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娘说主妇 - 分卷阅读117

人手,裴炎,这笔账,我记下了,以后,咱们慢慢算。
第二天,我儿李旦被立为皇帝。同年十月,我将裴炎斩杀于洛阳都亭驿,罪名应该都猜到了,还是那个万灵丹——谋反!其他的人,慢慢来……
哼哼!孤儿寡母,就一定好欺负吗?也不看看人家是谁!

光宅


弘道元年(683年),李治驾崩。我儿李显在灵柩前即帝位,按照惯例,新帝即位的当年不改元,但次年必改元。于是,按照惯例,次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
一个月多后,李显被废,我的幼子李旦即位,数天后,改立李旦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于是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文明。
于是这一年,有了两个年号,分别为嗣圣、文明。但是,这一年,在史书中,被称为光宅元年——没错,后来又改了,所以,这一年,有三个年号。
一年用三个年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年时局的动荡不安。
李治走的突然,没来得及为新君调配出一个合理的朝政格局,留下一个裴炎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就在这时,徐敬业等起兵叛乱,令局势雪上加霜。
徐敬业是名将李世绩之孙,李世绩本姓徐,因高祖李渊曾赐他国姓,所以史书上被记为李世绩。后来李敬业叛乱,于是我剥夺李敬业赐姓和爵位,所以,史书将此次叛乱,称为“徐敬业叛乱”。
徐敬业是在当年九月起兵的,他的弟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等,都随同叛乱!我得知徐敬业起兵后,第一件事,不是派兵平叛,而是改元光宅——是不是这一行为很奇怪?是不是觉得有点神经病?——唉!我有我的不得已!
那时,边境不宁,国内也不安稳。饿死了那么多人,不用多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事件不断,不断有人拉起旗帜,杀官吏,焚村落……虽然都被镇压了下去,但不由这让人想起了几十年前,隋朝灭亡的最后几年,也是这样的光景。
隋朝亡于武德元年(618年),乱象则起于大业七年(611年),那年也是发生大灾,“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当年,山东王薄率发动叛变,不久被镇压;两年后,大业九年(613年),吴郡刘元自称天子,扶风向海明称帝,当年被剿灭。
这些叛乱,因为规模较大,而且公然打出了造反的旗帜,所以被史书记录了下来,其他的小股叛乱(或称土匪),则数不胜数。
这些叛乱,都很快被打压下去,没有对隋朝统治构成致命的威胁,真正动摇了隋朝根基的,是同样发生在大业九年(613年)的杨玄感叛乱。这次叛乱,很快也被平息了下去,但是,这次叛乱与前面的叛乱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杨玄感的身份——他是贵族子弟,隋朝官员。
杨玄感起兵后,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杨恭道、韩擒虎子韩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此次起兵,造成了隋统治集团的大分裂,导致了君臣之间,互相猜忌。我一直觉得,隋炀帝在最后几年,选择去了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而不是有四塞之固的长安,可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已经不再信任关中子弟了!
现在,我唐面对的境况,何其相似?徐敬业,与杨玄感又何其相似?这年(684年),跟大业七年(611年)时,相距才70多年,还有一些见证过那段岁月的人,依然健在,他们得知徐敬业叛乱时,纷纷感叹道:“怕是要变天了!”
我不想让唐重蹈隋的覆辙,于是想办法开展自救。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做的,是安定局势,争取民心。于是我改元——改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改元之后,按惯例,要大赦天下——这才是我想要做的!我要告诉那些正在当土匪的百姓,你们做的事,朝廷不追究了,不用推翻朝廷,你们的事也翻篇了,回家去吧!
当然,没饭吃,这些百姓还是不会就这么回去的,但是,当年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是因为“失期当斩”(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要一律处斩)——反是死,不反也是个死,他们才反的。
现在各地百姓的叛乱,大多还只是土匪性质,也即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抢点吃的,劫点财,打出推翻朝廷的旗号还是少——如果打出来了,就是谋反,属于不赦之罪,必杀!
大赦,就是为了给已经叛乱但还未参加谋反的百姓们留条活路,让他们知道,反是死,不反就不会死。于是,百姓在参加谋反队伍前,就会犹豫——只要他们不跟着徐敬业走,此番大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改元之后,我还下令,接着改,改旗帜颜色、改官服颜色、改都城名称、改宫殿名称、改官衙名称:“旗帜都用金色。八品以下官员原穿青色服装的,现改穿深青色。改东都洛陽为神都,改宫名为太初。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

媚娘说主妇 - 分卷阅读11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媚娘说主妇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媚娘说主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