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愿擎三尺寒剑而立,与世间诸恶玉石俱焚104(1 / 2)

“那便兴建学堂,实施双轨并重,兼顾农耕与仕途,为咱大明选拔有用之才。”

随后,沉吟半晌的朱元璋,终于是抬起头,看向朱棡道。

“爹,我明白您在想什么?”

“您怕他们读书识字以后,会生出不臣之心。”

“但儿子可以告诉您,不会的。”

“纵然能识字,读的起书,他们也不会造反。”

“除非您如昏君般,无恶不作,不然,他们依旧会对您敬若神明!”

“为什么?”

“历朝历代以来,何人愿意让百姓读书?唯有您。”

“因为您,他们才有读书的机会,因为您,他们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且有句话说的不错,所谓物极必反,您越压制什么,什么就爆发的越快。”

“时代变了,若我们还是一成不变,这对于中原,对于华夏,便是一场浩劫。”

“所以大大方方的,让他们读书,让他们识字!”

“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明白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明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明白愿擎三尺寒剑而立,与世间诸恶玉石俱焚!”

“明白大明变法之心,无人能撼动!”

朱棡的声音再次响起。

对此,朱元璋自然明白,但就是迈不过那道坎,但还是点了点头。

“爹!儿子都听明白了,您为什么还在装糊涂。”

“既然大明无法做到万万年,您为何又要固执今日!”

“而改革只是为了未来,未来的天下大治,可以更加的繁荣!”

“这颗种子,可以不在大明发芽,但一定要树立在天下!”

“为得,不是眼前之天下百姓,而是浩荡苍生,亿万生灵之未来!”

“若是这般,掀起第一场风暴的大明,纵然会灭亡,但它永远会存在于世。”

朱标却是猛然起身,随后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是看向朱元璋道:“在这里!就在这里!”

“大明不会亡,它会永存,永存世人心中!”

“未来万万年,大明这一朝,变法流血,改革之势,仅为天下万民!”

“仅此一功,您便无愧天下,更会被悠悠青史所载!”

“因为您做到了“前无古人”!”

“至于后来,便交给后来人吧,让他们再去努力,因为这天下,不仅是朱家的,也是天下人的。”

“而纵然不是您的子孙,但这天下,仍然属中原,仍属汉人,那这份付出,便是值得!”

顿了顿,朱标又是目光直视朱元璋道:“而且,即便是您不愿意,儿子也会为此奋斗一生,因为这便是儿子所求的天下大同!”

“晋王,你可愿助孤!”

又是一瞬,朱标转头看向朱棡,轻声道。

“这一路,臣愿与殿下同行!”

朱棡没有丝毫犹豫,便是直接抱拳道。

兄弟之血,彼此交融,乃血亲!

兄弟之义,彼此交互,乃大义!

时代可能会拘束朱标的思维,因为这不是朱标的错!

这是来自于时代的错!

可若是有先驱者,这位至纯至孝的大明太子殿下,也敢为天下先!

至此,封建王朝的错,再也无法加诸于朱标之身,为万万年计,当行大义,当执剑斩龙!

至于对错。

呵呵。

朱棡与朱标同时露出一抹笑容。

若为天下百姓,都要论对错!

那这份对错,究竟多么的可笑!

仅此,无愧于心,无畏公道,便足以!

“你们以为咱就不明白?”

“从摊丁入亩,对付江南士族开始,咱便明白。”

“老三所为,不仅仅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天下百姓。”

“只是咱从未想过,咱家老三所谋,竟然这般远大,借此于大明打下基础,将其推向后世。”

望向朱棡与朱标,朱元璋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复杂,方才缓缓开口道。

从一开始,朱棡喊出那句,大明不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是与天下人共天下!

再加上后来的大明宝钞改革、慈幼院、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还有诸多国策改革。

朱元璋便明白,朱棡所图甚大。

更明白,老朱家要出的不是龙!

是圣人!

是一个从古至今,都不曾出现过的圣人!

因为朱棡所思所想,皆是为了天下百姓,而非一家一姓之得失!

所以,朱元璋犹豫了......

皇权与亲情之间的抉择,对于朱元璋,更是一场最为艰难的抉择。

说到底,朱元璋明白依照朱棡之改革,必将撼动亘古不变的皇权。

但朱元璋还是未曾出手,更是许久都不曾动怒。

为什么?

或许就是因为,皇权压不过人性,至少压不过朱元璋的人性。

又或者,曾经饱受苦难,更让朱元璋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为百姓着想,什么才是对百姓好!

所以朱元璋默许了,默许了这个开端,那大明必将走上改革。

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想过,朱元璋,这个纯草根出身的农民,会登上应天府最高的位子。

那或许从这里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士绅豪强,也没有想象之中的强悍。

细细想来,时代真的变了,从皇权世家走向百姓,走到朱元璋这里,这条改革之路,走了长达几千年。

那若是一味的守旧,才是对不起这几千年来的时代变革。

思索间,朱元璋又是叹了口气,但脸上终于升起一抹释怀的笑容道:“所以,臭小子,放手去干吧,不管出了什么事,爹都为你们兜着,按照你们的心意,去为这天下苍生博一条出路!”

“毕竟,这天下,始终要交到你们兄弟的手中,咱拦不住。”

说话间,朱元璋又是上前,将双手搭在了朱棡与朱标头上,轻轻的揉了揉,就像小时候朱元璋牵着朱标,抱着朱棡,走在凤阳的路上,父子间,笑容始终未曾变过。

而那份对于他们兄弟的疼爱,或许不会表露出来,但穷其一生,朱元璋都在保护他的孩子,默默的保护他与她的孩子。

“爹!”

一瞬间,朱棡与朱标便是红了眼眶,一抹泪光划过。

在这一刻,朱棡与朱标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父皇朱元璋那超越皇权、深沉而细腻的慈爱。

这份慈爱,穿透了宫殿的巍峨与权力的光环,触及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他们意识到,在至高无上的皇位背后,朱元璋首先是一位父亲,有着对子女无尽的关怀与厚爱!

而这份慈爱,使得他们的眼泪几欲夺眶而出!

“你们都是爹的好儿子,咱因为你们而骄傲!”

朱元璋又是用手为朱棡与朱标抹掉眼泪,眼中更是满是骄傲之色!

父慈子孝,光凭这一点,朱元璋觉得自己远胜自明之前的所有皇帝!

为什么?

儿子孝顺啊,纵然一心想变革,但还在顾及自家老父亲的感受,甚至只要朱元璋不愿意,朱棡便卸兵权,返太原,此生永不再起!

那身为父亲的朱元璋,岂能伤了孩子的心? 便让他们干吧!放手去干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