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林一林 连载

中师生林一林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森林木SLM 字数:5万字 标签:中师生林一林,森林木SLM 更新:2024-06-26 10:41:47

《中师生林一林》文风朴实,充满正能量。对于读者来说,与其说这是一本文学作品,不如说它是一位中师生的教育人生总结。在书中,能够看到了乡村教师的辛苦与心酸,也看到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更看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

第一部分柳青乡

1.徒步报到

葱茏的夏天,田野到处苍翠欲滴,正是庄稼生长旺盛的季节。林一林一大早顺着淇水林小庄的草田埂,向西走到了范庄生产队旁边。这时候,易春海已经站在浦合公路旁等他了。今天他们都穿着整洁的衬衫和长裤,但没有凉鞋,都穿着母亲做的土布鞋。

“你报到证带着了吗?”易春海问林一林。

“带着了。”林子拿出了那张宝贵的纸,看了一眼,也让春海看了一眼,才又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衣袋里。

两个大孩子顺着梧桐树的绿荫向南走,走了大约5公里,就到了凤安汽车站。但没有客车过来,他们等得急了,就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还是走着去吧。汽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来。”

林子他们就一直向南走,走到凤安北头关的时候,再往西走。又大约走了3公里,两个人才来到了柳青小学。这是挨着公路的一所村级小学,只有一排砖墙瓦屋,泥土操场上栽有两棵雪松。新建的教室里正在做水泥地。学校没有围墙,只有一位胖乎乎的老头在看校。他们不知道校长是谁,就向老人询问:

“大爷,你好。我们是来报到的新老师。请问校长在吗?”

老人家很和气地说:“校长不在。他放假正常不到学校来。我们葛校长住在东头队,公路一下坡,右手的第六家就是了。”两人谢了护校老头,并按他的指点一路问去。在东头队第六家,两位少年终于见到了葛校长。

葛校长四十岁左右,个头不高,但十分精明健谈。他看着林一林的报到证,笑眯眯地说:“真好,我们终于有公办老师了。”继而,葛校长爱怜地说:“你们中午就在我家吃饭吧。8月25日上午8点我们才开教师会,小林老师你那天8点前到就行了。”易春海说:“我还要赶往清水小学报到。他陪我一道去。”葛校长就告诉他们,清水小学校长姓牛,他家就住在学校里。你们到学校里问就能找到他了。

根据葛校长的指点,两位少年往西找到了柳青汽车站。等了40多分钟,才有一班客车开往清水镇。

清水镇是鱼米之乡,初中和小学两校连在一起。找到牛校长的时候,他正在与一位老教师下象棋,易春海掏出报到证,双手递给牛校长。牛校长的棋局已经稳操胜券,他格外高兴地邀请易春海他们坐下观战。

“首届中师生,我们急需要的,好不容易要来一位。”他看看易春海又看看林子,“如果都给我们就好了。唉,有一个不错了。你8月25日上午8点钟过来开会吧。最好把日用品都带过来,我们会提前给你安排好住宿。虽然条件不好,但勉强能住。学校有食堂。”这时候他才想起来问易春海的家在哪里。问毕,他有些为难地说:“这时候已经没有返程的汽车了。学校食堂还没有开伙,住宿也没有腾出来。你们怎么回去呢?”

“我们走回去,不要紧的。我们在师范的时候,星期天都是从卞庄走到嘉山县城去买书的。”易春海说。那时候往返步行,省下的车费,就能够买一本书。每到星期天,嘉师学生结伴步行去县城,是一道风景。

“那你们就赶紧回去吧。两个人有个伴还好。就顺着浦合公路走,小路你们不认识,虽然近一些,但容易迷路。”

两个大孩子告别了牛校长,便顺着公路往回走。走到三山口的时候,太阳就快要落山了,他们中午没有吃饭,这时候肚子咕咕叫。

易春海拍拍酸酸的大腿,对林子说:“我们这样走到半夜,也到不了家。如果有拖拉机,我们就爬上去吧。”

林子胆怯地说:“我不会爬。我从来没爬过拖拉机。”

易春海就一边走路,一边跳跃着,示范给林子看:“有拖拉机来了,你就一把抓住车帮,快速跟着跑。当你的速度与拖拉机的车速差不多的时候,就飞身跳起来,一屁股坐到车厢沿上。这时候,你就享福了。”他一边跑一边跳,就在这时候,一台同方向行驶的拖拉机出现了。易春海敏捷地跳上了车厢边缘,见林子没有上来,他又轻松地跳了下来。又一台四轮拖拉机出现了,他们两人飞快地行动起来,易春海先跳上拖拉机,然后伸手把林子拉了上去。驾驶员一边咒骂他们,一边把车子开得震天响。拖拉机过了周庄的时候,易春海大声对林子说:“下车的时候要顺着车行的方向,跳下去往前跑几步,不然会摔倒的。我先跳下去,你学着我的样子。”到了范庄,易春海轻盈地跳了下去,林子害怕被拖拉机带到不知终点的地方,也慌慌忙忙地跳了下来。毕竟是第一次爬拖拉机,他在落地的一刹那,由于惯性,猛地栽倒在地,右半边身子在公路边的石子上滑了好远。易春海赶紧跑过来,把林子拉起来,见到林子的右手臂摔破了,渗出了殷红的血,稍微好看一点的裤子也摔破了。

易春海在路边的水沟里抄来一些水,帮助林子把血迹洗掉:“你到上面的水塘边,再认真洗一下。不然你妈妈看到,不知道多么心疼呢。以后上班,我们尽量坐车去,不能再爬拖拉机了。一是太危险,二是没有老师的样子。人家看到会笑话的。”林子听话地点点头,跟易春海告别回家。

父母早已等着林子,见到他的样子,吃了一大惊:“你这是怎么了?摔跤了?”

林子老老实实地把爬拖拉机的事说了。

妈妈心疼地说:“这要摔到哪里可怎么办?路也的确太远了。”

“走路累不死人,爬拖拉机是害人害己,以后绝对不能干这样的傻事了。”爸爸告诫他。

毕业生分配派遣证送到嘉山师范的时候,林子分配的学校,引得了全班同学的充分羡慕—柳青小学。大家都说,柳青小学是用作家名字命名的学校,肯定非同一般啊。其实,林子心里有数,这所小学与作家柳青没有联系,那是一个村的名字,那是一所非常小的村办小学。

当年初中同乡同班同学有5位考入了嘉山中等师范,毕业时,只有易春海和林子分到了外乡。他们曾经天真地问教育局人事科的女科长,那位非常漂亮的领导笑着对两个孩子说:“你们是作为干部苗子培养的。”不知道她说的是县里真实的意图,还是一种鼓励。但后来,这两个孩子确实成了干部。特别是林一林,是学校干部中最早的那一批。

林子步行回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夜色本来能很好地掩护林子的伤情,但父母对于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充满喜悦的—他们的儿子从今天开始,成为人民教师了。父母心疼与告诫之后,开始询问报到的细节,林子兴高采烈地一一作了回答。父母提醒他,8月25日天一亮就出发,第一天上班千万不能迟到。林一林心中有数,步行去柳青小学,走一趟至少要200分钟。

1981年8月20日,两位十八岁的中师生走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饿着肚子去见了他们的校长。在这个时节,全国各地中考制度改革以后毕业的首届中师生,都怀着不同的心情,期待着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了。

但这也是他们一生中非常失落的一段日子,许多比他们当年低几十分的同班同学,收到了大学录取的通知书。这个时段成为失落季,中师生们都失落了许多年。

2.连续升级

1981年8月25日,天一亮,林子就出发了。他不知道易春海是如何去往清水镇的。易春海的路更远,也许走得更早。

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从草田埂走上公路,高大的梧桐树绿荫如盖,像无数把大伞连在一起。林子就在这伞下行走。柳青小学紧邻公路,离开那一连串的大伞,一条沙石小路通向学校老师办公室。8点钟前,学校里有胖胖的刘老师在护校,刚建成的教室里放着一张凉床,挂着破旧的蚊帐。因为已经见过一次面,林子就亲切地向刘老师问好。

“你老家是哪里的?你叫什么名字?”刘老师开始补充询问上次见面没来得及关心的问题。

“我家住在淇水南山乡林小庄队。我叫林一林。”

“哦,挺远的。你是走来的?”

林子点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刘老师又问了一遍。

“我叫林一林。名字是上小学时老师起的。”林一林很自豪地又说了一遍。

他们说话间,校园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老师。

刘老师沉默着,并没有向他们介绍小林老师,一是他也不是特别熟悉,二是好像他不方便多说。刘老师好像连参加开会的资格都没有。

葛校长7点50分准时到了开会的教室。他一个人坐在前排的课桌前。其他老师见来了陌生人,都十分好奇地打量着林子,也许心里在猜想:这个瘦瘦的大男孩是谁呢?是新来的老师吗?

8点准时开会,林子坐在几十位陌生的老师中间,十分拘谨。葛校长开会之前,很隆重又很简单地介绍了小林老师:“各位老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分配来的公办老师,是首届中师生。”大家的目光一起聚集到林子的身上,林子黑瘦的脸立刻变得通红。他站起来,微微弯了一下身体,算是跟同行们打招呼。大家也轻轻笑笑,算是认识了。

葛校长是一位非常果决的教育工作者,开会话语简洁,不拖泥带水。开学会议是全乡所有小学老师都参加的,这些老师中,百分之九十是民办教师,只有几位村小校长是老牌的中师生,公办教师是铁饭碗,民办教师是泥饭碗,有着天壤之别。葛校长今天开会主要讲了开学准备工作注意事项,特别是要做好普及教育工作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他要求各村小学提前做好分工分课,认真做好上门动员入学,不能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葛校长还特别强调,从本学年开始,辅导区办公地点就固定放在柳青小学。他的办公桌在哪里,辅导区就在哪里,主任是他自己,会计是费老师。费老师也是公办老师,据说是下放知青转正的。费老师说她只会教书,不会算经济账。葛校长说,就你一个公办老师,就这样定了。小林老师才上班,以后会有新任务。各村小学的分工分课今天回去各自完成。

会议中间,雨下大了。坐在林子前排的大胖子,把塑料雨衣从抽屉里拿出来,向同行展示他的未卜先知。一群老师中,胖子是极少的,他的魁梧如鹤立鸡群,特别醒目。散会后林子才知道,胖子是向前小学的唐校长。三元小学毕校长很老了,临近退休。绿石小学校长叫花松林,柳青小学副校长叫王纯,是唯一的民办村小学校长,他是回民兄弟。

林子作为正规师范生,很自然地留在了柳青小学,辅导区大会结束后,他又参加了柳青小学会议。王纯铁瘦的身材,面若古铜,戴着厚瓶底一样的眼镜,说话的声音高而尖,偏向女性的声调。王校长在一张旧纸上写了几句话,可能是他讲话的提纲。他开始宣布胥行知、郁茂山老师教毕业班,费老师、陈宏明老师教一年级,新来的林老师教二年级语文,与郁老师搭班。课程还没分完,列席会议的葛校长对小林老师说:“过两天,我随堂听你的课。”林子点点头。

二年级教室就在教师大办公室的东边,仅一墙之隔。

开学报名,小林老师遇到了许多奇怪的问题:无钱交学杂费问题;能不能带妹妹来上学问题;农忙时能不能请假问题……这些都是师范实习时,根本就没有遇到过的。林一林的第一节课也遇到了麻烦,板书课题时,写成了左低右高的一条斜坡,引得全班孩子哄堂大笑。王校长在办公室听到笑声,很严肃地站在门口。孩子们仿佛见到了凶神,一下子安静下来。“谁再笑,就到办公室里站着!”王校长威严地说。

林老师忐忑不安地上完第一节课,汗水湿透了头发。一进办公室,费老师就亲切地安慰道:“这些小家伙都人小鬼大,你一上来,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如果你给他们三分颜色,他们就想开染坊了。”其他老师也过来献计献策,说得林老师心里暖暖的。

又一天,葛校长悄无声息地坐在了小林老师的课堂。他只拎了一张木板凳,什么也没带,就是用眼睛看,出耳朵听。小林老师的课堂第一次出现领导的身影,他紧张得好几次语无伦次,颠三倒四。下课的时候,他呆呆地站在水泥讲台前,傻傻地看着校长走出教室。孩子们十分同情地看着老师,不知道校长会怎样对待他们的新老师。

王校长被葛校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就是拿着高射炮打蚊子,立即把林老师调到高年级去,放在二年级简直是浪费人才。”

王校长就立即把小林老师调整去教四年级语文了。葛校长是位教育行家,他听出了林老师的潜质,从此逢人便夸:“林一林不愧是正规师范毕业的。那正楷字,那普通话,没话说,前途无量。”不到一个学期,全辅导区的所有老师都知道了,新来的林老师,不是一般的厉害。期末的时候,林一林便改教毕业班了,并负责全公社的少先队工作。林一林老师的课表课戳盖得满满的,红彤彤的一片,没有一节空堂。课堂作业也只好全部下班以后批改。

满负荷工作不是问题,最大的困难是林老师食宿均无着落。夏日天长,早出晚归,中午带一点锅巴小菜,有开水就可以将就。晚上下班迈动双脚,他学会了抄近道回家,到家天黑也不要紧。可是秋风紧了,夜幕长了,放学步行到凤安中学后面,天就黑透了。老吕那儿有一大片坟墓,每晚走到那儿,林老师浑身就起鸡皮疙瘩,真正是不寒而栗。那时候村里刚分田到户,父母哥哥姐姐整日泡在农田里,最忙的时候差点忘了还有个流浪在南山和柳青之间的人。而这个十八岁的青年除了教书,没有想过向学校提出什么要求,工作是不包吃住的,他觉得是天经地义。同事大多是民办教师,兼顾着农田和课堂,他们比林老师辛苦、心酸万分,他们在农忙阶段,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厉害的公办老师过着怎样的日子。

葛校长虽然是公办老师,但他的爱人和女儿都是农村户口,也种着十多亩旱地水田。比民办老师更可怜的是葛校长不会耕田耙地,一切都要别人帮忙。

当校长和老师们安顿好农田庄稼,他们忽然同时发现,小林老师被大家一起忽略了。这个远乡的大男孩,一直默默无闻地在浦合公路上起早贪黑地奔跑,走了几百个来回了。本乡本土的老师深深地愧疚了。王校长开始为林老师安排派饭—轮流到附近的老师家吃中饭,冬天好歹要吃些热乎的饭菜。最难办的是没有住的地方。葛校长去看了农科队的旧房子,还有一间快要倒塌的灶屋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葛校长请了一顿客,拿到了木门铁锁的钥匙。那一天,林老师像一只快乐的小骆驼一样,不辞劳苦地从家里扛来一床旧棉被。王校长从家里挑来一担稻草,农科队的灶屋里亮起了昏黄的灯光。三个月来,小林老师第一次没有回家。夜晚睡在铺着稻草的地铺上,看着土墙根上老鼠吃惊的眼神,小林老师心里却是一片温暖和惬意。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