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六个故事

  亲爱的赵先生:

  昨天去小镇集市上凑热闹,想起家里床单也该换了,就买了当地村民亲手织的四尺红白格子的布,摸起来很柔软,价格也合适,除了床单,做个简单的围裙也是合适。

  顺便还买了些小吃,都进了我的肚子,同行的老师担心我积食,回去还给塞了一把山楂,叫我泡水喝。

  我才吃了七分饱,实在是没有消食的必要,不过山楂加上一些红糖,酸酸甜甜的,很是解渴,让我想起你熬的酸梅汤。

  夏天午睡醒来,喝上一杯,燥意全消。

  天也热了起来,旺财喜欢趴在阴凉的地方或者是院子水井边,你仔细看着点,别让他掉下去了,另外阴凉地虫多,注意些别让他染上虫了。

  不过要是染上了,就直接把他毛剃了,然后去找隔壁宗什,他儿子是学兽医的。去的时候别空着手去,厨房拿瓶桂花蜜,宗什眼馋许久,他儿子也是喜欢的。

  那窝老鼠你和旺财都离远些,尤其是旺财,让他别去招惹。不然一会追老鼠闹腾起来,屋子离乱糟糟的,可有的你收拾。

  本就是一只狗子,偏偏喜欢抓老鼠,也不知道怎么养成的多管闲事的臭毛病。他小时候就被我们抱来了,从小就在身边跟着,我们两人也没这多管闲事的毛病呀。

  另外你自己也要注意些,天热,西瓜可以吃,但少吃,另外煮酸梅汤时少放些糖,本来就够甜了,最多放一勺。

  你要知道你那些牙齿都还健在,不是因为你这个主人的爱惜,而是它们已经学会自己坚强。

  另外做饭要是分量多了,不要怕浪费就全部吃完,岁数大了,消化能力本就不如年轻人。剩饭剩菜要是多,可以用井水冰着,可以再放上一天。

  你的那些习惯,我说了多少次都改不过来,只能多叮嘱几遍,你就不要嫌我啰嗦。

  也快要离开了,临走的时候还是放心不下那些孩子,就坐在院子里想了半天,想着能再做些什么。

  今天早上,最后一本书抄写完,我就带着那些书,去了退学的那五个女孩子家里一趟,顺便送了些本子和笔。

  书一时间买不到这么多,我就抄了五份,每个字上面都标了拼音,字不要求好看,工整就行,能让她们看清楚,看明白。

  无论她们在不在学堂,总应该要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就算是嫁人了,以后生了孩子,也能教孩子识字,明白一些道理。

  出身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但命运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稍微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遇上某个人或是某件事,就可以改变,甚至走向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慢慢来,教育一代一代,总有些命运是会改变的。

  作为一名老师,五六十多年了吧,我自觉问心无愧,对得起每一位学生。

  可作为一名母亲,我的确是失败的,也的确对烨梁有些愧疚。

  这份愧疚,经过我的表达,就演化成了严厉。我想告诉他,学这些学那些都是为了他的未来,可从我嘴里说出来,就变成了“你要是不改掉这些毛病,你就别叫我母亲。”

  我家人都是很喜欢并且擅长表达的人,他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精准且有效。可我从小就是一个不会表达的人,再煽情动人的话语,从我嘴里说出来总是硬邦邦的,客观又不近人情。

  父亲说,这是因为我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之后我一直都有意识地改正自己这个毛病,可是很明显,无论是写稿子办报纸,还是背诵戏剧对话和独白,都是试图去揣摩别人心理活动和状态,可也都没能完成让我那糟糕的表达变稍微不那么糟糕的目标。

  不过等我当上老师后,这个毛病倒是好了不少。

  在遇见烨梁的时候,可惜我还不是一名老师,还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依旧是个不太会表达的苏大小姐。

  教了这么多学生,见了这么多人,和烨梁这孩子第一次见面,我就察觉到他那极端的性子。

  政府当时要改革孤儿院,报社去跟踪报道,因为父亲的叮嘱,我也就跟着去,防着出什么意外。

  其中一个环节是一小比赛。从孤儿院选了七八个孩子站到演讲台上背诵古诗词,做一些算术题,赢得人可以有一些奖励。

  毫无悬念,烨梁赢了。

  当时我在台下站着,捧着照相机给获胜的孩子照相,却一眼就看见了他眼神中的不满和傲慢。

  烨梁傲慢于他的才华与能力,不满于他现在的境况。

  那时他才三岁呀。

  慧极必伤的例子我见了太多了,我疼惜他的才华,我不想他成为其中之一,就想把他带到身边亲自教养。

  所以我回家之后就跟你商量,说想收养一个孩子。你一向对我是尊重且支持的,竟也没问我缘由,就点头应了下来。

  烨梁来家里以后,也不知道怎么调整的,我们就默契扮演起严母慈父的角色。

  孩子现在这样的性子,也有你的责任,你别全怪我身上?

  再说,孩子出了和夏同那样的事情,你怎么能不跟我说?就算是我在外,你联系不上我,那等我回来总可以告诉我?

  就连现在,烨梁他生活、工作和感情上要是遇到了什么事情都只找你倾诉,到了我面前就只有那句永远不变的“一切都好。”

  说起这些我就来气,平日里我教孩子的时候,你总是拦着,护着,倒显得我和孩子不够亲近。

  唉,说了这么多,也有我的过错,也不能一味怪你。

  不过这些年也就糊里糊涂过去了。

  烨梁成材,成家,倒也没出过茬子,现在也过的幸福,有个美满的家庭,我这心里歉疚也就少一些。

  孙女这事还是得回去亲自看一眼才能做决定,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草率决定。

  不过要是相看后,我觉得男方实在是不行,但孙女也是执意要嫁,我们也别拦着,准备丰厚嫁妆和娘家的支持就行。

  我们不能一辈子都护着她,但起码在的时候,给她留一条退路是应该的。

  至于嫁过去以后,生活是苦是甜要她自己去体会,她也到了该为自己选择负责的年纪。

  中秋节要是在家里聚一聚,就得从现在开始准备起来。

  你说要不要给你家大哥发个请柬?也不知道他最近忙不忙?

  我这边的话,大哥和二哥都忙,估计也没时间来,就算是来了,围了满满一院子的人,吃饭时总归是不自在。

  三哥和四弟都在国外,五弟在深山老林考古,一时也放不下手头的事情,六弟倒是有空,每天画画喝茶的,要不就给六弟发份请柬?

  晚辈婚姻大事,总该是要请一些长辈到场的,不然失了礼数。

  菜品也应该从现在开始准备。

  你收到信后,就去城郊一趟,买两只鸡和一条鱼回来,如果要是能再有些虾,那是最好的。

  院子地下埋的那几坛桂花酒,你看看成色,要是可以,就取出一坛。要是味道闻起来还差点意思,你就回祖宅一趟,跟管家说家里要聚一聚,约好时间,他到时候会选好合适的酒送来。

  另外,中秋节聚会,月饼不能缺,你这些天要早些起,李家婶子铺子里生意好的很,要是不早些,估计月饼就没了。

  也不知道男方家庭喜欢甜口还是咸口?

  要不你就这样,就鲜肉和红豆馅的各买些,鲜肉的多买些,孙女和烨梁媳妇都喜欢吃。

  不过你说要是男方喜欢甜口,以后这两口子会不会因为这事吵架呀?

  一说起这个,我就有些担心。

  这边村里有对夫妻,也是刚刚结婚。男方是村里的,女方是从北方远嫁过来的。

  结婚后的第一天,按照这边的习俗是要喝一碗醪糟蛋,寓意今后生活甜甜蜜蜜。

  女方那边没这习俗,而且也不习惯这种吃法,就问了句能不能不吃。

  公婆没说什么。新婚媳妇,总不好说些什么。

  后来又遇上端午节,包粽子就就交到婆婆和媳妇手里。

  媳妇那边吃甜粽,婆婆这边喜欢吃咸粽,也不知道中间是怎么一番折腾,两人就粽子这件事情吵了起来。

  婆婆免不了扯到之前醪糟蛋那事,说了句媳妇没家教,不讲礼数之类的。

  媳妇也是个暴脾气,没忍住,最后婆婆和媳妇在厨房打了一架。

  你说要是孙女嫁过去,她又是个从小就被宠坏的,要是因为口味不合这事和婆家闹不愉快了,这可怎么办?

  唉,我也就是瞎操心,这事成不成还是两说,我怎么就担心起了婚后的事情了。

  你别说我,你也是一样,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都是陪着生活了许久的人,怎能不担心,不牵挂呢?

  至于其他菜品就不需要你操心了,都是些家常菜,等我回去再准备也来的及。

  我在这边看看有什么特产之类的,也带些回去,算是加菜。

  和我一起来的,那个卓老师,她家三儿子媳妇昨天生了个孩子,她高兴坏了,在村子里走了一圈,挨家挨户的收鸡蛋,说土鸡蛋好,坐月子吃正合适。

  你说,我要不要也带些土鸡蛋回去?

  算了算了,不问你了,你只会点头说好。

  我这边准备去上课了,就写到这里。要是你收到信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底,就不要给我回信了,省些钱,等我回去再商量。

  苏白

  农历七月十一日写于办公室

第71章 第六个故事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给你一颗巧克力[快穿]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给你一颗巧克力[快穿]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