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瑞峰山上望远(1 / 1)

大山出院这一天,正是大树给孙子办满月酒的那天。满月酒的日子是大树找先生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算来的。满月酒的前一天,刘屋人都前来帮忙准备次日的宴席,酒席厨师也带着家什进入厨房开始工作,这一天叫“进厨”。大山询问有没有可以帮忙的,大树说你刚刚出院只管着休息,明天过来吃酒席就好。

第二天上午,大树带着儿子到刘屋祠堂祭祖,在祠堂点燃香烛和几根粗壮的蜡烛,大树喃喃自语地说,祈求保佑孙子平平安安。祭拜完,大树在祠堂门口打了一挂爆竹,手持香烛朝着祠堂外作揖,将燃烧的香火插进香炉就走了。

孙子的外婆、小姨带着孩子穿的衣服鞋帽、银手镯等来看望,大伙都夸孩子长得乖巧标志。大山凑前去看了看,从口袋里拿出红包塞给孩子说,我们刘家喜添男丁,人财两盛啊,小孙子长大了考大学,将来成国家栋梁才。大树说,大山啊,你刚出院照顾好自己,我们兄弟俩这么多繁文缛节干嘛,快入席坐下来。大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刘屋人正在为宴席做最后的准备,他们摆好碗筷,给桌上的小碗碟装好辣椒末、倒入生抽、白醋作为拌料。不一会儿,五香盘及鹭河的特色酒席面端上了桌。大伙开始动筷子,刘屋人见了大山便问,大山,在外面包工程赚了不少钱吧,来年带我们也去见见世面。大山笑着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了碗水酒钱。鹭河人笑着说,大山可别谦虚,是怕我们向你借钱吧。大山说,哪会?哪会?新的一年,大家都事事如意,想什么有什么,想多少有多少。大伙觉得大山说得对,往饭碗里盛满了水酒,要敬大山。大山也没有拒绝,仰头喝了一碗又一碗。兰花见了,着急地跑来说,大山少喝点酒,你刚刚出院呢。刘屋人好奇地问,大山你怎么了,咋住院了?大山尴尬地说,在县城被车撞了,我大山福大命大现在好了,大家喝酒。兰花无奈找来大树,让大树说说大山,可谁知道,大树刚刚开口说,大山就受不了,他说住院十几天,一口酒没喝,现在又不让人喝,还让不让人活了,说罢,将碗重重地敲打在桌子上。兰花和大树见大山生气,只好转身离开。酒席接近尾声,响了一挂爆竹,一盘染红的猪肉端上了桌,吃了红猪肉寓意红红火火。散席的时候,大树给每人发了一个染红的鸡蛋就回家了。

大山出院后,酒力明显大不如前,喝了没多少就大醉了,被村里人如扛一头睡猪一般扛着回家。大山回家了没有吵闹,没有说口渴也没有喊兰花给他倒水喝,而是倒头就睡了。接下来的几天,大山每天吃过早饭便跑去老街的酒店喝酒,傍晚才踉踉跄跄离开。刘屋人都说大山出院后就变了,像是给脑袋留下了后遗症,喜欢盯着一个人看,眼睛里又像是藏着一把锐利的钢刀,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大山喝醉了不认识人,也不认识回家的路。他醉醺醺走在路上,逢人便问:“兰花家住哪里啊?”鹭河人指着前面的拱桥说,过了桥,往前上坡,上了坡就到了。上了坡他又问:“兰花家住在哪里?”村里人说:“大山,你喝的什么酒啊,怎么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大山说:“喝了几碗水酒,可能店家放了白酒冲缸,后劲大,我上年纪了,容易醉啊。”路人便说:“大山啊,不要只顾着喝酒,要留到命来享福。”大山说:“老子年纪这么大了,怕什么,再说阎王的生死簿上还没有我的名字。”路人笑着说:“大山能说会道酒量好,没有当官经商真是白瞎了他的酒量,能喝酒的都升官发财了,只有你大山喝得有些冤枉。”大山说:“咋叫冤枉了啊?当官吃别人的喝别人的小心被抓,做生意吃吃喝喝都是你来我往,我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安心,吃了喝了不就赚了吗?”大山好不容易走到了家门口,询问兰花家是不是这里。兰花生气地说:“对,兰花家就是这。”大山着急地要往家里走,但脚步不稳,险些摔个四脚朝天,幸好满堂、满红扶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兰花伤心地说,大山每天喝成这样,我担心他迟早一天要出事。满堂说,爸的性格你也知道,原以为出院了会有所改变,但没想变本加厉。

满红说,醉酒的人最怕摔跤,要是摔一跤脑溢血了那就完蛋了。

满红说,我回头和刘屋人说,大伙都不要斟酒给爸喝,也不要和他一起喝酒。

兰花说,也只好这样了。

满堂说,妈,消消气。现在鹭河变化这么大,我们去逛逛。

兰花说,那也行,春节天气好,把小雨也带上,小雨将来迟早是我们家的媳妇,正好带她到处逛逛,逛久了看多了,就爱上鹭河了,离不开鹭河了。

满堂说,我叫朋友开车去趟瑞峰山,回的时候我到家里的田里看看。

车子从中心小学出发,经过横江、八角亭、斜坑水库,沿着蜿蜒的山路向瑞峰山开去,车子翻山越岭,绕过十八弯,经过刘氏娘娘庙,再上几个大陡坡就到了瑞峰山顶。瑞峰山有八百二十三米高,站在山顶鸟瞰,鹭河美景,尽收眼底,往北可以俯瞰鹭河缓缓北流,往南可以看见斜坑水库,还有错落有致的村庄。兰花说,鹭河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我们从刘屋到瑞峰山来砍柴,全部是崎岖的石阶路,哪里有这么宽的水泥路啊,走路要走两三个小时,现在可好,开车半小时就到山顶了,共产党好啊,人民的生活幸福啊。满堂说,是啊,从这里俯瞰整个鹭河,鹭河就像被群山拥抱在怀里,你看东面的天南山,还有天南山旁的田螺岭,远远看去活像一只大田螺。满红牵着小雨的手,坐在山顶看鹭河。顺着满红手指的方向,小雨看到了斜坑水库、横江、枫树门、天南山。满红说,当年很多武林高手齐聚在这里比武,金庸的小说里有华山论剑,殊不知咱们鹭河有瑞峰武林大会啊。鹭河人不惧崎岖山路,起早贪黑来这里看比武,有的人还在这里拜师学艺,成为有名的武师在鹭河开宗立派,开山收徒,从此鹭河习武之风盛行,外地人常说我们鹭河民风彪悍,其实哪里是民风彪悍,是我们鹭河人有正义感。满堂说,时过境迁,现在的鹭河不仅是养生福地,还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啊。小雨笑着对满红说,难怪你说话喜欢大嗓门,动不动就指手画脚,原来是有原因的。满红说,这里风景不错吧。小雨说,感觉这里离天空很近,伸手就可以摘到云朵,一眼望去,丛山峻岭,尽在脚下,心旷神怡。满堂饶有兴致地给大伙讲瑞峰山刘氏娘娘的故事和瑞峰山有龙气的传说。小雨听得津津有味,她说想不到鹭河这个地方这么多神奇的故事。满堂说,这里一脚踏三县,易守难攻,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就在这里呢,当年整个鹭河都是红区,鹭河人人都参加红军,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打倒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打败日本鬼子,参加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比如走出了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之一的老红军,以及走完长征的三十位女红军之一,还有几位少将。兰花说是啊,要是谢长祯烈士九泉之下有灵,他一定会为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而高兴的,如果他知道鹭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更欣慰了,他要是知道人民当家作主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该有多自豪啊。小雨问谢长祯是谁,他做了什么感动天地的事情。满堂说,谢长祯当年是县红军医院院长,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来继续战斗,为了保护伤员被敌人逮捕并残忍的杀害,他牺牲时高喊“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鹭河人人都知道谢长祯,人人都怀念谢长祯。满堂说,鹭河还是东河戏和黄元米果的发源地之一,当年鹭河的东河戏可受欢迎了,在祠堂表演的时候,舞台被围得水泄不通,看戏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别提多热闹了。戏班还在农闲时走出去表演,到处都可以看到东河戏的影子,东河戏的戏迷无处不在。还有黄元米果,这可是我们鹭河响当当的名片啊,相传发源于宋朝,明朝的时候作为民间贡品进贡,现在家家户户都会打黄元米果,打米果的时候,七八个人围着石臼敲打,齐声喊着“嘿呦,嘿呦,打黄元啊,年年打啊,节节高啊,庆丰收啊,过大年啊。。。”现在还有的村民把黄元米果做成了商品向市场销售,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新闻联播都播了呢。满堂介绍的时候,满红听得格外认真,突然他打断了满堂的话,哥,你说得太好了,鹭河人家家都打黄元米果,要是我也去打黄元米果,打造一个品牌,你觉得怎么样?满堂故意激将满红说,发展黄元米果产业没这么简单。鹭河人常说,做豆腐和打米果难,稍有细节疏忽,就出不了精品,我看你做不了这门生意。满红说,哥,不能太小看人,人家能做的,凭什么我就做不了。满堂说,除非你沉得下心,比别人做得更好,不然肯定不行。再说,你和小雨在外打工一个月收入也不错,何必去折腾呢。小雨说,哥说得对,创业要资金、资源、销路,这些你都没有。兰花也说,红仔,鹭河黄元米果小作坊太多了,你再去做肯定要亏本。满红说,你们让我想想。满堂说,那就让满红想想,我们去山腰的刘氏娘娘庙看看,这几天刚好有木偶戏表演,可热闹呢。兰花说,刘氏娘娘庙的木偶戏表演已经有几十年了,改革开放至今,几乎每年都有。满堂说,木偶戏在鹭河传承有三百多年了,每年春节和农历二月刘氏娘娘生日,都有木偶戏表演。到了刘氏娘娘庙,满红和小雨直奔木偶戏去了,只见几个提线木偶在舞台上“对话”“唱戏”,许多村民围着观看,时不时响起一阵掌声。观看了一会木偶戏,见时候不早,满堂说下山吧,他们几个人又到了自家的田里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满堂感慨道,以前父亲外出打工了,家里的田就是母亲带着我们两兄弟耕种的,每次收割、插秧都要十来天时间,特别是遇到双抢,整个人忙得像陀螺一样,根本转不过来。每天天还没亮就出门,太阳下山了,蚊子围在头上嗡嗡叫,直到伸手不见五指了,才背着农具回家,那时候真是辛苦。兰花说,现在你们长大了,我们家都很多年没种过地了,我那时候种地可不容易啊,干旱的时候要到水库里去引水,遇到雨季还要到田里来看雨水有没有把禾苗冲走,还要施肥、除草、耘田,干不完的活。满红说,哥,你看这鹭河两岸有多少田都抛荒了啊,你说我要是把它们都弄来种大禾米,有了大禾米,下半年制作黄元米果就有了原材料那该多好。满堂说好是好,可种田很辛苦,就怕你吃不了这个苦。小雨说,满红,我们一个月在外的收入够你买很多稻谷,你年纪轻轻守着家里的田土能赚到什么钱,到时候村里人都笑话你没出息。满红说,我就是说说嘛。再说,如果我真要种田,我可不像以前一样种地了,我要买来机器大规模种植,不然还赚个屁的钱啊。满堂觉得满红回乡创业的时机来了,从田里回来后,满堂推出家里的摩托车说,我们再去逛逛。满红心领神会地上了摩托车。

满堂带着满红来到了距离圩镇五华里的黄元米果文化广场参观,进入广场,一个高大的牌楼上写着“鹭河黄元米果文化广场”几个大字,牌楼旁边是一个诺大的广场,广场的右边是客家文化长廊,上面展示着鹭河每个月的节日习俗、鹭河有名的花灯、龙灯、云灯、东河戏、木偶戏、中秋烧瓦塔、打黄元米果等民俗活动,尤其是对黄元米果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经营模式等做了详细介绍。左边是鹭河的文化名人专栏,汇集了鹭河各行各业的名人,有专家、学者、医生、教授、作家、书画家、文化传承人、科学家、致富能手等等。广场上方是奥运火炬手题写的“米果小镇”几个大字,也是鹭河精准扶贫特色商品展示厅。广场前方除了一个巨大的广场,还有一个人造小湖,只见湖面上几艘游船在水中摇曳。湖的左边是金湖农庄,右边是黄元米果生产车间。满堂给米果小镇的村支书打了电话,书记听说满堂回来了,高兴地说:“堂仔,新年好啊,快来农庄坐坐。”满堂说:“曾书记,来给您拜年来了,想去您的合作社参观参观。”不一会儿,曾书记开了合作社的门。满堂说,曾书记,您可是我们鹭河的大名人啊,自从您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我们鹭河的黄元米果都火到省城、首都去了。曾书记笑着说,哪里哪里,都是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好。满堂说,曾书记,这是我弟弟满红,他也有回乡发展黄元米果产业的想法,还请你多指导啊。曾书记笑着说,指导不敢当啊,不过年轻人加入到黄元米果产业这是好事啊,我们鹭河需要年轻人回乡创业啊。曾书记说着说着,拿来了一本县志,他翻开县志折页的地方说,你看,我们的黄元米果始于南宋,兴于明朝,盛于当代,现在党委政府又将鹭河打造成了黄元米果小镇,为我们鹭河发展做了明确的定位,带动了很多村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我们鹭河黄元米果啊,市场广阔,前途无量。曾书记又翻开一本书给满堂看,这本书写的全是鹭河黄元米果,有上级的政策扶持文件、黄元米果的历史文化故事,鹭河开展的各类黄元米果活动,有媒体的报道等,这让满堂满红大开眼界。曾书记说,前两年,我们黄元米果文化广场还开展了黄元米果文化节,当时数百人分成十几个小组围着石臼打黄元米果,场面热火朝天啊,咱鹭河可风光着呢,现在省市来了领导,都会来这里调研,夸我们鹭河精准扶贫搞得活,扶贫产业搞得好。满红听了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对鹭河黄元米果越来越有信心了。每到一处,满堂满红都拍照留下资料。曾书记说,这些年,国家搞精准扶贫,对乡村的支持力度大,你看我村里以黄元米果为精准扶贫项目的同时,对村里的明清古建筑做了抢救式的修缮,还打造了传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这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啊。满堂满红又问了黄元米果的销售问题,曾书记笑着说,只要我们会讲故事,会打广告,名气上来了,还怕产品没有销路啊。满堂也笑着说,书记说得对啊。

满堂满红在黄元米果文化广场辞别了曾书记,他们俩又来到鹭河新街。新街经过改造后,所有的店面招牌统一一新,墙面刷得白白净净,农贸市场经改造后也和城里的差不多,吸引了很多外地商贩到鹭河经商,福建鲜肉馄炖、崇义饺子、安远三鲜粉、南昌瓦罐汤等遍地开花。不过,新街最大的特点不是规划整齐,也不是改造一新,而是这里有十余家家大大小小的黄元米果作坊,招牌上写着“刘氏正宗黄元米果”“鹭河正宗黄元米果”“黄元米果小镇米果”等等,满堂满红每家店都进去看了看,发现这些店面规模大小不一,但招牌都打出了正宗二字,停留在家庭作坊粗放发展模式,没有达到市场化、规模化、精细化。参观后,满红回乡发展的愿望强烈了起来,满堂说的等待的一个时机终于来了,他准备和小雨好好商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