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帝范》(1 / 2)

皇宫里

朱祁钰从西制敕房进入,经过文渊阁,并未过多停留,然后从东诰敕房出去,朝古今通集库走去。

古今通集库位于文华殿外,也在皇城内,其规模比文华殿和文渊阁要大一些。

库内一排排的书架延伸到视线之外,每个书架都有三人多高,里面分门别类地放置了各种书籍。

我站在门前看着眼前如同大海一样浩瀚的书籍,感到有些惊愕,问道:“兴安,我记得成为皇帝后好像要每天读经,就是要从这些书里面读对吧?”

兴安低头回答道:“是的,殿下。”朱祁钰打了个哆嗦,似乎对接下来的皇帝生活感到一丝恐惧。

“我丢,我还想当昏君呢,我的3000佳丽。怎么办?”

我心里这样想到。

随后指着那两个书架,朱祁钰感叹道:“这两个书架上的书,我看一辈子都看不完啊!”

兴安有些为难地回答:“殿下,那可是……目录。”

我一愣,挠了挠头,随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的《帝范》。我很好奇,想了解李世民在杀掉哥哥后是如何处理后续事宜的。

“这是一项必须要学习的技能。”

看到朱祁钰拿起了那本书,兴安心中大惊。

“好地方啊。”

我感叹到随后将《帝范》塞进袖子里,看着无尽的书海。

这里既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著番图》,也就是著名的《郑和航海图》,也有《天文包书》四卷,里面记录了元人测景二十七所的各地测影。

什么是“四海测影”?

元时郭守敬带领团队踏足万里海塘的黄岩岛,再到大漠长烟的大明城,跨越千里,设立了二十七座天文观测台,东至高丽,西至滇池,南过朱崖,北尽铁勒,验证地球是否为球形。

最终确定了一个基本事实:海水依附大地共同构成圆形,也由此奠定了“地球”这一概念以及地心说的雏形。

随手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书记录了大明宝船的所有资料、制作工艺,以及数十页的过洋牵星图、针路航图、海船武备图等,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这本书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全体下洋官兵在守备南京期间整理成册,一式两份送到了京城。

信步走出古今通集库,回头看了一眼,叮嘱兴安一定要做好防火工作。

随后漫不经心地离开了皇宫,回到了郕王府。郕王府规模不大,但设计精巧。他走进书房,拿出《帝范》仔细阅读。

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外。

王诚正朝锦衣卫北镇抚府司里面走去。身后跟着五六位锦衣卫同知或镇抚。在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的。不小心点不行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