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突厥可汗 连载

狄仁杰之突厥可汗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爱吃薯片的肥马 字数:4万字 标签:狄仁杰之突厥可汗,爱吃薯片的肥马 更新:2024-06-11 12:18:18

穿越到了神探狄仁杰的世界。什么!我不是汉人,我是突厥人!我伯父是吉利可汗,我爸爸是始毕可汗就是刚开局就被蝮蛇宰了的那个倒霉蛋,我还是他最小的儿子。看来我只能够高举突厥的金狼头大纛,造就远超后世成吉思汗 ...

大唐王朝自高祖李渊开创基业以来,先后历经两位雄主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前者创造贞观之治,使大唐万国来朝,后者缔造永徽之治。使得唐朝的疆域在李治统治时期达到最大,当时唐朝的版图空前广大,边陲安定,百姓阜安,使得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

大唐王朝历经贞观之治以后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势日渐强盛,唯西北边境战事频仍,突厥屡犯中华,掳掠人畜财产。战争给双方,特别是给突厥部落造成了重大损失。

传至第四代中宗即位,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同年,废中宗立睿宗。六年后,武则天索性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

唐载初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废唐睿宗皇帝,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则天受尊号为圣神皇帝,以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皇太子为皇孙。

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大唐国号为周之后重新勘定了与突厥的分界,此时的西北边陲呈现出异常的宁静与祥和。

武周与突厥重开边境榷场,两国商人互市,百姓和睦相处。丝绸之路上,各国的驼马商队披星戴月,昼夜穿行,关河宁定,一排和平气象。

然而就在此时,突厥可汗骨咄禄突患重病而死,其子吉利仓促继承汗位,突厥内部以莫度为首的主战派趁此时机悍然发动了对大周的战争。

金鼓之声,击碎了西北边陲仅仅保持了数年的宁静,战火重燃,两国再一次陷入战患之中。双方在河西、陇右、甘南各道投入重兵,进行大规模的主力会战,这使两国国力耗损,转运艰难,三军力竭。战争时断时续,长达十数年之久,战火所至之处更是生灵涂炭,黎民百姓饱受摧残。

大周大足元年,突厥可汗吉利派遣以其弟始毕可汗为首的议和使团前赴长安,结束了两国长达十数年的战乱。大周朝内,上自天子武则天,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突厥使臣的到来,使得皇帝武则天异常高兴,有了这份功绩谁敢说我武则天牝鸡司晨,自己没有能力,只会宫斗,不懂治国。

事实表明自己不但会治国而且干的比那些无用的男人干的更好!

突厥使团跋涉数千里,耗时数月,终于抵达武周的国都,神都洛阳。

早朝,文武百官从承天门鱼贯而入。按各自的品级排好队进入太极宫太极殿。“皇上驾到……”

一名太监大声喊道,武则天从屏风后走出来,两个宫女各持一把大扇子随侍左右后面跟着一群宫女太监。

走到龙椅前,四平八稳的往龙椅上一座。下面群臣撩衣跪倒动作整齐划一,齐声喊道:“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威严的开口道:“众卿平身。”

“谢万岁。”

待文武百官起身站好后,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向前一步走,轻启朱唇说道:“今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臣礼部尚书武承嗣有事要奏。”

“哦!魏王所奏何事啊?”

武承嗣道:“启禀陛下,突厥吉利可汗派遣使团进京,现突厥使团已抵达洛阳!”

“哦,来的如此之快,使团现在何处!”武则天问道。

“禀陛下,因突厥使团一路风尘仆仆,现已在城外驿馆歇下。”武承嗣连忙回答道。

嗯,武则天闻言眉头一皱,竟然不住在武周官方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反而住在城外馆驿。

但是转念一想,毕竟突厥使团是从万里之外的西域赶来的,一路上舟车劳顿,到了洛阳放松放松,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

随后道:“柬之!”

宰相张柬之连忙出班行礼道:臣,张柬之在!”

“柬之,此次突厥使团入京,乃是为了我大周和突厥两国议和而来,汝等必须要重视,退朝后你召集诸部大臣就使团入京以来的行程商议一下,议一个章程出来,晚上之前呈上来。”

“臣张柬之尊旨!”

翌日,使团进京。

宏伟壮丽的洛阳城一片欢腾:号角连天,鼓声动地,礼炮阵阵;城南门旌幡蔽日,彩旗飘飘,人潮汹涌。

通往皇宫的朱雀大街上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左右卫府兵盔明甲亮,旗帜鲜明,拱卫在宽阔的大街两侧。市民们自发地拥到大街两侧观看这盛大的欢迎仪式,众人议论纷纷:

“打了十几年,总算是盼到这天了!”

“是呀,再也不用充兵到边关去了。真是苍天有眼呀!”

“哎,我两个弟弟都死在边塞,这下可好了,总算能过太平日子了!”

“是啊,这仗要是再打,我的两个儿子估计也保不住了!”

“听说这次突厥使团进京,就是为了要和朝廷重修旧好,永绝战患。”

“可不是,我听说特使就是突厥可汗的兄弟!”

“是吗?看来这会是定死了!

“看,来了!”

鼓乐之声大作,一队銮仪卫远远而来。前列飞虎、飞熊、飞彪、飞豹四色军旗,七十二名仪仗将军开道,后随五百金吾卫府兵。

銮仪卫后,闪出大周的赤旗和突厥国的狼头旗。

国旗后,十二卫府兵衣甲鲜明,各依序列徐徐开来。

突厥使团在礼部官员和左右骁卫的簇拥之下,缓缓经过朱雀大街,朝着大明宫方向行进。

无数的百姓欢呼,他们在庆祝,两国议和,终于不需要再打仗了。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和平,为的,仅仅是自己的父兄子弟不需要再被拉上战场了。

为了凸显大周对突厥使团的重视,武则天特意换上了庄严的皇帝冕服,只见她一身十二龙纹的冕服,其上日月星辰齐聚,更有山河环绕,显得华丽庄重无比。

其人头戴冕旒,十二串紫金色的珍珠更象征着主人尊贵无双的身份。

武则天对台下的礼部尚书武承嗣使了个眼色,尽管知道了突厥使团已经来到宫门外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尽管有人会认为这有些麻烦甚至是多此一举,但是这就是一个王朝威严的象征!

收到武则天的提示,武承嗣心领神会的出班道:“启奏陛下,臣礼部尚书武承嗣有事要奏。”

“哦!魏王所奏何事啊?”

武承嗣道:“启禀陛下,突厥吉利可汗派遣使团进京,现突厥使臣正在殿外侯旨请求拜见。”

武则天道:“哦,既如此,宣突厥使臣觐见。”

一旁侍候的上官婉儿轻启朱唇,开口道:“宣突厥使臣觐见……”“宣突厥使臣觐见……”

“宣突厥使臣觐见……”

“宣突厥使臣觐见……”

如同接力一般,一节一节的传出去。不一会太极宫外一个小太监走出来,将浮尘一甩尖声细语的道:“陛下有旨,宣突厥使臣觐见。”

始毕可汗整理一下仪容,然后随着小太监步入太极殿。至于搜身有没有兵器之类的早在进宫前就已经完成了。

步入太极殿,始毕阔步走向御座,在御座前二十步距离停下来单膝跪地,右手抚胸低头道:“突厥使臣阿史那.始毕参见大周皇帝陛下。”

看着身材高大,雄姿英伟的始毕可汗,武则天不由得心生喜爱,道:“使团一行远来辛苦,期间可还顺利?”

始毕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卷回道:“回陛下,托可汗鸿福,陛下天恩,使团一路走来可谓异常的顺利。

另,外臣这里有吉利可汗亲笔所写的国书,请陛下御览。”

“呈上来。”

一旁的小太监连忙拿过国书,上官婉儿轻起莲步,接过国书恭敬的递给武则天。

武则天打开羊皮卷一看,这是一份用突厥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的一份国书,开头就是对武则天的赞美,直看的武则天频频点头,赞美过后谈到正题就是希望大周和突厥可以消弥战火,两国从此永结同好,让两国百姓永无战乱之苦。

看完国书,武则天将国书合上,看看下面站着的满朝文武,最后眼睛定格在始毕可汗身上。

“始毕可汗,一路劳累,朕已下旨今夜在上阳宫宴请使团,请可汗先歇息片刻,稍后入席!”

戊时刚过,华灯初上,上阳宫中就热闹了起来。

武则天看着眼前朝中文武,勋贵重器皆相互敬酒,各自围城一圈讨论着,只可惜少了一人。

那个老家伙应该还在彭泽县吧?

那个老家伙能力强,智慧谋略过人,不畏权贵,秉持自身,又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是难得的好官能臣用一句国之栋梁来形容他绝不夸张。

可惜他李唐一派的忠臣,可以说是李唐坚定的支持者,正是因为如此,否则又怎么会被自己外放到一个小县城做一个县令呢。

然后便不再想其他,转向突厥使臣,始毕可汗,说道:“可汗能来我大周签订和平条约,实乃大周之幸,突厥之幸,两国百姓之幸也。

朕心甚慰,朕决定将翌阳郡主嫁给吉利可汗,另赐黄金万辆,绸缎百匹,美女十名,随翌阳郡主一起入突厥!”

“多谢陛下慷慨,外臣替吉利可汗多谢陛下!”

始毕说道。

“好,你我痛饮此杯,希望我大周和你们突厥的边境永远没有战火”

“诺!”

一场极乐之宴,宾主尽欢。

宴会进行到很晚,武则天年岁已高,再加上不胜酒力,很快便被宫中的女官扶着去休息了。

只是这场宴会真的宾主尽欢吗?

这次议和真的给两国百姓带来了和平吗?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