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原大乱斗(下)11(2 / 2)

随后,尉迟恭带领七十名骑兵赶到,他们向李元吉射箭,李元吉因此跌下马。

正当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惊吓,带着他冲入玄武门旁的树林,结果他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无法动弹。

李元吉抓住机会,打算勒死李世民,但尉迟恭及时赶到并喝止了他。李元吉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便试图逃往武德殿寻求李渊的保护,但尉迟恭迅速追上并射杀了他。

太子李建成的部将冯立得知李建成的死讯后,决定为他复仇。他与薛万彻等人率领两千精兵,急驰至玄武门。然而,张公谨凭借过人的臂力,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了冯立等人的进攻。

玄武门的守军与薛万彻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激战,但薛万彻等人看到李世民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后,士气大挫,迅速溃散。

薛万彻和数十名骑兵逃入终南山。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表示已经为太子报了仇,然后丢弃兵器,逃离了现场。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但我们发现,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李渊的消息,那李渊此时在哪里,又在做些什么呢。

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第一百九十卷唐纪中有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也就是说李渊此时在尉迟敬德的全方位”保护“下游湖划船,发挥我们聪明的大脑来思考一下,李渊召见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李渊应该是在大殿中的等待,而并非去划船。

这也就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李世民想好了针对李渊的对策,将李渊和皇宫中禁卫军的联系给切断。

正因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当场死在玄武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就算李渊知道后,也无法及时赶到阻止李世民。

等到尘埃落定,那就到了权力交接的那一刻,不管李渊承不承认,他只能立李世民为太子。如若不然,正处于杀红眼的李世民,也不介意让李渊的船”不小心“翻了,或者李渊受了风寒病死了。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玄武门之变还没过去多久,唐高祖李渊就册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这进一步说明李渊已经无法掌控唐朝朝廷了,彻底失去了对唐朝都城长安禁军的掌握,只能主动退让,并于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将皇帝之位传给了李世民。

虽然李世民此时已经站在太极殿的中央,登临大唐王朝的皇位,但朝中的局势李世民依然要小心谨慎处理。

因为李世民一直在外领兵打仗,除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秦王府旧臣、天策府的幕僚们外,朝中并没有多少官员认可他。

更何况李建成也是当了几年太子,为以后登基也是有心经营,这就导致太子党遍布朝野,特别是以宰相裴寂为首,太子洗马魏征等人知道李世民的帝位来路不正,不道德的夺位已成事实,李世民会如何去做呢。

但不得不说,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历代帝王中数一数二,其实他的政治才能更为杰出,李世民做了这三件事:

首先在李渊的禅让诏书中,采用大量的经典和异象来说李世民当上皇帝是才能、品德出众,是天命所归,不断地弱化李世民杀兄弑弟的罪名,竭力为李世民涂脂抹粉,为他正名。

其次是下令追封太子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且以皇家礼仪下葬,让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都去为他们送葬。

李世民自己在出殡的那天哭的死去活来,三分哭自己的手足相残不忍之心,七分哭是表演给朝中大臣,特别是李建成的原部下看。甚至还将自己的十三子李福过继到李建成的名下。

最后,对于太子党中的一些文臣,例如为魏征等人,收入自己麾下,并大受重用,以此来安慰太子党的人心。

至于太子党中手握重兵的人,例如罗艺、薛万彻等人,这些人不仅是太子府的重臣,还是大唐王朝的中坚力量,对这些人不能一杀了之,还是得采取宽大包容的政策。

于是传令天下:“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其余党羽,我既往不咎。”

这个政策对于太子余党来说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他们难以分辨其真实意图。尽管如此,总有一些勇敢的人选择相信李世民是出于善意,冯立就是这些勇敢者之一。

当李世民发布诏令后,冯立主动站出来向李世民表示认错和请罪。同时,李世民还亲自派人去终南山找到了大将薛万彻,并告诉他:“秦王已经昭告天下,不会为难太子府的人。我们都是为了各自的君主,所以都不是罪人。”

薛万彻被李世民的真诚所打动,决定出山效忠于他。有了薛万彻这个榜样,那些之前潜逃在外的官员们也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了归顺李世民。

从行为上放过太子府旧臣是李世民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的这一步,才是李世民的重中之重,那就是还重用他们。

史书记载,当时齐王和太子建成的余党中,不乏有意图加害李世民的人,人数多达上千。

然而,李世民展现出了非凡的胸怀和智慧,他不仅赦免了这些人,还选择将他们留在身边为官。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那些原本心怀不满的余党成员。

在后来突厥来犯时,冯立率领军队奋力抵御,不仅斩杀了大量敌军,还俘虏了上万名突厥兵,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魏征更是以其直言不讳、敢于进谏的品性,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的建议对于李世民治国理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政变后,很多君主会采取怀柔政策来安抚人心,但李世民的善后工作却并非权宜之计。他真正做到了宽容大度,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这使得他能够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启贞观盛世,奠定大唐风采,除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外,更重要的是他拥有博大的胸襟和胸怀天下的格局。

这种胸怀和格局,让他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政策,使唐朝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鼎盛时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