,在酒店忙得晕头转向,错过打饭点儿的时候,不得不吃客人剩下的残羹冷饭充饥。尤其是,看着一片狼藉的餐桌上,客人剩下的鸡骨架,觉得命运真的很讽刺。

而柏绪给她寄来的德州扒鸡,仿佛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火光的幻亮的天空出现的烤鹅一般,让人向往。

也正是如此,柏绪曾笑着对念笙说,咱们的爱情应该是“扒鸡之恋”。念笙听了除了坏笑,也只能是感恩于心的温柔。

兜兜转转,几乎没有几家餐馆能给念笙食欲了,都是冷清得要打烊的节奏。

倒是有一家卖扒鸡的,念笙却是没有勇气和柏绪分享那烙在灵魂深处的美味的,那终究是五味陈杂的感觉。

尤其是如此清冷的夜色里,让远到而来的她,饥肠辘辘的她,去放下矜持大口啃扒鸡,未免有伤大雅。

柏绪也觉得蛮遗憾的,说是来得晚了,至少有几家被他赞不绝口提到的餐馆都已经关门了。

在一个路口的转角处,念笙好不容易看到窗口冒着白色热烟的餐馆,那是一家卖羊肉汤的小店。许是那随风袅散的白烟,让饥肠辘辘的念笙倍感温暖。

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她们结伴,去喝鲜羊肉汤。念笙实在饿坏了,她的要求不高,能填饱肚子就行,能让自己温暖起来就行。

原本店家也要打烊了,女主人和男主人两口子已经在收拾餐具和灶具了。

念笙下意识问“你们这是要关门了吗?”

“没事儿,你们里边坐,看想吃点什么?”

看到念笙她们两个来了,美丽大方的老板娘亲切地招呼着,这让念笙觉得更加温暖了,虽然这家店的大门几乎是全面敞开的。

估计他们两口子是以店为家的,不着急着关门。自己的生意,总是相对自由一些。总是是一单生意。

念笙不喜欢吃羊杂,所以点了两碗羊肉汤,和两个饼子。

男厨师很快就给她们做了两碗热腾腾地羊肉汤。那股子热气瞬间让念笙感觉暖意扑面而来,好饿,好香!

饼子是之前做好的,因为没卖完,已经冷了,也不够新鲜。

于是老板娘歉意地说,这会儿打饼子的炉膛已经关了,只能把剩下的饼子给她们加热一下。

念笙微笑着说:“没事儿,我们来得晚,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一会儿就好了。”

这两口子会做生意,随和而亲切,有着山东人特有的朴质,让念笙内心觉得踏实了很多。

大约因着生意冷清,又加上春风不觉间风干的缘故,切好的熟羊肉片都被风吹得得有些发硬了。倒是鲜羊汤熬得够味。

热腾腾的大口锅,沸腾着寥落灯火。

柏绪吃了一个饼,没有吃饱,又要了一个,而且加了汤。顺便也给念笙加了汤。

念笙大约是饿过头了,这会儿在相对矜持的狼吞虎咽之下,竟然也不是很饿了。

一碗羊汤暖了胃,仿佛这个世界也突然变得暖和多了。剩下的羊汤,有些凉了,腥味显得就油腻些,念笙不喜欢吃冷饭,索性就不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