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奏疏(1 / 2)

深夜,郕王宫,寝宫内,我回想起和于谦的交流。

书房内陷入了奇特的静谧之中,我和于谦开始了谈判,这场谈判与之前在慈宁宫的谈判如出一辙。

孙太后的条件以保障朱祁镇的生命为前提,她作为太后,会支持我的登基事宜。

然而此刻,我对于谦提出的条件显得冷酷无情:“若要我担任皇帝,日后必将会对朱祁镇痛下杀手。”

“在以后的史书上就会这样记载,正统帝朱祁镇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辞世的,人们会认为是为了保住正统帝的名声,避免提及叩关之事。

虽然于谦不想答应,然而,于谦看着朱祁钰坚决的态度,只能有些无奈地说道:“郕王殿下,我这里有一份关于土木堡战败的奏疏,结合兵部的文书。”

朱祁钰接过于谦递过来的奏疏,这份应由文渊阁转交的奏疏被直接交到了身为监国的他手中。这并非因为于谦不懂规矩或是刻意破坏规矩,而是因为这份奏疏的内容过于大逆不道。

“我皇祖在军队职务方面,虽然实行了世袭制度,但实际上是包含了考核选拔制度的;因此有功者可以升迁,而无才者则会被淘汰,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度…”。

但这篇奏疏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了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然而此事于谦甚至都不敢让其他六部大臣、内阁大学士们知晓,可见其影响之大。

“武备松弛,东胜卫、玉林卫、宣德卫、察罕脑儿卫、天成卫、高山卫等地,军额五百至一千,村中十户只存四户,只有五六人军额守卫?将帅都另有其他任务?”都督李谦每次战斗都号称:“敌人无穷无尽,战争只会杀害我们自己人罢了?”

朱祁钰对此感到有些困惑。这种反战的论调竟然有众多追随者,实在令人费解。

于谦认为土木堡之变之所以失败的原因,除了因为出现了朱祁镇这样的大明败类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备的松懈。

这一点,我在文华殿时就曾询问过。于谦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上过一道类似的奏疏,当时含糊其辞并未明确说明,然而在这份奏疏中却详细地列出了他的报告。

大同作为九镇之一的地带,一触即发,成为了战争的要害之地。然而当地的卫所军额百不存四,五百人的军额只有二十个人,一千人的军额只有四五十个人。于谦是在撒谎吗?

朱祁钰对此并不相信。也先的大军即将南下,此时于谦的行为无异于掀桌子。那些勋贵偷懒不奉诏习骑射,每天早上都以生病为借口休养不去。

如下写道:“沉迷于赌博的勋贵们,饱食终日,不修军旅之事,玩忽职守,不顾祖父之功。这些人的行为,实在令人痛心。”

朱祁钰看完奏疏后,不禁感到头晕目眩。深深吸了几口,心中怒火中烧。

“军事素质低下、能力平庸、生活腐化、擅阉幼童、军纪涣散、谎报大捷、杀良冒功、士气颓靡、擅自割地、怯懦颓怠、私心自用、兼并土地、私役军士、贪婪无行,件件桩桩有名有姓,奏疏上清清楚楚原原本本写着”。

“大明武备松弛,形势堪忧啊!”我心中想道。

我强忍心中愤怒,打开第二本奏疏,其中内容让我直接拍案而起。

“这些贪图利益、不顾国家尊严、只求升赏、与外敌勾结的太监们,虽然令人痛恨!

但是这些走私军火、擅自泄露消息的太监,更是千刀万剐!才不愧于大明。”

他愤怒地对于谦说:“这些叛徒,马上就把他们抓起来,明日午门外斩首示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