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鬼医 连载

百年鬼医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含章道人 字数:6万字 标签:百年鬼医,含章道人 更新:2023-10-10 23:14:55

清末民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匪患横行,各地官员横征暴敛。一代御医被罢官免职,终生不得行医。三子背井离乡去关外谋生,长孙留在身边侍奉----遇活尸,鬼灵附身,给死人看病,与守村人相伴,偶遇白莲教残余,结伴 ...

##引子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公元1894年元月的一天,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向俄国沙皇秘报:“全朝鲜陷于沉重而日益增长的激愤情绪已有相当时日,这种激愤情绪极易转变为公开的暴乱。”

2月15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十日,全罗道古阜(fu二声)郡,由东学道首领全唪(feng三声)准组织武装起义。起义军大败官军,领兵官李庚镐被击毙。朝鲜政府军在东学起义军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求援。

6月6日,清政府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在清政府授权下,率淮军2000人分两批在朝鲜牙山登陆,为镇压东学党起义军进行战前准备。

6月10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宣告平息。随即,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军,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开始和清政府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

7月14日,中日在朝鲜撤军谈判破裂。

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日朝谈判也宣告破裂。

7月23日凌晨,日军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增援朝鲜的清政府军舰“济远”、“广乙”号。史称“丰岛海战”,而正是此战,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是年初秋的夜晚,北平金宝街

街口,伫立着一个身材消瘦的身影

良久,消瘦身影如失魂丧尸一般,挪动着僵硬的脚步。

一道闪电,照亮了街巷---

此人,刘本秋,太医院六品御医。

滚滚雷声,将昨天发生的事情,再次呈现在他的眼前

醇亲王府,嫡福晋婉贞病重,太医院着刘本秋等人速去诊治。

御医刘本秋,因诊治慈禧太后病症时,得罪了大总管李莲英,已被革职,念其世代行医,令其“戴罪当差”。此一番,祸福双至。

治好了,可以免罪,重获品级,治的不好,恐怕人头不保。但醇亲王嫡福晋的这个病,又岂能是治的好的?这是思子陈疴啊!

什么叫思子陈疴?顾名思义,思,思念;子,儿子;陈,老旧;疴,疾病。连起来,就是因思念儿子积久不愈的疾病。

那么,这醇亲王嫡福晋婉贞又是谁呢——其父,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而惠征,全名叶赫那拉·惠征,官居正四品。镶黄旗满洲。(这个“徽宁池广太”,也有说“徽宁池太广”的,两者都对。为什么呢?“徽宁池广太”是指徽(徽州府),宁(宁国府),池(池州府),广(广德州),太(太平府)等五府,这个府,就相当于现在的市,官员名称为知府。排列顺序而已。道台也叫道员,是介乎于巡抚与知府之间的地方官员,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地区。巡抚是省级的,知府相当于市,再下面就是知县)。

我们一听到叶赫那拉,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想起一个人来,对了,慈禧,慈禧太后,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杏贞。那么,这个叶赫那拉.杏贞,现如今的慈禧太后,就是惠征的女儿,醇亲王嫡福晋婉贞是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有传说,说这个慈禧啊本名兰儿,是惠征的侄女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刘本秋,世代行医,祖上就代代都有御医,是纯纯的中医世家传人。就在前阵子,慈禧老太后身体不适,太医院命数位太医前往西苑仪銮殿为太后诊治,这其中,就有太医刘本秋。因刘本秋生性耿直,不喜阿谀逢迎,惹得总管李莲英的不满。遂借此机会,夺了刘本秋的六品顶子,责其戴罪当差。

此番,醇亲王嫡福晋婉贞病重,太医院命刘本秋,章学思,赵文定等三科太医前往诊治(这在太医院的医生,不都叫御医,品级高的叫御医,一般是正六品及以上,人数也不多,一般为13人。其余的是吏目、医士、医生,如果有官职的话,一般是七品、八品,甚至是九品。太医院最初分为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正骨、痘疹共十一科。后咽喉并入口齿,痘疹并入小方脉,成为九科。至光绪年间,伤寒、妇人并入大方脉,疮疡(羊)改为外科,针灸、正骨停办,最终成为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等五大科)。

话说远点儿,这嫡福晋也是命苦,虽然与醇亲王奕譞[yìxuān]相敬如宾,并且为醇亲王诞有四子一女,但只有次子载湉[zǎitián]存活下来,但可惜的是,就在载湉三岁的时候,受命过继给了自己的姐姐杏贞,就是慈禧太后为子,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其余三子一女都在幼年夭折。

婉贞对姐姐杏贞更是是恨之入骨,但又无能为力,再加上思子心切,每天都承受着极度的煎熬,久而久之,卧病不起。

这种愤恨与思念叠加的病症,这病怎么治啊,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心药是什么呢?除非姐姐杏贞大发善心,能让她每天见到自己的儿子,享受天伦之乐。但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呢?单凭他一介御医,更是无力回天。

这病治不好。心病。刘本秋等人在御药房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又随王府管家及丫鬟进入到王府的内院后宅。

进入寝宫,映入眼帘的罗汉床,放着床幔,侧躺在床上的,就是嫡福晋婉贞,是年的婉贞已53岁。身边的贴身丫鬟自顾忙活着。见御医前来,纷纷停下手中活计,微施一礼,束手立于一旁。床前,放置着一个小几儿,上面叠放着罗衾,小几儿两旁,分别摆放着两个木凳。

很明显,这是为太医诊脉准备的。稍倾,另有两个小丫鬟端着一盆水走了进来。待三位太医净手后,刘本秋与赵文定相视一下,并未多言。

刘本秋与赵文定,分别走向床前的两个木凳,稳稳坐下。

隔着窗幔,婉贞在丫鬟春桃的服侍下,伸出胳膊,小丫鬟夏菊连忙接过胳膊轻托着放在罗衾之上,顺手在旁边,拿过一块罗帕轻轻的盖在嫡福晋婉贞的胳膊上。此时,刘本秋与赵文定又对望了一下,刘本秋伸出三指,轻轻搭在寸口。盏茶时间,刘本秋轻轻睁开微闭的双眼,收回手指,同时,轻轻的抽了一下鼻翼。赵文定见状,左手揽住衣袖,右手探向嫡福晋的脉口。又待一刻钟左右,赵太医可能是为了舒缓紧张的情绪,微微出了一口气,看向刘太医。两人相视,遂起身,走向房外,章学思紧随其后。

到了外间。侧福晋刘佳氏上前,引领三位太医到客厅落座。这刘佳氏就是后来的老福晋,宣统帝溥仪的奶奶。

众人落座后,刘本秋向侧福晋刘佳氏颔首:“嫡福晋这病,多年积郁成疾,若无心药,恐回天无力---”“若用针灸,尚能---”闻听刘太医的话,一旁的章太医,不禁浑身一哆嗦,险些从凳子上摔下来,脸都白了。

为什么一说这针灸,章太医就哆嗦呢,这针灸在皇宫王府是大忌,是绝对禁止的。起因是在道光二年,也就是1822年,道光帝亲自下了一道这样的旨意:“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炙,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著永远停止。”这道光帝一方面承认针灸一法,由来已久,却又将之永远禁于太医院,太医院的医官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却敢怒不敢言。

此时的张太医听见刘太医的话,不禁为刘本秋捏了一把汗,心想:“这是老糊涂了吗?先帝早已下诏禁止,你还敢坐在这儿提及针灸,你自己现在什么身份心里没个数吗?你这不是找死吗?你,你作死,别捎上我们俩啊?!”

一旁的赵太医一边擦着汗,一边替刘本秋找补:“额---是的,侧福晋,刘太医之意是,如果---并不是想用此法治疗嫡福晋---”

“不,嫡福晋的病症,补、泻两方皆不可。应采用针灸之术,以通经脉”刘本秋似乎根本就没领会两位太医的好意,继续说着医理,这还来劲了。

“额---这其实---”章太医正要接茬儿刘本秋的话。

“本福晋知道了”刘佳氏打断了章太医,随后,看向刘本秋:“各位太医有劳了,药方交太医院即可。”

此时,内院太监上前,做了个请的手势。三位太医赶紧起身,向侧福晋告辞,转身随太监离开了内院。

回到太医院,将诊治的经过详详细细的禀告了院使张仲元。张仲元并未言语,只是屏退三人。

未曾想,这看似波澜不惊的事,对刘本秋来说,却是祸事临头。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