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娘说主妇 - 分卷阅读118

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设右肃政台;其余省、寺、监、率的名称,全部按意义分类加以更改。”
看着,是不是很折腾?——对,我就是要折腾,我要让这些官员忙起来,人太闲,容易出乱子,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免得他们闲得无聊,给我找事……而且这么一动起来,我就可以“协调改名”为借口,往一些以前我插不上手的机构派人去……于是很多密谋的事,就不容易保密了!
现在京官有事做了,地方的官员还是在“闲着”!不行,我也得让他们忙起来,于是设置左右肃政台:“左肃政台本御史台,专知京师百官及监诸军旅。右肃政台乃新增机构,专知诸州按察,每年春秋发使,春曰风俗使,秋曰廉察使,以地官尚书韦方质删定的四十八条科目监察州县官吏……”——总之,就是现在派到地方的巡视组、督察组之类的机构。
以前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也会派人到地方出巡,但都是临时性的,没有形成定制。我觉得这种对地方的巡视很有必要,于是这年,在防止地方搞事的同时,顺势设置“右肃政台”,每年定期出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控制。“监察使职发展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有印信、治所,常驻地方,并有废置官吏等等大权。”
这些,都是在当年九月份,我接到徐敬业叛乱的消息后,同时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我针对杨玄感叛乱事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想到的措施,我也不知道这样能不能管用——在这里,我要感叹一声,还是读书时的日子好过,考试再难,也有答案,而这里,没人给我答案,别人的指点,说不定是干扰,我只能自己摸索,并且押上身家性命和一个王朝的存亡为赌注……万幸,我赢了——梁郡公李孝逸、魏元忠领兵三十万征讨,三月平叛,徐敬业被其部下斩杀!
徐敬业,是杨玄感第二;但天佑大唐,让大唐免于成为第二个隋朝!
顺便说句题外话,裴炎,就是被斩杀于徐敬业起兵的次月,罪名是谋反——这次,我是真的怀疑他与徐敬业勾结,而不是借口。
徐敬业想谋反,但手中无兵,他能够在起事之初,便占据扬州城,其中有一个人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那人便是薛仲璋。
薛仲璋本为京官,借我令御史到各地监察官员风纪之机,上书请求出使扬州,在裴炎的力谏之下,我同意了。
薛仲璋到了江都后,徐敬业派人诬告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乘机捕杀了陈敬之,并指称徐敬业是新任长官。徐敬业“上任”之后,“谎称自己奉密诏讨伐南方的反叛势力,于是从监狱里放出囚犯,又打开仓库,给囚犯和官衙里干活的工匠们分发武器,就这样组织起几百个人来,把扬州城给占领了。” 占领扬州之后,打出匡扶中宗李显的旗号,发动扬州之变……
这薛仲璋,便是裴炎的外甥——前前后后的事,放在一起,让我怎么能不怀疑他?
而且徐敬业公开反叛之后,裴炎作为宰相,不积极平叛,反而是逼着我交权,还说我交了权,叛乱定止……这话听着,怎么都像是这叛贼由裴炎当家呀!
最好笑的是,这个要清君侧的徐敬业,占据扬州之后,并没有挥师北上(我在他北边),而是挥师南下,企图占据金陵,只是因为“金陵有王气,而且有大江天险”……这是要匡扶李显?这是想自己当皇帝吧?这么明显的谋反,裴炎还说我交权就会平息,这是逗傻子呢?
后世有史书,把裴炎死的原因,写成是“阻止武则天立武氏七庙”——荒谬!
何谓七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所以,七庙是社稷归属象征。
九月徐敬业反,十月斩杀裴炎,十一月叛乱平息。这就意味着,我一边给李唐皇室宗亲李孝逸(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三十万大军,另一边,自己在京城修武氏七庙——这不是修庙,这是在作死,这是多么智障才能干出来的事呀?这怎么会有人信?
为什么史书中会有这么离谱的故事呢?我只能猜,这是后世史官,被裴炎的亲戚们逼着洗白裴炎,出于无奈,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只好编出这么一个逻辑不通的故事,糊弄那些人,寄希望于看史的人,带着慧眼,明察是非,还我清白……

垂拱


徐敬业之乱平定后,次年正月初一改元垂拱。后世,将李旦登基之时,视为我统治的时代,所以自文明之后,到我从皇帝位下来之时,这一段时期所用的年号都记在我的名下,一共是18个,分别为: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按照这种计算方式,垂拱,是我的第三个年号,这个年号用了四年,分别为垂拱元年(685年)、垂拱二年(686年)、垂拱三年(687年)和垂拱四年(688年)。
后世认为,改元垂拱,意为让皇帝“垂拱而治”,将大权交由我来行使,但实际上,皇帝确实垂拱而治,但大权不是交给我,而是交给

媚娘说主妇 - 分卷阅读11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媚娘说主妇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媚娘说主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