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书写传奇 连载

三国演义书写传奇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凯景嵩 字数:6万字 标签:三国演义书写传奇,凯景嵩 更新:2024-06-26 10:48:00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犹如潮起潮落。自周末七国争雄,终归一统于秦,然而秦朝短暂辉煌之后,楚汉争霸,再次实现了大一统。汉朝的兴起,源于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从此奠定了四百年的基业。然而,东汉末年,天下大势又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犹如潮起潮落。自周末七国争雄,终归一统于秦,然而秦朝短暂辉煌之后,楚汉争霸,再次实现了大一统。汉朝的兴起,源于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从此奠定了四百年的基业。然而,东汉末年,天下大势又起波澜,王朝的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折。

桓帝时期,朝政日衰,宦官专权,善类被禁锢,朝纲废驰。桓帝崩,灵帝即位,本想有所作为的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携手合作,试图改革时弊,重振朝纲。但宦官曹节等势力强大,他们密谋诛杀宦官,可惜计划泄露,反而招致杀身之祸。自此次事件之后,宦官势力更为猖獗,朝政愈发黑暗,天下大势,遂分裂为三国。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英雄辈出,豪情万丈。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智勇双全的英雄们,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而天下大势,又将如何演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这一切,都将在这个时代找到答案。

在汉灵帝建宁二年的四月望日,皇帝刘宏正坐在温德殿的龙椅上,准备处理朝政。然而,就在他刚刚升座之际,殿角突然狂风骤起,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跃而下,盘旋在他的椅上。皇帝惊恐万分,摔倒在地,身边的侍卫和宫女们急忙将他扶入宫中,而朝中的百官也纷纷躲避,混乱不堪。

突然间,那条青蛇消失得无影无踪。紧接着,天空中大雷炸响,暴雨和冰雹倾盆而下,一直持续到半夜才停歇,造成了无数房屋的损毁。

在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发生地震,随后海水泛滥,沿海居民被巨浪卷入海中,生灵涂炭。光和元年,更是出现了雌鸡化雄的奇异现象。六月初一,一股十余丈高的黑气直冲温德殿,令人不寒而栗。七月,彩虹出现在玉堂之上,五原山岸纷纷崩裂,景象异常恐怖。

这些灾异连连,不一而足,让汉灵帝感到不安,于是下诏询问群臣这些灾异的原因。议郎蔡邕上疏,直言这些灾异是妇人干政、宦官专权所致,言辞颇为激烈。汉灵帝阅读奏疏后,虽有叹息,却因曹节的偷窥和告密,以其他罪名陷害蔡邕,将他流放回乡。

随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这十位宦官结党营私,号为“十常侍”。汉灵帝对他们宠信有加,甚至称呼张让为“阿父”。在他们的把持下,朝政日益败坏,导致天下人心动荡,盗贼四处兴起。

在汉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巨鹿郡有三位兄弟,他们分别是张角、张宝和张梁。张角原本是一个未能考取功名的秀才,但他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对道教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角进入山中采药,意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这位老人有着碧眼童颜,手持藜杖,他引导张角进入一个隐蔽的山洞,并将三卷名为《太平要术》的天书交给了他。

老人对张角说:“这本《太平要术》将指引你代天宣化,普救世人。但你要记住,若你心生异志,必将遭受恶报。”张角对老人的身份感到好奇,询问他的名字。老人回答:“我乃是南华老仙。”话音刚落,老人便化作一阵清风,消失无踪。

张角得到了这本奇书,便夜以继日地研究和修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掌握了呼风唤雨的本领,自号“太平道人”。他的两个兄弟,张宝和张梁,也受到了张角的影响,学习了《太平要术》中的法术。三兄弟同心协力,宣扬太平道的教义,很快便在民间赢得了众多的信徒。

中平元年正月,一场疫情在中原大地蔓延,百姓疾苦。在此期间,张角以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吸引了许多信徒。他的五百多名徒弟四处云游,传播太平道的教义,擅长书符念咒,使得张角的声望日益高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角的徒众日益增多,他便建立了三十六方,每方万余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每方都有各自的领导者,被称为将军。他们散布谣言,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让人在家门上用白土书写“甲子”二字。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的百姓,纷纷在家中供奉大贤良师张角的名字。

张角派遣其党羽马元义,秘密携带金帛,结交中涓封谞,希望能够得到内应。张角与张宝、张梁商议,认为民心最难获得,如今民心已顺,如果不趁机取得天下,实在可惜。于是,他们私造黄旗,约定日期起事,同时也让弟子唐周快马加鞭,通知封谞。

然而,唐周却直接前往朝廷告发,汉灵帝于是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拿马元义,并将其斩首。接着,收捕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审问。张角得知事情泄露,立刻起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并向众人宣称:“今日汉运将尽,大圣人降临。汝等皆应顺应天意,归正宗道,共迎太平之世。”

于是,四方百姓纷纷裹上黄巾,响应张角的号召,反叛朝廷的人数达到了四五十万。叛军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逃。何进上奏汉灵帝,紧急降诏,令各处加强防御,讨伐叛贼。同时,派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隽分三路讨伐张角。这场起义,后来被称为黄巾起义,标志着汉朝末年的大规模民变正式爆发。

且说张角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幽州边界。幽州太守刘焉,本是江夏竟陵人,是汉朝鲁恭王的后代,他面对叛军的威胁,深感忧虑。当得知叛军即将来袭的消息后,刘焉立刻召集校尉邹靖商议应对之策。

邹靖对刘焉说:“贼兵众多,我方兵力寡弱,明公应该尽快招募士兵,以应对敌军的到来。”刘焉认为邹靖的建议可行,随即下令在郡中张贴招募榜文,号召勇士壮丁参军,共同抵御叛军。

榜文传遍涿县每一个角落,它不仅带来了战争的阴影,也激起了人们的斗志和抱负。在这座古城中,一位英雄人物悄然崛起,他便是刘备。

刘备并不热衷于读书,他的性格宽厚和善,很少表露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他有远大的志向,热衷于结交天下豪杰。他的身形高大,七尺五寸的个头,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眼睛能够看到自己的耳朵,面色如玉,唇红齿白。

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汉景帝的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他的祖先刘贞曾在汉武帝时期被封为涿鹿亭侯,但后来因为酎金事件失去了侯位,因此这一支刘姓家族后裔留在了涿县。刘备的父亲刘弘曾是孝廉,也曾经做过小官,但早逝。刘备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对母亲极为孝顺;家境贫寒,以贩鞋织席为生。他住在涿县的楼桑村,家东南方向有一棵高大五丈余的桑树,从远处望去,树冠如同车盖一般。有相者曾说:“这家人必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曾在那棵桑树下与乡里的小孩子玩耍,他曾说:“我将来要成为天子,乘坐这样的车盖。”他的叔父刘元起对他的话语感到惊奇,认为他非同寻常,因此常常在经济上资助他。到了十五岁,母亲让他外出游学,他曾师从郑玄、卢植学习,与公孙瓒等人结为朋友。当刘焉在幽州发布招募榜文时,刘备已经二十八岁了。

刘备站在涿县的街道上,目光凝重地注视着那张招募榜文,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他的长叹不仅是对时局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他的沉思,那人身材高大,八尺的个头,面目特征鲜明,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音如雷,气势磅礴。

刘备转过头,看着这个陌生人,好奇地问他的姓名。那人回答说:“我姓张,名飞,字翼德。世代居住在涿郡,家中有些许庄田。我以卖酒屠猪为业,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刚刚看到您在看榜文时长叹,所以前来询问。”

刘备坦诚地告诉张飞:“我是汉室宗亲,姓刘,名备。现在听说黄巾军作乱,我有意想要平定叛乱,安定民心。只是遗憾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才长叹。”

张飞听后,豪爽地说:“我家中有些资财,可以用来招募乡勇,与您一同干一番大事业,如何?”刘备闻言,心中喜悦,立刻邀请张飞一同走进附近的酒馆,边饮边谈,两人的志向很快就碰撞出了火花。

在酒馆中,刘备和张飞详细讨论了招募乡勇的计划,以及如何组织队伍,训练士兵。他们互相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刘备和张飞正在酒馆中畅谈未来,忽然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推着一辆车子来到店门口,停下来休息。那大汉进店坐下后,便急切地呼唤酒保为他斟酒,并称自己需要赶快喝酒,好赶往城里投军。

刘备注意到了这大汉的不同寻常,他的身材高达九尺,胡须长达二尺,面色红润如同熟透的红枣,嘴唇红润如同涂了胭脂,拥有一双丹凤眼和一对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刘备立即邀请他一同坐下,并询问他的姓名。

那大汉自称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来改字云长,是河东解良人。他讲述了自己因当地豪强欺压良民而将其杀死,随后逃亡江湖已有五六年。如今听说这里正在招募军队以平定叛乱,特地前来应募。

刘备将自己的志向和计划告诉了关羽,关羽听后大为欢喜。两人一同前往张飞的庄上,与张飞一起共商大计。在张飞的庄上,三位英雄聚首一堂,共同讨论起革命大业。他们的志向相同,决心共同招募乡勇,组织起一支能够平定叛乱、恢复汉室江山的队伍。三人的相遇,注定要谱写一段传颂千古的英雄传奇。

在张飞的庄上,张飞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说:“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的话音刚落,刘备和关羽齐声回应:“如此甚好。”

刘备心中暗自赞叹张飞的豪爽和胆识,他知道张飞提出的结拜兄弟的想法,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和力量的升华。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三人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挑战,是他们实现理想的关键。

关羽也是心中激动,他久慕刘备的仁德,和张飞的勇气,知道三人若结为兄弟,必定能够互补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成就一番事业。他也深深感到,这样的结拜不仅是对个人的承诺,更是对天下苍生的责任。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致决定,明日就在桃园中举行结拜仪式。他们将以天地为证,以桃园为家,以兄弟的身份,共同宣誓守护彼此,守护天下百姓,誓要平息天下叛乱,恢复汉室的光辉。

次日,天刚蒙蒙亮,刘备、关羽、张飞便一同来到了桃园。他们提前准备好了乌牛白马等祭礼,以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桃园中的桃花正盛开,花香扑鼻,与庄严的祭礼形成鲜明对比,但也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希望。

三人焚香再拜,面对着天地,他们庄重地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誓言。誓言中,他们提到了自己的身份和目标,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既然已经结为兄弟,就必须同心协力,拯救困苦的人民,扶持危难中的英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表明了他们愿意共同进退,生死与共的决心。他们还表示,如果有人背义忘恩,那么天地神明和世人都会共同声讨。

誓言说完后,三人按照年龄长幼,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他们一同祭拜了天地,表达了对天地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承诺。祭拜完毕后,他们宰杀了准备好的牛,设宴款待,聚集了乡中的勇士,共有三百余人。他们在桃园中痛饮美酒,欢声笑语中,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越发深厚。

次日,刘备、关羽、张飞正在庄中收拾军器,为即将到来的征战做最后的准备。然而,他们却为缺乏马匹而感到苦恼。正在他们思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报告说有两个客人带领一伙伴当,赶着一群马,正投庄上来。

玄德听后,立刻感到这是一件喜事,他相信这是天意相助。三人立即出庄迎接这些神秘的客人。原来,这两位客人是中山的大商人,名叫张世平和苏双。他们每年都会到北方贩马,但因为近来的盗寇活动频繁,所以提前返回。

刘备邀请张世平和苏双到庄中,为他们准备了酒菜,款待他们。在用餐期间,刘备向两位客人诉说了自己讨伐贼人、安抚百姓的志向。张世平和苏双对此非常高兴,他们决定赠送刘备五十匹良马,以及五百两金银、一千斤镔铁,以资助刘备的军用。

玄德对两位客人的慷慨资助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请他们为自己打造一把双股剑。关羽则打造了著名的青龙偃月刀,也称为“冷艳锯”,重达八十二斤。张飞则打造了丈八点钢矛。此外,他们还为自己准备了全身的铠甲。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他们共聚集了五百余名乡勇,前往见邹靖。邹靖将他们引见给了太守刘焉。三位英雄参见刘焉后,各自通报了姓名。刘备向刘焉讲述了自己的宗派背景,刘焉听后大喜,决定认刘备为侄。

刘备、关羽、张飞在刘焉的支持下,准备迎接黄巾贼的挑战。不数日,有人报告说黄巾贼将程远志统率五万兵马来犯涿郡。刘焉下令邹靖带领刘备等三人,统率五百兵马,前去迎战敌人。

刘备等三人欣然领军出发,他们信心满满,决心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来到了大兴山下,与贼军相遇。贼众皆披发遮面,以黄巾抹额,显得异常凶悍。

两军相对,刘备骑马出阵,左边是关羽,右边是张飞,他们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见状,大怒不已,立即派遣副将邓茂出战。

张飞挺起丈八蛇矛,直冲而出,他手起刀落,一矛刺中邓茂的心窝,邓茂顿时翻身落马,生死未卜。程远志见状,惊怒交加,立即拍马舞刀,直取张飞。

关羽见状,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一见关羽,早已经被吓得措手不及。关羽刀起处,程远志被砍为两段,当场身亡。

战后,有人赞颂刘备、关羽、张飞的英勇,他们一试矛,一试刀,初次出战就展示了惊人的威力,为三分天下的英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永恒的佳话。

贼众眼见程远志被斩首,士气大受打击,纷纷倒戈而逃。刘备指挥军队乘胜追击,贼军在混乱中无法有效抵抗,纷纷投降。刘备的军队接纳了众多投降的贼兵,他们的数量多得无法精确计算,这场战斗被刘备等人取得了大胜。

在胜利归来后,刘备等人受到了刘焉的热烈欢迎。刘焉亲自出城迎接,对他们的胜利表示了极大的喜悦。他对刘备等人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下令对参战的所有军士进行赏劳。

在刘焉的主持下,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会在郡守府中举行。刘备、关羽、张飞以及其他有功的将领都被邀请参加。宴会上,刘焉亲自为刘备等三人斟酒,对他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他说:“三位壮士,你们为我国百姓除暴安良,立下了赫赫战功,我刘焉在此表示最深的敬意。”

刘备等人谦虚地表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顺应了天意和民意,同时也感谢刘焉的支持和信任。宴会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大家都对未来的形势充满了信心。刘备等人知道,这次的胜利只是开始,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不过,有兄弟的齐心协力,有人民的支持,他们相信,他们能够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次日,刘焉收到了青州太守龚景的紧急文书,内容称黄巾贼军正在围攻青州城,形势危急,请求立即救援。刘焉与刘备等人商议对策。刘备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往青州解围。

刘焉于是命令邹靖带领五千兵马,与刘备、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青州。贼众见到救军到来,便分兵与他们混战。然而,刘备的兵马数量不足,难以取胜,只好撤退三十里,在一个险要地点安营扎寨。

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我们现在兵少,必须出奇兵才能取得胜利。”于是,他命令关羽带领一千兵马埋伏在山的左侧,张飞带领一千兵马埋伏在山的右侧,约定以鸣金为号,同时出击。

次日,刘备和邹靖带领军队擂鼓呐喊着向前推进。贼众前来迎战,刘备的军队假装败退。贼众乘胜追击,但刚刚过了山岭,就听到刘备军中鸣金的声音,左右两翼的伏兵齐出,刘备指挥军队回头再次进攻。三路夹击下,贼众防线崩溃,四处逃散,一直被追赶到青州城下。

青州太守龚景也带领着城中民兵出城参战。在内外夹击下,贼众遭受重大损失,最终被彻底击败。青州之围得以解除。

后来的人们赞美刘备的智谋和军事才能,认为他的运筹决算有着神一般的能力,即使是勇猛如虎的张飞和关羽,也逊色于他。刘备初次出征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证明了他注定要在困顿中崛起,最终三分天下。

在龚景对刘备等人的军队进行了犒赏之后,邹靖本打算带领自己的兵马返回。然而,刘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我最近听说中郎将卢植正在广宗与贼军首领张角交战。我曾经有幸师从卢植,现在想去助他一臂之力。”

邹靖听了刘备的话,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于是便同意了。他带领自己的军队自行返回,而刘备则与关羽、张飞一起,带领自己的本部五百人,向着广宗进发。

在长途跋涉之后,刘备等人终于抵达了卢植的军中。他们进入帐篷,对卢植行礼,并详细说明了他们的来意。卢植听后,非常高兴,对刘备等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决定将他们留在自己的帐下,听从调遣。

卢植对刘备的加入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他深知刘备的才能和勇气。而刘备也看到了卢植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智慧,他希望能够从卢植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为击败张角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广宗,卢植的军队与张角的贼众陷入了僵局,双方兵力分别是张角的十五万与卢植的五万,虽然数量上卢植处于劣势,但双方的战斗却始终未见胜负。

卢植对刘备说:“我现在在这里围困张角,但他的兄弟张梁、张宝却在颍川,与皇甫嵩、朱隽对垒。你可以带领你的本部人马,我会再额外支援你一千官军,你去颍川打探消息,并约定时间一起剿捕贼军。”

刘备领命后,立即带领自己的人马,日夜兼程前往颍川。与此同时,皇甫嵩和朱隽正在颍川与张梁、张宝的贼军交战,贼军战局不利,被迫退入长社,并依托草地搭建起了营寨。

皇甫嵩和朱隽商量说:“贼军依托草地结营,我们可以利用火攻来取胜。”于是,他们命令每个士兵携带一把草,悄悄地埋伏起来。

当晚,大风突然袭来,到了二更时分,他们一起放火,皇甫嵩和朱隽各自带领军队攻击贼军的营寨。火焰熊熊,照亮了天空,贼军惊慌失措,马匹未能及时上鞍,士兵也未能穿上铠甲,四处奔逃。

这场火攻大获成功,不仅严重摧毁了贼军的战斗力,还极大地提升了官军的士气。

在天亮之前,张梁和张宝带领着残余的贼军,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就在他们逃亡的路上,突然看到一支全部打着红旗的军队出现在眼前,截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支军队的首领是一个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将领,他是骑都尉,名叫曹操,字孟德。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姓夏侯,因为被中常侍曹腾收养,所以改姓曹。曹操从小就好游猎,喜欢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有一个叔父,对曹操的游荡生活非常不满,曾经向曹嵩告状。曹嵩对曹操进行了责备。曹操却突发奇计,假装中风倒地,叔父惊慌失措,告诉曹嵩。曹嵩急忙去看曹操,发现他并没有中风,只是装的。从此以后,曹嵩再也不听叔父关于曹操的告状,曹操因此得以自由放荡。

当时有人对曹操说:“天下即将大乱,没有命世之才无法挽救。能够安定天下的,恐怕就是你了。”南阳的何颙见到曹操后,也表示:“汉室即将灭亡,能够安定天下的人,非你莫属。”汝南的许劭以知人善任著称,曹操去见他,问他:“我是什么样的人?”许劭一开始不回答,后来才说:“你是在治世中能成为好臣子,在乱世中能成为奸雄的人。”曹操听后,非常高兴。

曹操二十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官,后来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他一到任,就在县城的四门放置了五色棒,对于违反禁令的人,不论身份贵贱,都严加责罚。中常侍蹇硕的叔叔夜晚提刀行走,曹操巡查时将其抓获,进行了杖责。因此,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没有人敢再犯规,曹操的威名由此确立。

后来,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因为黄巾起义爆发,他被拜为骑都尉,带领五千马步军前来颍川参战。正好遇到张梁和张宝败退,曹操立即拦住去路,大肆杀戮,斩首一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旗幡、金鼓和马匹。张梁和张宝拼死战斗,最终设法逃脱。曹操随后与皇甫嵩、朱隽会面,然后带领军队追击张梁和张宝去了。

却说刘备带领关羽和张飞来到颍川,远远地听到了喊杀声,又看到天空被火光照亮,心想战事一定非常激烈,于是急忙带领兵马赶去。然而,当他们到达战场时,发现黄巾贼军已经被击溃,四处逃散。

刘备见到了皇甫嵩和朱隽,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卢植的指示。皇甫嵩听后,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张梁和张宝现在已经穷途末路,必然会逃往广宗,投靠他们的兄长张角。你刘备应该立即日夜兼程,前去广宗援助卢植。”

刘备领受了皇甫嵩的建议,立刻整顿兵马,准备返回广宗。他知道,张梁和张宝的加盟将会使得张角的势力大大增强,而卢植此时正需要他的帮助来巩固广宗的防御,防止张角的进攻。

刘备一声令下,关羽、张飞和他的部队迅速收拾行装,踏上了返回广宗的征程。他们必须在张梁和张宝到达张角营地之前,赶到广宗,与卢植并肩作战。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人行至半路,突然看到一队军队护送着一辆囚车缓缓前行。刘备心中一惊,立即翻身下马,上前询问情况。得知车中的囚犯竟然是卢植,他大感震惊。

卢植见到刘备,无奈地解释了自己的遭遇:“我原本围困张角,即将取得胜利,但是张角使用了妖术,使得我们无法立即取胜。朝廷派遣黄门左丰前来视察战况,他向我索要贿赂。我回答说:‘军粮尚且不足,哪里还有钱款可以供奉天使?’左丰心怀不满,回去后向朝廷奏报,说我构筑高垒,不主动出战,态度怠慢,军心不稳。因此,朝廷对我大怒,派遣中郎将董卓来接替我的职务,并将我召回京城接受审罪。”

张飞听完卢植的遭遇,顿时怒火中烧,想要立即斩杀护送卢植的军人,以解救卢植。然而,刘备急忙阻止了他,劝说道:“朝廷自有公断,我们不可轻举妄动。”

最终,卢植被朝廷的军队带走,他的命运将交由朝廷来决定。刘备等人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得不为卢植的遭遇感到忧虑。

关羽提出了回到涿郡的建议,刘备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于是便下令带领军队向北行进。他们走了不到两天,突然听到山后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刘备立即带领关羽和张飞登上高冈观望,只见汉军正在溃败,黄巾军如同潮水般涌来,旗子上清楚地写着“天公将军”张角的名字。

刘备意识到这是与张角正面交锋的机会,于是立即下令三人飞马出战。张角正好在追击败逃的董卓,正当他乘胜追击时,忽然遭遇了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猛烈冲击,黄巾军立刻大乱,被逼退了五十余里。三人成功地将董卓救回营地。

董卓对三人救命之恩并不领情,他问刘备等人现在是什么职位。刘备坦白地说:“我们只是平民。”董卓对此不以为然,态度傲慢,没有给予应有的礼遇。

刘备退出帐篷后,张飞愤怒地说:“我们亲自冒着生命危险去战斗,救了这个家伙,他竟然这样无礼!如果不杀了他,我难以消解心中的愤怒!”说着就要提刀冲入帐篷杀死董卓。

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