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山鬼花钱(1 / 2)

刘思成接过“鬼钱”,转身对胡管家轻声说道:“您稍等,我去去就来”。说罢,也不待胡管家回应,就径直走向屋外,转而向东侧的厢房走去。

“鬼钱”,名叫“山鬼花钱”,可不是冥币的那个鬼钱。山鬼花钱,始铸于元末明初,清代铸行极盛,民间行用甚广。它是清代道士用来施法以降妖震鬼驱邪的载体,也可叫法器。经道士开光后,百姓请回挂于家中镇宅或随身携带保平安。山鬼,就是我们常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到正神之列,所以也被称为山鬼。清代又是山鬼花钱流传最广的时期,很多人都将其佩戴在帽子、腰带上。一来,是因其美观的形象可以作为一种饰品,二来呢,是用来驱鬼辟邪。

山鬼花钱其中一面是八卦图,另一面中间竖书二十七字咒语“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左右为四字符文,又称作“仙篆“。符文释为“雷令杀鬼“,左为“雷令“,右为“杀鬼“,有人将此四字释为三字:“震山鬼“,是误将“雷令“释为“震“,“杀鬼“二字释为“山鬼“。

所谓“山鬼“实为“杀鬼“,“鬼“上为“杀“的意符。原意是“鬼“头上置三枚雷丸,丸生火焰。取意雷击鬼,生火而杀之意,非是“山“的象形字。

此钱因有雷火在上,并有老君咒语,故古人取以避邪。五行缺火之人佩戴可补火。关于鬼钱的用法用处与禁忌,咱们后文再慢慢讲。

显而易见,刘太医默默的将这一枚“鬼钱”递交给刘思成,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似乎又是把该说的都说了。此刻的刘思成,来到祖先牌位前,在桌上请出三炷香,迅速点燃,依次插在香炉上,随后,撩衣跪地,对着祖先牌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念念有词。

站起身后,刘思成转身将“鬼钱”挂在腰间,又走向另一侧的隔间,顺手拿了几包朱砂放在了怀里。待刘思成走向祖先祠堂门口的时候,一道光影,直接闪进了那枚悬挂在他腰间的“山花鬼钱”。

进到院子里,刘思成轻轻的咳了一声。随着摇曳的气死风灯的晃动,胡管家走了过来。刘思成两人一前一后走到门外,刘思成四下看了看:“老人家,莫不是我们走着去?”

“哎!哪能呢,这都要出人命了。”说着,胡管家轻咳了一声,举起风灯向不远处的暗影处摇了摇。“来了。”远远传来一个汉子沉闷的回应,接着,一盏灯光在不远处悄然亮起,伴随着汉子的吆喝,有节奏的马蹄声传了过来。

待马车走到近前,停下。一个粗壮的汉子迅速从车的后面拿出一个小木凳,顺势放在了车门口的地上,并随手撩起了车上的轿帘,随后,垂手站在了门旁。这一连贯的动作,似乎是一气呵成。“真是行行出状元。”刘思成心里想着的时候,胡管家微低着头,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刘思成也不客气,像胡管家轻轻点了点头,快步向马车走去。

此刻,刘思成腰间的“鬼钱”似乎有一股暗光一闪即逝。

后面的胡管家,也倒着小碎步紧紧跟在刘思成的后面,上了车,两人对面而坐。刘思成坐定后就微闭双眼,似乎是在思索,又似乎是在小憩。

此时,车夫收起小凳子,坐上车沿,扬起鞭子,“啪”的一声脆响,两匹马闻声而动,快步向城外驶去。

“爷爷把这鬼钱给我,是不是看出了什么,我虽然也感觉有些异样,但却感知不到这到底是什么。刚刚在我即将上车的时候,鬼钱又有一丝光亮,绝不是我眼花了,更不会是有光照射,确定就是它自己发出的光。那这光到底是想要告诉我什么呢?我爷爷到底感觉到了什么呢?危险,肯定是有危险,那么,既然爷爷明知道有危险还让我去,至少说明这危险程度应该不是很强,至少是可控的,或者以我现在的三脚猫功力应该能应付。”

想到这里,刘思成无意中把手伸向怀里,轻轻摸了一下。“还在”他下意识摸的是自己随手揣在里面的朱砂。其实,刘思成随身带着朱砂,不仅仅是用来辟邪,在诊治病症的时候,也是会用到的。

恍惚间,马车的速度快了起来。刘思成再想睁开眼睛却睁不开了,似乎是梦魇一样却又似乎有清醒的神志。他可以清晰的感知马车的颠簸,还可以清晰的听到马蹄哒哒的奔跑声,又似乎可以隐隐的听到胡管家粗重急促的呼吸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