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道门祖庭65(1 / 2)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祖庭。

正一的意思是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正一道全名正一盟威之道。

又称天师道。

第一代大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丹。

丹成而龙虎现。

龙虎山因此其名。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山灵水秀之地。

传闻上古时期,有九十九条蛟龙在此集结,才形成了如今龙盘虎踞的山势。

九十九峰绵延数十里,气象宏大。

山下一条溪水自东而来。

依山缓行,转峰慢步。

过滩呈白,遇潭现绿。

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

宛若女子。

行走间衣袖裙摆飘飖如云。

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溪水之柔美。

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之阳刚。

可谓是山丹水绿,灵性十足。

也许正是这灵山秀水被天上神仙相中。

才有了第一代大天师张道陵骑鹤入山,修道炼丹。

龙虎山。

碧水丹山秀其外。

三洞四辅藏其中。

位居道教名山之首。

除了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之外。

还有一宫一观一府。

上清宫。

天师府。

正一观。

上清宫,又名真仙宫。

位于龙虎山下。

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

是历代天师祭祀神仙之所。

也是历代天师斩妖除魔之地。

上清宫整体建筑按照中轴对称布局。

颇具皇家建筑特色。

自南向北依次是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

东西两侧为各主殿对应的配殿,由廊榭厢房相连。

上清宫建筑布局又呈八卦形。

重檐丹槛,彤壁朱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除了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之外。

还有三官殿,五岳殿,天皇殿,文昌殿,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东隐院,钟楼等建筑。

一宫十殿二十四院。

被誉为仙灵都会,神仙之所。

号称昼夜长明羽人国都。

天师府,又名龙虎山天师府。

位于龙虎山中部。

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

天师府是四进四出前宫后府式古徽派建筑。

在布局和风格上有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

整体建筑同样颇具皇家建筑特色。

依山傍水,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沿大门而入。

左右两侧分别是法箓局和玄坛殿。

法箓局是掌管道门公事之官署。

玄坛殿为历代天师讲经说法之地。

二进为玉皇殿。

三进为三省堂。

右侧是天师居住之所。

号称南国无双。

左侧是万法宗坛。

是万法归宗的根基。

是道门玄风的祖脉。

四进为后花园。

灵芝园,敕书阁,真武池,百花塘。

府内多植奇花名木。

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清净深幽。

以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

正一观,又名天师草堂。

是第一代大天师张道陵炼丹之地。

后来,便成了历代天师祭祖之地。

建筑整体。

灰瓦白墙,古朴典雅。

有七星池,正门,仪门,钟鼓楼,元坛殿,从祀殿,祖师殿,玉皇楼,丹房,红门,廊庑等。

平日里。

上山的香客至多在上清宫逗留。

天师府,正一观,是不对外开放的。

至于讲经说法。

上清宫是天师与天下人讲经说法之地。

天师府却是天师与自家人传道授业解惑之所。

这一日。

南岳夫人携两位弟子,许谧,许翙,拜访龙虎山天师府。

西山许天师以及十二真人同至。

许敬之。

黄仁,郭朴,陈寻,周光,终离,施善,鹏游,余烈,憎恨,甘心,吴梦,适合。

还有前去参加佛道辩论,南归的一行六人。

老道士,葛川。

小道童,元元。

年轻道姑,刘梅。

木讷汉子一家三口。

还有远游而归的龙虎山天师府上一任天师,张昭。

以及傻儿子,中年道士张骄。

一位道姑,年过五旬,却仍旧一副少妇模样,鲍姑。

道姑身旁站着一位女子,气质绝伦,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惊才绝艳之辈,再加上年过六旬的高龄,却只有浅浅的皱纹,当真是天工造物,超脱凡尘。

此人便是天下十绝色之首,卫夫人。

才情容貌堪称甲子以来天下第一人。

寻常美色若是与她同进同出,当真会自惭形秽。

卫夫人师承钟繇。

钟繇善隶行楷。

其书法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

卫夫人书法大成之后,自起一峰。

清秀平和,娴雅婉丽。

与江南女子性情相得益彰。

颇受才子佳人追捧。

所著笔阵图,道尽书法之妙。

横如千里之阵云。

点似高山之墬石。

撇如犀象之角。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奔雷。

弓如弩发。

钩如筋节。

有笔阵图,急就章,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

甲子时间,天下十绝色仍然以她为首,便可以看出天下四榜始作俑者对她是何等的放不下。

又是何等的推崇备至。

女子身旁站着一位不过二十岁的青年男子。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一眼看去,便知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

此人正是谢东山的知己好友,王右军。

王右军自幼师承卫夫人。

纵情书法。

每次出游总会便览临摹当地书法大家真迹。

时常渡江北游名山。

见过李斯,曹喜等诸多名家真迹。

又在早已破败的洛阳见到蔡邕的石经三体书以及张昶的华岳碑。

遍学众碑,书艺大进。

年不过二十,便自成一体。

此次,众人聚集龙虎山天师府。

是因为龙虎山天师府即将迎来一场百年难遇的盛事。

相比佛道辩论斗嘴皮子。

更像是一场真真正正的盛事。

说是盛事。

并不是指参与的人多。

而是指这些人接下来要做的事,事关道门千年传承。

由龙虎山天师府上一任天师,张昭领衔,聚集道门四派。

大修道藏。

三洞四辅十三经。

三洞。

洞真,以上清经为首,直指炼神七品,见微知著。

洞玄,以灵宝经为首,直指炼神八品,高屋建瓴。

洞神,以三皇经为首,直指炼神九品,森罗万象。

四辅。

太玄经辅洞真。

太平经辅洞玄。

太清经辅洞神。

正一经贯通总成。

十三经。

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洞灵真经,青童圣君秘旨,抱朴子内篇,文始真经,常清静经,度人经,心印经,玉皇经。

江湖传闻,道门七部十三经直指九品炼神境。

其中任何一部真经流传到江湖之中。

恐怕都会引起腥风血雨。

实际上,道门真经晦涩难懂,读之如同天书一般。

即便流入江湖之中,也没人能看懂。

七部十三经各自注重不同。

就像佛家养精,儒家养气,道家养神。

举个例子。

上清经适合七品炼神境武夫观摩。

太清经则用来辅助九品炼神境武夫。

道门四派几乎囊括了所有传承有序的道门真经。

若是将四派道门真经融会贯通。

集百家之长,荟灵思之萃。

便可以完成一部旷世巨作。

道藏。

这可是年百年来道门不曾有过的盛世壮举。

自佛道辩论之后,天底下的人都觉得道门一日不如一日,甚至觉得佛门已经彻底压过道门一头。

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殊不知福祸相依。

佛门看似轰轰烈烈,信者众多。

实际上已经出现四分五裂的局势。

若不是有瀚海帝国。

若不是有上千座正统寺庙。

若不是有天龙寺方丈浮屠日日讲经说法。

谁知道会冒出来多少招摇撞骗,蛊惑人心的假秃驴。

即便不提这些假秃驴。

自五年前世龙大帝去世,天龙寺方丈浮屠不再云游四海。

佛门内部也已经出现多个宗派。

其中以八宗最为声势浩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