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1 / 2)

对于张良说的话,曹操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此前,他已经预言了何进的蒙难。结合董卓如今的做派,张良说他要谋反,都是合理的。

“敢问曹公,并州刺史丁建阳,可在雒阳?”张良没头没尾地问到。

“持金吾丁建阳?他有数千甲士驻扎于孟津渡,此刻确实是在城内。贤侄为何询问起他来?”

“如我所料不差,他那数千甲士应该也快到雒阳了。董卓势大,朝堂诸位公卿们不会坐以待毙的。”

“可是就算如此,也是杯水车薪。董卓那数万西凉军,我曾远远观望,人马俱甲皆是精锐。”曹操叹惜不已。

日上三竿,大街之上的人流也是多了起来,曹操没有在客栈停留多久,作别了张良之后,便回府去了。

都说天子年少,可是这位眼光长远的青年人又何尝不是与天子年龄相仿呢?回府的路上,曹操暗自想着,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大逆不道的念头,要是自己这位欲功名的贤侄,是当今年少的天子那该多好啊。

曹操回府后,听闻早前司徒府有人相请,赶忙转身前往,司徒府上众臣早已尽散而去,议事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杨彪一人在书房中踱步,眼眶逐渐湿润,随之,深深叹气;“就是这群人败坏了大汉江山啊!”

忽闻府上下人来报,曹操来了。杨司徒一喜,出门相迎。

“孟德,怎得才来?”杨彪扶起曹操作揖的双手。

“早前忙完宫中事务,操便直接去拜访了一位友人,故而没能收到邀请,还望司徒宽恕。”曹操赶忙解释。

“哪里的话,即是有事,不知者不罪。”杨彪客套完,转头便说要事,“今日临时私请诸公,实则意在商讨董卓一事,袁本初闭门不出,孟德你又未曾到场,众位汉臣各有心思,明哲保身,故而今日无果而散。敢问孟德可有高见?“

“操略有消息,说与司徒。今董卓进京,挟重兵持天子,目无王法。唯恐他日便要行那专权不轨之事……”

“是何之事?”杨彪见曹操一脸严肃,顿时紧张起来。

“……董卓他恐怕要废帝立新……”曹操一字一句缓缓吐出。

“啊?怎会如此?大逆不道!孟德,你是从何处知晓?”杨彪骤然小声,环顾四周确认四下无人。

曹操深呼一口气,便把早前张良拜访于他,预言何进授首,以及今日所言内容全盘说与杨彪z知晓。

杨彪虽贵为司徒,面对如此消息,也不由得缓了缓神,说道:“孟德,请到老夫书房细说。”

行至书房,两人落座。

杨彪亲自倒茶递给曹操,曹操赶忙言谢。

“孟德,世间竟有如此人物,实为我大汉之幸事。改日可得领至我府上,容亲眼见见,倘若人如其名,我定当上表请奏,举用此人。”

“司徒,操以为,此人才学绝伦,只可许些微末职位藏于人群,不可陡拔高位,引得董贼环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