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东西二都85(1 / 2)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四千万儿女齐吼秦腔。

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秦阿房,汉未央,骊山深处,华清池汤。

终南山,重阳宫,道教祖庭,全真圣地。

西岳太华第一险,六宗祖庭佛陀场。

十三朝古都今犹在,不见江东楚霸王。

自大秦帝国一统天下,五百年来,这座古老的城池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先后被毁,复又重建,几经波折,直到二十三年前,天衍帝国风雨飘摇,八王之乱不堪重负,东都洛阳被攻占之后,天衍帝国皇室宗族决定西迁,只是天衍帝国皇室早已经糜烂不堪,即便坐拥西都长安这座雄城,也不过维持了三年而已,便被当时关中地区最大的诸侯汉王后裔刘玄明攻占。

古都长安便成了汉王后裔刘玄明的新都,可是好景不长,汉王刘玄明与世龙大帝交恶,两个北地最大的诸侯最终在十年后的古都长安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这一战,奠定了瀚海帝国雄踞北地十州且与天衍帝国划江而治的局面。

北地两大诸侯最后一战合计投入兵马五十万,转战数千里,直到最后一方落败,当时瀚海帝国先锋大将正是如今的天王季龙。

起初,先锋大将季龙率领五万轻骑西出轵关,西进蒲阪,占据大渡黄河上游地利,随时可以顺江南下,攻击西都长安,汉王后裔刘玄明日夜寝食不安,最终在谋士的建议下,决定合兵一处,趁着季龙立足未稳之际,重兵围攻季龙,如此,便可以吞掉瀚海帝国这五万精锐之师,到那时,主动权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可攻可守,于是,汉王后裔刘玄明集结二十五万大军,披甲上阵,亲自指挥大军围攻占据蒲阪的瀚海帝国五万精锐,西都长安只剩几万老弱留守。

季龙深知孤军深入的后果,若是对敌之人不敢毕其功于一役,等到己方援军到来,就可以前后夹击,使之腹背受敌,若是对敌之人有勇有谋,双方形势就会发生逆转,显然,汉王后裔刘玄明是个有勇有谋之人,当时瀚海帝国都城就是如今的陪都襄城,距离蒲阪足足有三千里,远水救不了近火,季龙只好率领五万精锐突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汉王后裔刘玄明北渡卫关,终于在高侯追上落荒而逃的季龙以及所属五万精锐,若不是季龙勇冠三军,凭借一己之力,率领残余兵马成功突围,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那场大胜。

洛水之战。

季龙突围之后退至朝歌,汉王后裔刘玄明并没有继续追杀,而是选择占据大渡黄河险要之地,东都洛阳,凭险据守,坐等世龙大帝援军来攻。

当时天下形势一分为三,天衍帝国南迁之后百废待兴,根本无暇他顾,西凉巴蜀作壁上观,鲜卑八部起于微末,还没有对北地最大的两个诸侯产生威胁,所以,此战决定了未来数十年北地十州的归属。

当时,跟随世龙大帝征战中原的谋士有一个别称,君子营,只是身为瀚海帝国国相的首席谋士张梦孙,已经离世六年,君子营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自从张相离世之后,便群龙无首,再也没有人能将这些恃才傲物的家伙拢在一起,这个时候,世龙大帝不是无人可用,而是不知道该用何人。

襄城皇宫,建德殿内,数十位当世一流谋士在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有说避战请和的,瀚海帝国五万精锐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而对方二十五万大军则是连战连捷士气高昂,如此形势之下,只好选择避战请和,有避战请和的,就有选择主动进攻的,以大将军王阳为首的十八位异姓王纷纷请战,朝堂之上,文武两班闹得不可开交,若不是世龙大帝端坐龙椅之上,这些人恐怕都会撸起袖子干架。

君子营中的这些寒门谋士可不同于天衍帝国五姓七族那些只会饮酒品茶清谈国事的世家子弟,上阵可杀敌,坐堂可听政,无论是军伍之事,还是政务之事,都是手到擒来,若非如此,已经离世六年之久的张梦孙也不会被世龙大帝视为左膀右臂,张梦孙离世之后,世龙大帝曾经三月不临朝,幽居寺庙之中,若不是如今的天龙寺方丈日日夜夜以佛法开导,世龙大帝甚至已经萌生出出家为僧的念头,从此归隐山林,晨钟暮鼓,与青灯古卷为伴,每日青菜豆腐,挑水砍柴,闭目入定,打坐参禅。

算无遗策,机无虚发,这句话是当时的大将军王阳对张梦孙的评价,瀚海帝国十八位异姓王以及君子营中的寒门谋士无不赞同。

自从世龙大帝与张相相识之后,每逢战事,都是张相制定作战计划,世龙大帝拍板,再由十八位异姓王冲锋陷阵,每次攻守都会有所斩获,十几年时间,历经大大小小数百场战斗,世龙大帝才得以一步步壮大,兵马钱粮城池无数,从而建立瀚海帝国,十八位异姓王对于张相张梦孙的敬佩恐怕不下于世龙大帝。

不幸的是,智者早夭,瀚海帝国刚刚建立不过三年时间,张梦孙便驾鹤西去,从此之后,君子营中的寒门谋士便分崩离析,不过张梦孙离世之前在卧榻之上给世龙大帝详细分析了天下局势,制定了欲夺天下先取关中的战略计划。

关中之地,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

坐西朝东,坐北朝南,有鲸吞中原之势,只论天下地利,关中之地首屈一指,只是瀚海帝国刚刚建立,内忧外患,不宜劳师远征,再加上瀚海帝国的国力虽然是北地诸侯之中最强的几个,但是要将国力化作兵马钱粮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很长时间。

十年前,瀚海帝国不宜大动干戈,十年后,局势已经大不一样。

世龙大帝力排众议,全力一战,既然世龙大帝已经发话,无论是十八位异姓王还是君子营中的寒门谋士都只能听从,随后,瀚海帝国上上下下紧锣密鼓,集结兵马,筹措钱粮,世龙大帝亲征,十八位异姓王各自领军一万,共二十万兵马,南下虎牢关。

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虎牢,孟津,平津。

号称东都洛阳八关,雄踞天下。

汉王后裔刘玄明据守洛阳,却不分兵把守洛阳八关,实为下策。

等到世龙大帝率领二十万大军,逼近虎牢关之时,发现关内无一兵一卒驻守,世龙大帝大喜。

“洛阳之险,首在八关,其次在洛水,最后才是洛阳都城,刘玄明竟然弃八关而不顾,看来是想引诱大军入洛阳都城,然后好围而歼之,季龙,你率领先锋军从洛阳都城以北,向西发起进攻,王阳,你率领大军绕道洛阳都城以西,向北发起进攻。”

当时的大将军王阳开口道。

“大哥,你呢?”

世龙大帝端坐马背之上,目光炯炯,睥睨山河,天生一副虬髯大汉的外貌,性情豪迈。

“既然刘玄明送了我这么大一份礼,我若是不领情,岂不是有失风度。”

当时的大将军王阳跟随世龙大帝征战中原二十余年,岂能听不出世龙大帝言外之意。

“大哥,万万不可,虎牢关,洛阳都城,皆无一兵一卒,明摆着是刘玄明的诡计,你可不能以身犯险...”

先锋大军季龙以及其余异姓王都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纷纷附和。

世龙大帝举手下压,示意众人冷静。

“怕什么?只要有你们在,刘玄明的大军便进不了洛阳都城,再说了,这次大战决定北地十州未来数十年的归属,我若不进城,刘玄明岂能上钩,他若不上钩,你们又如何东南夹击,彻底消灭刘玄明的这支精锐之师,自从右侯离世,我朝思暮想,终于等来这天赐良机,老天爷果然待我不薄,季龙五万先锋便将刘玄明二十五万精锐骗出长安都城,当下,刘玄明想引诱我大军进驻洛阳都城,好来个瓮中捉鳖,我便随了他的心意,将计就计。”

世龙大帝高声喊道。

“众将听令,明日清晨,我率领后军进驻洛阳都城,季龙为先锋大将,王阳为中军大将,东南夹击刘玄明,此战应该是北地十州一统最后一场大战,各位将军军师,务必要勠力同心,全歼敌军。”

必胜,必胜,必胜...

洛阳都城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并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汉王后裔刘玄明,瀚海帝国世龙大帝,北地十州之中势力最大的两个诸侯,集结近五十万兵马,对峙于洛水两岸。

刘玄明想将敌军赚入彀中,然后斩断敌军粮草供应,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一场大胜,洛阳都城之中已经没有一粒粮食,甚至连一只老鼠都没有,只要世龙大帝率领大军进驻洛阳都城,那便是自掘坟墓。

只是令刘玄明意想不到的是,世龙大帝真敢以身犯险。

冬日大雾,看不清兵马数量多少,只能隐约看到世龙大帝王旗缓缓进入洛阳都城,隐匿身形刺探军情的斥候急急忙忙调转马头,向刘玄明告知了亲眼看到的一切,刘玄明信以为真,此时此刻,洛阳都城就像一只隐匿于雾气之中的洪荒巨兽,只等它展露獠牙,便能将天地之间一切生灵吞噬。

密密麻麻的火箭落入洛阳都城,都城之中一片火海,就在刘玄明坐等世龙大帝狼狈而逃,好痛打落水狗之时,金戈铁马之声渐进,季龙率领的五万先锋出现在刘玄明左翼,紧接着,便是瀚海帝国十八位异姓王率领中军直插刘玄明前锋大营,打了刘玄明一个措手不及,等到刘玄明反应过来,世龙大帝已经率领五万轻骑直奔刘玄明中军大阵而来。

江湖传闻,此战之后,有百姓在洛水看到一女子,流连忘返于洛水两岸,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像极了百年前大文豪曹子洛神赋之中描写的洛神。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披罗衣之璀粲,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步踟蹰于山隅。

肯定是两军交战死伤太多,惊动了洛水水神,水神娘娘才会现身于此,超度死去的亡灵。

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见证了太多王朝兴衰,东都洛阳更是有天下第一都之称,中原文化起源于此,自三皇五帝治天下,诸子百家互争鸣,中原文化便开始源远流长。

姬发东进虎牢,一日朝歌。

伯阳西出函谷,五千道德。

伏羲八卦,连山归藏,河图洛书,神鬼推背。

文王食长子之肉,衍易经六十四。

昭襄纳远交近攻,五战鲸吞中原。

天佑紫薇,地佑太初,千古女帝,武曌当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