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先声夺人(1 / 2)

整个宴席现场一片死寂,空气仿佛凝固,然后片片碎裂。群臣惊愕,皆是面面相觑。

僵持之势,未曾持续太久。袁绍一言不发,横刀长揖,然后转身轩昂迈步,傲然而出,留给众臣一道令他们敬佩的背影。

董卓见他趁势而出,考虑到袁绍在士族之中名望颇高,并未下令捉拿。

是夜,袁绍将自己的司隶校尉符节悬挂在雒阳城东门城头上,带着少量家眷与亲信,出城往北,渡过黄河,逃奔冀州第一大郡渤海郡而去。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雒阳已经是董卓的天下,凭借城中仅存的西园禁军与西凉军硬拼,无疑只会是以卵击石。今日既然已与董卓翻脸,为求自保,袁绍不得不趁早离开。

经此一闹,当晚宴席亦是不欢而散。

“不曾想,建阳公与袁本初,竟有如此魄力,敢于直面董卓。”回去的路上,曹操不禁感叹。

“曹公,此言差矣。此二人中,不惧强权者唯丁建阳一人尔。”同车而乘的张良悠悠地给曹操透了个底。

“哦?贤侄何出此言?”曹操十分不解,“宴会之上,敢于否定董卓,甚至与其拔剑相向。袁本初今日之举,实乃真丈夫也。”

“倘若曹公不信,可遣人前去袁绍府上一探便知。”张良没有直接挑明。

曹操何许人也,智慧过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张良所言之意。

“贤侄是说,此刻袁绍已经悄悄离开雒阳?”曹操给袁绍留了点面子,未曾说他逃离雒阳。

“正是!”张良挑开马车床帘,观望了一波外面有无异常,然后轻声说道:“袁绍苦心积虑,为求大名,谋划铲除阉党,事成之后,没成想却被半路杀出的董卓摘了最大的桃子。这几日他闭门不出,便是在思索如何争取再捞一笔名声,用来弥补无法挽回的损失。”

“所以袁本初也料到了,董卓欲行废立之事?”

“并非如此,他只不过是做足了准备,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今夜之事,事发突然,丁建阳勃然大怒赢得了在场诸公的暗自钦佩,袁本初自然也看在眼里。而董卓好死不死地随后直接点名让他说话,对他而言就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可以说就算董卓不喊他,他也会借机起身为自己搏得好名……”

“原来如此,贤侄果真是大才,袁本初瞒过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朝臣,却没有瞒得过你。以我对他的了解,此刻他必然十分得意,自以为无人识破他的演技。”曹操略作思索,不禁感慨。

“曹公,过誉了。小侄只不过是占了个身在局外的便宜,曹公与诸位大臣身在局中,忧心国事,难免当局者迷罢了。”张良实话实说。

“依贤侄之见,袁本初此去何处?”曹操是比较在意自己这位同窗好友的后续发展的。

“关东兖州,河北冀州,皆有可能。”张良假装略作思索,“袁氏故吏,遍布天下。他袁本初早年养名甚久,经此京中之役,必然扬名海内,普天之下皆可去得。”

“……”曹操未再做声,神色有些唏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