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特别行动队 连载

大宋特别行动队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阴历七月初一 字数:5万字 标签:大宋特别行动队,阴历七月初一 更新:2023-09-12 14:03:15

他叫张义,是路人甲!也是一哥!他烧过辽人的官仓,也杀过辽将,最终称谓大宋秘谍的首领。有人叫他大哥,有人叫队长,可熟悉他的人,更喜欢亲切的称一声”张先生“。 ...

“小义,别在院子里傻坐着了,来给娘搭把手。”

随着一声呼喊,一位打扮朴素的妇人从茅草搭的厨房里探出头来。可是名叫小义的孩子却妇女的话充耳不闻,依旧傻傻的坐在屋檐下的板凳上,似乎在冥思苦想着什么。

“嘿!我说你这怂孩子聋了咋地!”妇人见孩子对自己的喊声置若罔闻,当下气急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几下,紧走两步就揪住孩子的耳朵。

“啊!娘,您轻点。”小义随着耳朵传来痛感,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这时院门打开,走进一位腋下夹着一个包袱的中年书生,正巧见到妇人教训孩子,忙小跑过来拽下妇人的手,又闪身挡在妇人和孩子中间,对着妇人埋怨道“我说他娘,孩子生了大病才好些,怎么又打他,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说完又扭身蹲下看看孩子的耳朵,发现只是有些发红,才放下心来。“小义疼不?”

“爹,孩儿不疼。”孩子揉着耳朵委屈的说。

“外面冷,去屋里玩吧。”说完书生轻拍了下孩子的屁股。

“你这当爹就惯着吧,这都十三了,还整天没心没肺的疯玩呢。耽误这么多天的功课,回头私塾的陈先生考校功课,又是麻烦事。”妇人看丈夫又护着孩子,不禁埋怨起来。

“行了,只要孩子身体康健,其他都不重要。快去做饭吧,我都快饿死了。”

“你跟我过来。”妇人撇了眼堂屋门口,就拽着丈夫的衣袖进了厨房。

“又咋了?”

“这可好几天了,你发现没?孩子自从落水以后,就整天坐在院子里发愣,我叫他,他也不回话。当家的,要不再找郎中给看看?”妇人面露忧思道。

“我看这事还是上次坠河吓着了。这几天能吃能喝的,我觉得没大事情。你实在不踏实,就准备双旧鞋,回头我扔街口去,这就大吉大利了。”书生说。

夫妻二人正研究怎么给孩子驱邪的时候,就听“啪啪”有敲门声。随后听到门外喊:“张师爷在家吗?”

书生闻言便去开门,等看清门口来人这才道:“王捕头,来了?快请。”

王铺头见张师爷连忙作揖,又带些献媚的口气说:“张师爷,我就不进去了,传县尊大人的话,明日辰时三刻通天门外,随县尊大人迎接贵人。”

张师爷不禁好奇,这才下衙到家县尊就有新的安排,于是问:“可知这位贵人是?”

“这等大事,县尊大人岂会告知于我啊,我也只是传话而已。”王铺头说完,便再次作揖告辞。

送走王捕头后,张师爷若有所思的回到厨房外,见妇人要开口寻问,便伸手阻止,瞥了一眼堂屋,示意别让孩子听到,才小声道:“等晚上再说。”

再说回到自己卧室的张义,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穿越这个事实,几天前还和未婚妻在自驾游的路上,怎么就因为一次山体滑坡被传送到了这里?前生自己也是执行了几次出生入死任务的,都能全身而退。应该算是命硬的吧?就这么死了?也太冤枉了。又想起自己的未婚妻,他们也是一起出任务,从相识到相知相爱。不知道她如何了?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去而太痛苦吧。

想到这些又开始责怪自己运气太背,居然传送到这个年代,北宋庆历五年,辽国重熙十四年,公元1045年。而且还是辽南京析津府,啥运气啊?三川口!败!好水川,败!打不过外敌就算了。庆历新政您倒是赢啊,也败了。愁死!穿越到汉唐盛世它不香吗?汉武雄风,李老二的贞观之治,哪怕跟随秦始皇横扫六合,也是可以考虑的啊,哎!没地方说理去。

“小义,开饭了!”就听屋外的张母喊道。

“来了!”张义忙起身,先给门边的洗脸盆舀了半盆水,看着已经坐在餐桌前的爹娘:“爹娘,洗手。”

“跟谁学的臭毛病啊,还信誓旦旦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张母很不情愿的起身洗手,嘴里却嘟囔着说。

张师爷倒是没说啥,只是面露苦笑。明显也不太愿意在吃饭前多一个流程。

张义装作没听见,实在不愿意再讲注意个人卫生的必要性。至少说十几遍了,不仅爹娘烦了,他自己都说烦了。

张义的老爹虽然贵为师爷,时常也有下面的小吏孝敬,以求得能让他在县老爷面前说些好话。但吃食却清淡的很,只有蒸饼稀粥和一盘咸菜,唯独张义面前多了一颗煎鸡蛋。

看到这样的饭菜,张义又暗骂了一次老天爷。前世虽然没有顿顿大鱼大肉,那也是物资供应及其丰富的。哪像现在,连吃口青菜都成了奢望。

“娘,咱家啥时候才能吃上炖肉炒菜啊。”张义委屈的问道。

“青菜?这才开春,河里的冰都没化完呢,想吃青菜再等几个月吧。”张母喝了一口稀粥,才慢条斯理的说。

张父也觉得这个饭食太够糊弄:“他娘,明天去街上称两斤肉吧。”

“想啥呢?那些钱都有用处的,明年小义十四了,也该说媳妇了吧?娶的媳妇不能住露天地里吧?要盖房吧?这些都是钱。”说完也不理丈夫是否乐意,夹了口咸菜,又把剩下的稀粥喝完。

父子俩听到这话,也是一脸的无奈。虽然张义不愿意娶媳妇,但深知这事他说了不算,说出来搞不好还会挨揍,干脆把话憋在肚子里。张父更是不愿意因为钱粮的事,和媳妇发生口角。

等到天黑,把张义赶到卧室里睡觉,夫妻俩才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关上门聊起天。

“明天哪边该来人了吧?”张母一边借着油灯秀枕头一边问道。

张父则从带回来的包袱里拿出一本账目,抬头想想才道:“算计日子就这两天了。”

张母突然想到了什么,盯着张父问:“你说咱们还回得去吗?”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这都多少年了,我都放弃回去的想法了。”张父道。

“以前也就算了,总不能真让孩子娶辽人的女子为妻吧,那怎么对得起祖宗。”张母不甘心的说道。

“是啊,这一转眼都十几年了,当年......哎,不提了。反正那人不死,咱们休想回去。”说起自己的境遇,张父有些颓然。

“咱们这些年虽说不上大功于国,但潜伏辽境十余年,也该有个封赏才对。我可听说当今陛下是仁君气象?如果拖司使大人向陛下讨一个恩旨呢?咱们就算是死在辽境,那也是咱们这些人的命数。但是把小义搭进去,我是一百个不答应的。我想让他回到大宋,在那里娶妻生子,毕竟那里才是根啊。”张母目光逐渐鉴定的说。

张父似乎被媳妇说动摇了:“等见到来人的时候,我先探探话吧。要是个好说话的还行,就怕和以往一样,只知道拿大义压咱们,对咱们的死活不闻不问。”

“哎”听到丈夫这般说,张母也只能一声叹息。对于南边那些人的心思她太了解了,知道让孩子回宋的事情怕是千难万难。

翌日,张义天没亮就起了床,在空荡的大街上慢跑锻炼。经过这昨日的思考,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既来之则安之,怨天尤人没有半分用处,只会给他带来烦恼。既然如此,不如拥抱这个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变的更精彩。

等回到小院已天光大亮,餐桌上依然摆着稀粥咸菜。爹娘早已坐在餐桌前,见张义回来了,张母才埋怨道:“一大早就跑的不见人影,要是遇到拍花子(人贩子)的,还让不让我和你爹活了。”

此时张义站立桌前,郑重的向父母深深一揖:“爹,娘,以前孩儿胡闹,让您两位担心了。孩子知错。以后定然发奋读书,不给你们丢脸。”

张父张母表情怪异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又彼此对望一眼,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这事闹哪一出啊。

还是张父先反应过来:“来,快吃吧。一会儿去私塾上学。”

等吃了饭,张父又夹着包袱匆匆出门,张母则把已经收拾好的书箱给张义背上。临出门还嘱咐道:“记得把落下的功课摘抄回来,到时候娘给你讲解。陈先生如果问起,就说多休息了几日。”

辞别了老娘,张义凭着记忆来到距离不远的私塾。说是私塾其实不过也是一个住家小院,先生一家在正房居住,而厢房则摆放着几个书案,权当教书使用。

等张义走进房间,先生居中而坐,早已开始教学,下面端坐着几个和张义一边大的学生。

陈先生见张义来了,便面带微笑问道:“小义,身体可康复了?”

张义听先生问起,忙施礼道:“劳先生挂念,学生身体已然康健。”说完便走到自己的书桌坐下。

张义算是这些孩子里的尖子生,陈先生也是寄以厚望的。待得下了早课,其他学生孩子还在休息的时候,陈先生把张义叫到自己的书房,问到:“小义,为师打算让你参加今年的院试,你可愿意?”

对于突如其来的问话,张义感到很为难。这个张义的前身算是个聪慧好学的,不仅熟读古籍且书法底子扎实。可现在的张义不是啊。经史子集就不要想了,读过的古文只限于《三百千》,更不要说拿起毛笔写字了,从小就没练过啊。这种水平去科举,和自杀又有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张义觉得还是不能直接回绝先生的好意:“先生,科举乃人生大事,可否允许学生回家问了爹娘。”打定主意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以大病失忆为由头。

陈先生想了想也对,虽然张义是自己的学生,还是要和他爹娘商讨一下孩子的前程,才够妥当。

下午,张义强忍着困意算是把课听下来了。不等同学们邀约去玩,便辞别了先生,逃出私塾。太危险了,自己怎么把这个时代以文章论英雄的事情忘了。就算没忘记也没办法,从小接受的教育,和这个时代的完全是两个概念。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