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侠情 连载

热水侠情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齐泽山 字数:5万字 标签:热水侠情,齐泽山 更新:2024-06-26 16:06:59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诗曰:桂树清光挂碧天,云开万里塞无烟。远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筹边与任贤。

开篇引用康熙爷的一首诗《古北塞外望月》,无非是说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诗词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主打“筹边”与“任贤”上。可以说,康熙爷在解决民族矛盾上,实现了多民族团结的整体效果,这份功绩在历史中是不可磨灭的。

话说康熙位登“九五”之后,面临的是内忧外患,并不是十分安定。在他用计除掉鳌拜之后,南方又发生了“三藩”之乱。

想当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举动,被封为了平西王,挥师南下扫除南明最后的永历朝朱由榔,此等奇功,加封为亲王,受王命留镇云南,同时兼管云贵两省兵民事务。

当时总督、巡抚均“听王节制”,体现了吴三桂权势极大。同时与驻镇广东、福建的耿仲明、尚可喜二位藩王,合称“三藩”,总兵力多达十万余人。

“三藩”拥有重兵,占据数省,名义上虽然隶属清廷,实际上形成了“明归清廷,暗中割据”的诸侯之势。

一日,吴三桂对原明众降将说道:“本藩王在云南要扩充实力,务要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利。同时,要招徕商旅,资以藩本,使广通贸,易殖货财!”

众文官武将同道:“王爷千岁说的极是!”

再说耿仲明也不示弱,广积粮秣,极力扩充实力,他对其部下道:“本王要在福建立住脚跟,必须厚积资银,广征盐课,重收银朱,以保证我军用之饷。”

与此同时,广东尚可喜也在秣马厉兵,广收粮饷,令其部下私充盐商,据津口立总店,把持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所属私市私税,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

因此,“三藩”兵饷有“天下赋半为所耗”之说,对清廷威胁很大,矛盾日趋尖锐化,割据状态越来越明显。

玄烨亲政以后,面对“三藩”的割据独立状态,日加注重起来,康熙十二年,一日临朝对大臣们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件大事,夙夜廑会,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康熙扫视了一下文武大臣,又接着说:“朕早已感到‘三藩’的举动有些嚣张跋扈,势焰日炽,‘三藩’之制不可不撤!”

主张撤藩的大臣奏道:“皇上英明!‘三藩’权势重大,不削藩必有后患!”

大学士索额图道:“不可,撤藩必引起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尚可喜向皇上启奏,愿归老辽东,请以其子尚之信袭爵继续坐镇。康熙看了奏折,大喜道:“此事正是撤藩的好机会。”

遂下旨:“此请不允,广东已经底定,命全藩撤退!”

当圣旨传到广东尚部时,也触动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吴三桂气势汹汹地说:“朝廷如此不信任我们,我倒要试试这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帝是什么心思!”

于是写奏章“奏请撤藩!”,接着,耿精忠也请撤藩。

康熙接到吴、耿的请撤藩部的奏折,若有所思,暗忖:“这是在试探朕的意图,哼哼!不免我来个将计就计!”

次日早朝,康熙临朝与大臣们面议吴、耿奏请撤藩之事。

康熙说:“众爱卿,吴三桂、耿精忠二藩王奏请撤藩之事,以为如何?”

大臣们惮于三藩势力,不敢出班奏本,顾虑重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康熙皇帝主意已决,立即口谕:“吴、耿二藩请撤一事,准奏。三藩一齐俱撤!”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