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一人成龙,不如天下皆龙103(1 / 2)

“重开科举?”

“老三,咱为什么于洪武六年停了科举,你不会不知道吧?”

闻言,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

“满腹经纶,但大多都是书呆子,又如何能为国分忧?”

朱棡并未开口,反而是朱标抬起头道。

“没错,老的太老,年轻的太过于年轻。”

“而且终其一生,都在钻研学问,即便是能高中,也无行政辅国之才。”

“整日之乎者也,咱听了更烦心,便是停了科举,重新启用举荐制。”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不全是吧?”

“更多的是因为北方学子无人上榜吧?”

朱棡倒是瞥向朱元璋道。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点头轻叹道:“也有这其中的原因。”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科举,次年又采取特别措施来强化科举取士。

然而,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之后,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为,进士及第者多为满腹锦纶的后生少年。

又或者,就是终其一生,刻苦读书,为的就是求一份功名的中年仕子。

也就是书读的挺多,腹中满是经典,但自身能力不足,又如何能胜任朝廷重任?

成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当然,还有一点,那便是南方高中之仕子,过于北方。

这也让朱元璋震怒,难不成大明的天下,只有半壁江山?

可北方深受战乱之苦,根本与南方无法相提并论,这也是事实。

毕竟比起北方,南方始终要富庶一些,而在北方百姓还在为吃食奔波时。

南方的读书人,已经开始重修书卷,为考取功名做准备。

所以这便是铁打的事实。

那为了防止北方学子不满,朱元璋便是直接掀了桌子。

既然不能让南北都满意,那就都别满意了,停科举,任举荐,复旧制。

而对外,朱元璋也不能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便是称,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

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联,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

这便是朱元璋的原话,也就是他们没有能力胜任行政事务,所以暂停科举。

但值得一提的便是,朱元璋的意思,是停科举,可不是废科举。

这就是朱元璋希望通过恢复荐举制度,改变士风,不会重蹈覆唐、宋科举专重文词的覆辙。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将科举取士的大门关死,也是为以后重开科举留有余地。

只是时机未到,不可操之过急。

“所以,爹啊,该为科举做准备了。”

朱棡笑了笑,便是开口道。

“什么意思?”

朱元璋没有明白朱棡的意思,便是皱眉问道。

“为日后大明的科举,奠定基础,以求有用之仕,报效大明。”

朱棡想都没想道。

“说说你的意思。”

闻言,朱元璋摆了摆手。

“爹,孩儿真心问您一句!”

“您觉得,这天下,真的可以有千秋万代的王朝么?”

言罢,朱棡缓缓吸气,神色肃穆,一膝跪下,锦绣袍角轻拂地面,尘埃不起,唯有敬意盈室。

这一跪,不仅是血脉尊卑之礼,更是对千古兴亡沉思的叩问。

而这一问,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儿子,也是后世万千,春风之下的叩问!

更是关乎未来大明的走向!

所以,朱棡不得不问!

“你想说什么?”

见状,朱元璋倒是低下头,看向朱棡轻声道。

“我执拗桀骜,您应该明白。”

“所以这一问,我不是在为大明叩问,而是在为天下问!”

“问您!”

“大明、百姓,在您的心中,究竟哪个更重!”

言至此,朱棡昂首,双眸炯炯,直视朱元璋。

那眼神之中,既有不屈的锋芒,亦有一抹的期待与忐忑。

“若咱选大明,你待如何?”

朱元璋的声音,仍是轻道。

“孩儿从此闭嘴,以父皇为尊,卸兵权,返太原,至此为王臣,享一世之荣华。”

朱棡话语铿锵,无畏而坚决。

“你可不是安分的性格。”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痛莫大于心死,哀莫过于无声。”

“若父皇不放心,儿臣可取剑自裁,从此,晋藩除名,父皇安心。”

朱棡仍是掷地有声道。

“三弟!”

不待朱元璋开口,朱标却是一惊,便是喝了一声,又是连忙跪下,看向朱元璋道:“爹,三弟不是这个意思!”

“老三!”

就连一旁的马皇后都是想起身,但却被朱元璋一把握住手,随后沉声道:“你可知晓,你在说什么!”

“明白,但求心安,儿臣永不悔!”

朱棡依旧决绝道。

一时之间,整座坤宁宫的气氛,陷入了冰点,只有忐忑的心跳声,在沉默之中颤动。

“你的聪慧,你的抱负,还有你的手段,便注定了你日后必将成龙。”

良久以后,朱元璋幽幽的声音,方才响起道:“未来成就绝不下于咱,可咱想不明白,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算了...既然你问了,那咱便告诉你,这天下,哪有千秋万代的王朝,纵然如强汉,也不过四百年江山。”

看向仍然无动于衷的朱棡,朱元璋又是轻叹一口气道。

道理都明白,只是这天下来之不易。

那身为开国皇帝,想做一个千秋万世的梦,很正常。

因为,不仅仅是朱元璋,而是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一世,十世,百世,千世,万世之命!

但真的可能达成么?

朱元璋自然明白,绝无可能!

周而复始,盛极必衰,此乃天定,非人力可逆!

只是希望,大明可以更长久一点,更长久一点......

朱元璋的眼眸,好似透过了时间与空间,看向了遥远的未来,看见了大明的强盛与覆灭....

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我一人成龙,不如天下皆龙!”

面对这声长叹,朱棡挺直身躯,目光炯炯道。

不求独善其身、飞龙在天! 愿这浩瀚山河之中,人人得展龙凤之姿,共绘华夏辉煌图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