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杨蟠大婚,才女蔡琰(1 / 2)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蟠老老实实的守在家里陪伴着杨赐夫妇。

杨赐赋闲在家这两年,愈发的恬淡开明,很少拘泥于礼数。整天四处访友,兴致来了能出去两三日才回家。在家时也不时约至交好友来府饮宴,他从不谈国事,只引经论典,或畅聊山水人文。期间还特意带着杨蟠去拜访了准丈人一家。让杨蟠放心的是,不出意料,蔡琰仅出来露了一面问安就已经满足了他对自己夫人的所有期待。

两人的婚期定在了十一月初八,还有不到一个月,虽然两人的见面于礼不合,不过这俩老头子一个即将被流放,一个被贬两年多,从年龄上更是大半个身子都入土了,早已是心如沧海天地宽。这婚事订的本就仓促简单,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洛阳城一处小院落,蔡邕一家暂时委身于此,待杨蟠、蔡琰大婚后,将会受刑前往幽州。介时返回渤海的杨蟠正好陪同护送一程。借着杨氏的照顾,倒也没人不长眼的来折腾蔡邕,所以蔡家这半年过得还算安稳。至于宫里的天子,怕是早都忘了蔡邕这一茬。

“归期许子不见期,绛帔(pèi)霞云星做珠。冰竹始知月有信,剪落霜花夜不独。”此时,一深闺女子手中拿着下人刚刚送进来的私信,慢慢品读着其中写给她的诗句。“哎呀,这坏人,怎能如此直白。”如出水芙蓉般淡雅的面庞上逐渐浮现红晕,眼中满是羞意,可读着读着,不觉得痴了。心中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期待。

“琰儿……琰儿……”

叫了几声,看到坐在石桌前一直愣神、不见回应的蔡琰,蔡邕一脸奇怪的走了过来。直到看见蔡琰手中的书信。内容很简单,只是一幅蔡琰的画像,画像边上写了首诗。只见诗中满满的透露出一个少年对其待字闺中未婚妻的殷切期盼,他脑中勾勒着妻子出嫁之日身着华丽嫁衣的样子。以及对婚后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的想象。

“呵呵呵呵,看来琰儿这是得遇心仪的良人,这下老夫当可放心去往右北平了却残生了。”蔡邕看着眼前尚自沉浸诗中的蔡琰,不免调笑道。

“呀,爹爹!”蔡琰猛地吓了一跳,转过身来看着蔡邕娇嗔道“爹爹过来怎么也不唤女儿一声。”

“别藏了,老夫早都看到了”看着准备将书信藏起来,却情急之下又无处藏起的蔡琰。“这伯献兄当真是好福气,长子继承杨氏绰绰有余,次子年纪轻轻便如此出彩,兴业有旺。琰儿,你母亲走得早,老夫独自将你拉扯大,掌上明珠一般的爱护。之前因为老夫的事,我一直担心你因杨氏之恩同意婚配那杨二郎,生怕你会受委屈。直到前些天见了那小子,还算是个谦谦君子的模样。可又担心他会不会是个一心上进家业之人而忽视你,如今看来,老夫是多虑了。”

“爹爹!”听到蔡邕的话语,蔡琰眼眶一红,站起身扑向蔡邕怀中。“爹爹怎说得如此悲切,直叫女儿听的心中难受。”

“孩子啊,你也长大了,爹爹知道,迟早有离开爹爹的这一天。能遇上一个会怜惜你的,爹爹就心满意足了。往后的日子,你夫妻二人当扶持相伴。将来你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慢慢的你就明白了。”蔡邕擦擦眼角的泪水“不说了,爹爹就是过来看看你,今天老夫心情好,出去访友,中午就不回来了,哈哈哈哈。”

这首诗的始作俑者,才刚刚从睡眼朦胧中清醒过来。等发现不对劲后一脸懵逼,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昨日喝了点酒,想到前几日看到蔡琰那清秀动人的样子,一时情动,准备搞点培养感情的节目。虽然不善作画,但是感觉到了还是可以勉强秀一下。画了一幅蔡琰的画像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看着庭院的夜景,想象着蔡琰嫁进门的样子。不觉间一首诗落于纸上。就这么一边乐呵一边独饮的醉了过去,连识海中金书的异动都没留意。

早晨刚清醒了点,隐约想起来昨夜金书的异象,这一探查,直接奔溃了。金书玉册中出现了第三个人物,那一页正面抬头“李清照,宋朝,号易安居士……”背面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整理编撰的《棉纺织全书》。里面囊括了棉花选种、培育、种植,纺纱、织造以及器具打造。

杨蟠顿感慌乱懵逼,对呀,人呢?对比李绅、高适出现的场景,这马上要娶妻了,这李清照是啥情况?武将加盟?入驻后宫?结婚当天一送一?这俩大才女能乐意?想到这杨蟠瞬间满脑子乱码,一想到这诗是给谁写的,突然冷汗流了下来,张口呢喃“卧槽了,这位汉朝的才女不会要被宋朝乱入的才女上身了吧,那他娘的我要娶回来的到底是蔡琰还是李清照啊。”

“不行,我得看看去,怎么想都觉得自家媳妇儿鬼上身的画面太过于惊悚。”杨蟠翻起身披上衣服就冲了出去。

“唉?你这风风火火的又是干嘛去啊?”

“娘,我突然有事出去一趟,中午不回来了……”杨蟠的声音远远传来。

“这混小子,气死我了,马上要成家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桓氏看到杨蟠疯疯癫癫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旁边袁氏捂嘴偷笑。杨氏一族人丁稀少,族中气氛一向亲近随和。袁氏看着婆婆和小叔子斗法,总是觉得好笑。小叔不在的时候,婆婆桓氏那是茶饭不思,刚回来的时候那是吃饭睡觉都想盯看着,可回来不到半月,老太太啥时候看杨蟠都是一副人嫌狗厌的样子,格外有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