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以盐易马,关外有变(2 / 2)

这些年杨蟠在经营规划上展现出的前瞻性早已征服身边之人,加上杨氏对他的鼎力支持,所以太守府一众骨干也都没有反对。

鉴于杨氏的口碑,甄家财大气粗的同意在明年3月底先将3000匹战马运回来。渤海则可以分批提供食盐给甄家。

有了战马的支持,杨蟠立即安排让在今冬从郡兵中挑出五千精壮来,其中3000借着现有的战马开始提前训练,等甄家战马运进来后杨蟠麾下便能迅速凑出5000精骑。此外剩余2000人的指标计划从渤海现役所有军士中挑善射之人,编制2000的弓箭手。

自此,渤海郡目前训练精兵一万,其中精骑5000,徐方为主将,李进为副将,陌刀兵3000,高适为主将,弓箭手2000,徐晃为主将。如果鲜卑人再胆敢入境跳腾,那就随时准备好被杨蟠带人围剿个精光。

光和四年,在甄家将战马顺利运达渤海郡的时候,杨蟠和荀攸已经耗在之前圈好的用来种植棉花的地里了。而第一年贡品食盐的利润也就全放在了这上面。

杨蟠利用粮食收拢近万流民,为这些人提供全年的口粮,而这些人专门负责为他种植棉花,采收后的棉花将集中运往南皮城外杨氏正在建设的工坊里。

得益于小才女李清照伴生来的南宋版《棉纺织全书》,杨蟠早在去年冬天,就利用闲暇的时间着人打造好了需要的纺车,织布机等工具,并在家里完成了实验。

如何处理棉花,进而加工成棉线,再织成棉布,做成成衣,杨蟠早就整编成册,并安排杨氏内部派来可靠工匠在南皮工坊进行实验、学习并编纂经验。直等到今年棉花采收后开始扩大生产。

杨蟠计划主做两种产品:棉麻成衣的布料,以其耐穿用、更舒适的特点推向市场,最主要的是其有着制作成本远低于丝绸的优点,可以低价占领民用市场;

这里面少量份额采用宋朝的技术印染,布料也制作的更厚重些,高价卖于世家大族;大量份额不用经过印染,做的略微轻薄,但是价格低廉,卖于黎民大众。

除了民用市场,最后就是留着做棉服,暂时作为军需品只供应渤海太守府兵马,用来确保部队在寒冷天气下的作战能力。

“哎呀,我可真是个劳碌命啊。”太守府后院,杨蟠躺在躺椅上,翘着二郎腿,吊儿郎当的诉着苦。“大哥你说说,从去年回来到现在,家里才待了几天,整日为了族里、州府奔波受累。”

“去去去,滚回家里找你的小娇妻去。为兄这儿公务如此繁忙,还整日被你调派人手。我且问你,公达呢,怎么没跟你一块儿回来?”

杨蟠为了撒懒,连哄带骗的留下荀攸处理棉花种植的后续事宜,自己早早的回了南皮城。

因为与杨蟠关系亲厚,荀攸从去年一早谋划棉花的时候就从杨蟠那儿得知这会带来多大的价值,所以二话不说,留在种植园那边等全部顺利展开了再回来。

荀攸一直都是杨彪的重要幕僚,杨彪平日已然习惯了荀攸的协助,这会儿荀攸不在,哪哪都难受呢,听到杨蟠在那儿嘚瑟,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呃……”完了,哪壶不开偏偏提哪壶,杨蟠满脸的不好意思“嘿嘿,大哥勿恼,不是还有陆达夫么?这可是我费尽心思为大哥招募的人才,尤其达夫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着实是非常好用的帮手。”

“你……”还未等说话,突然外边传来一声长喝“报!”只见门外一传信兵飞快跑入,向杨彪单膝跪地,双手上举一份情报“禀太守,关外八百里急报。”

杨彪、杨蟠再顾不得斗嘴,猛然翻身站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