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水稻田(第九章)84(2 / 2)

毛爷爷死了,毛婆婆老了贼多,他儿子把狗打了做狗肉吃。丧事办完,毛婆婆跟女儿到海南修养。她受不了高温潮湿,执意回到张家沟来,跟着大儿子生活帮着照顾孙子做点家务。张童书回来,他家老房已拆,只剩蓬松的泥巴,整齐的栅栏,附近是小块萝卜地,那座屹立不倒三十余年的老房现已是菜园。

18

就这样,原先三家人争夺小白,突起变故如今只剩两家。张秋水想到这事,心里不免幸灾乐祸,嘴上却不敢多说。大嫂李翠花跟大哥张洪水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有时候,他们自己都顾不上,哪有什么时间给小白吃。

尽管如此,出身没落地主家庭的李翠花还是不甘心,她还想着要把小白卖掉,还想换来三个不锈钢铁盆。与此同时,张秋水修房的生意络绎不绝,一家接着一家,他让桂芬做小工,邀来一个邻村的同样搭手。张秋水满脑子都是挣钱,趁活路多,先挣钱,有空再装修现在住着的房,多余的钱动去存银行。

又是这年深秋,秋高气爽。大湾河公路旁边,人工种植的白杨树,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草丛间,落到水渠,落到静静流淌的大湾河,随着水流飘飘荡荡地流着,颇有重量的树叶,渐渐沉到水底,成为烂泥给浮游生物提供养料。张秋水带着桂芬像往常修房去,家里没人。巧合是,狗贩子来张家沟搞“盆盆换狗”。李翠花在家,正准备上坡去,看到狗贩子骑摩托,摩托两边是铁笼,铁笼里装着两只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利欲熏心,李翠花叫住狗贩子!

李翠花用吃的引诱小白,企图将它引到猪圈,关起门来打狗。亏的是,小白通灵,它看着李翠花眼神鬼鬼祟祟的,反常不对劲。李翠花关门的瞬间,小白狗急跳墙,从她家猪圈跃了出来,就跟刘备当年的的卢马有神相助。狗贩子跟李翠花再想抓小白,被杨老梅呵止。“李翠花,这狗是你养的吗?!”

李翠花跟杨老梅关系紧张,被她这么呵斥,加上心虚没有底气,不敢再做什么。狗贩子发觉这只狗存在着纠纷,说完几句客气话。他骑摩托带兑换来的狗绝尘而去,留下杨老梅跟李翠花这对婆媳待在原地,有些儿尴尬。

夕阳斜照,山间的青蛙,蛐蛐儿发出刺耳,极其磁性的声音。张秋水干完活路,骑着摩托带着桂芬回来,满脸灰尘,浑身都是汗臭,他刚坐下。他妈杨老梅摇摇晃晃走过来,张秋水看得出来,他妈这些年老了,腿脚没有以前灵活。

杨老梅把李翠花准备狗兑盆盆这件事告诉张秋水,张秋水颇为生气:“这狗谁都不能卖!谁卖我就跟谁急!”他说话声猛,猛到从院坝底下路过的李翠花可以听见。夜晚,张洪水专门说了他老婆,这事她做得没有道理。

人是势利的,狗也是势利的;人是有情的,狗也是有情的。小白被李翠花算计一次,再没到李翠花家吃东西。至此,这场长达七八个月的较劲,以张秋水家赢得小白死心塌地地跟随而宣告结束。小白来这年,张秋水修房事业稳步上升,张童书科学的梦想缓慢推进,张枕月像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所有的所有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有趣有意思的事,随着时间流逝,张秋水家发展起来,成为张家沟最具有实力的人家。有些曾经对他家不怀好意、背后弄点儿小动作的人都会微笑着跟张家人招呼,甚至邀请他们到他们家做客,偶尔往他们这里送些吃的,看样子要跟他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朋友啊朋友!你瞧瞧,这就是人类社会;朋友啊朋友!你瞧瞧,这就是世道人情;这种事情人人都会做的。

小白,连张秋水他们都不知道,它跟春天村那个老婆婆曾有联系,还曾跟凶残的狼厮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白来到张秋水家日夜守护着这个普通家庭。十个春夏秋冬,它把生命放在张家沟张秋水家。后来,张童书把它的事迹编成材料,成为自己某部重要作品里的角色。生命是很神奇的,仿佛所有的事情背后都有着命运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藏在生活的蛛丝马迹里,这些蛛丝马迹却又蕴含着人类的未来,只有极少嗅觉敏锐的人可以觉察到。

寒冬,大片大片的雪花潇潇洒洒地飘落在山林。此刻万籁俱静,只有凌冽的寒风在呼啸。山里山外,大雪纷纷扬扬。傍晚,这边山风更紧!烧火做饭的人家在厨房忙碌,烟囱发出呜呜的怒吼。远远看去,随着寒风在冬日里跳舞。那些飘忽不定的雪花儿,让户外更加寒冷,促使人们在家里报团取暖。

这是小白在张家沟的第一个冬天。它站在房檐下,看着满天的飞雪,眼神注视着远方,像是内心丰富的人,似在思考着什么。雪花,像蒲公英,像鹅毛在风中飞舞,降落到张家沟,降落到柳林镇,降落到清水县,降落到小白的心里。附近,老母鸡带着小鸡在雪地觅食,留下竹叶般的脚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