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幽州两年,风雨欲来71(1 / 2)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间两年已经过去,时间来到了189年夏,大汉已经走到了中平六年,杨蟠综合从京师传出来的各种消息判断,这估计就是刘宏的最后一年了。

卢储没有让杨蟠失望,在独自完成与糜家蔗糖生意的接洽后,还顺利带着大量造船工匠返回渔阳。在幽州刺史部和军队的支持下开始修建港口、船坞。

所以早在前年年底,幽州最重要的两大工程,都顺利完工,辽西郡的新治所靖远城,以及渔阳的船厂和海港。

为了便于记忆,杨蟠根据大致位置,将港口命名为‘天津港’,造船厂则是幽州第一船舶司。至于靖远城,杨蟠也是后来才发现居然就是锦州城,只不过已经喊习惯了,就不欲再变了。更何况等他拿下了辽东地区,他还准备再搞一个‘宁远城’出来。

由于在草原一战发了大财,杨蟠财大气粗的挤出经费,下达了打造两艘神舟的指标,同时还募集了一万兵丁去天津港进行基础性水上训练,只待糜竺给找寻的水军将领到来后便可系统化的操训成军。

草原大战后,漠南格局再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步度根虽然恨东部大人联盟恨得牙痒痒,但是随着难楼灭族,轲比能无损吞并王庭势力后,他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和乌延部联盟起来对抗轲比能的势力。

乌延虽然在草原大战中获利不少,不过土地增加其实很有限,北方难楼部大量的土地被轲比能强行霸占,西方普富庐的草场也被用来平息了步度根的怒火,仅仅在杨蟠的支持下保住了无臣氐的地盘和难楼的南方草场。后来还是借着苏双、张世平二人穿针引线才与步度根握手言和,共抗北方。

幽州目前除了甄氏和糜氏两大商队外,又增加了一支重要的商队,那便是苏、张哥俩。在卢储的规划下,苏、张二人主要负责与草原各族进行交易。幽州的所有商品都可以经过此二人卖往草原,以换取杨蟠所需的物资。

自此杨蟠名下精盐、棉布织造的成品服装、蔗糖甚至是汉军淘汰下来的武器、皮甲,都在交易目录下。杨蟠甚至就跟二道贩子一样,会从其他州府走私些淘汰的旧兵器拿来做买卖,让各府的中饱私囊贪官污吏连声称道杨蟠义重。

兵器全部卖到了乌延和步度根二族,要不然杨蟠还真担心他们抵不住轲比能。至于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大多数倾销到了更远的地方,其中不少也流入到了轲比能部。

各部先是用战马交易,后来战马被各部落限制后,又开始交易牛羊。直到某一天,有人发现苏、张二人奴隶也要,这下整个草原变得越来越热闹了,苏、张也借此释放出了心中的魔鬼,不久后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奴隶贩子。

这些鲜卑奴隶中,除了女人、小孩被充实人口外,剩下的基本上都被杨蟠扔到了矿场去。

好在此时汉族的文人们还不似后世文人那般迂腐,荀氏叔侄、田沮等人虽然觉得残忍,但是看到确实是有利于发展幽州,让汉族子民过得更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至于戏志才、郭嘉那俩,杨蟠压根没觉得他俩算是个正统文人。

在蓟城陪着家人渡过了187年的冬天后,后杨蟠便急不可耐的带着妻儿全部往新城靖远城而去。

年仅二十二岁的陆游被封为辽西郡太守,太史慈则是被杨蟠任命为辽西郡守备主将,并且在辽西新组建一万骑兵,由其统领。随着辽西牧场的建立,加上大量精盐、武器、粮食、棉布等稀缺物资的流通,杨蟠少量的组建骑兵已经不需要精打细算了。

说起太史慈,杨蟠还真是幸运。原来太史慈早在青州东莱任职了,其在郡内做了奏曹史,不巧搅和到了郡事与州事之间的纠纷当中。为保护郡府利益,太史慈奉命劫了州府的奏章,触犯了法律,不得已远走辽西避祸。

也是凑巧,在李进和滞留辽西称霸的各族鲜卑作战之时,太史慈正在此地流浪,随以汉家义士的身份加入对外作战,而且机缘巧合之下在破阙氏一战中获得首功,这才被李进发掘,继而让杨蟠捡了大便宜。事后直叫杨蟠不停感慨‘天命在我’。

经过两年的发展,幽州不停地设置粥场收纳流民,然后以工代赈协助各处流民安家落户,此外杨蟠还积极收纳亲近汉族的各个小部落,不论原来的匈奴、鲜卑还是处于西北苦寒之地的乌桓。

杨蟠将他们打散后迁往内地安置,按户编籍入汉,分配土地,派小吏教授大汉语言、礼仪、法律,以免田税为条件鼓励融合。再加上鼓励平民生孕,州府协助抚养的一系列政策下,幽州的人口在这两年翻了五成多,人口达到了四百多近五百万。

此时就连新建的靖远城内人口都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其中汉族人口占四成多,其他各族人口五成多,暂时处于一个多民族混居的状况。城中汉族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看到机遇前来发财的商人。

除此外,不单单是汉族,还有不少异族都是奔着辽西郡的土地政策和免税政策而来。杨蟠相信,只要保证幽州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用不了三代人,靖远城人口达到两百万,成为东北最主要的进出口关城不成问题。而吸引人口定居的,一定是他的富庶和太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