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阳谋(1 / 2)

南京城的高墙深宫里,银杏树枝繁叶盛,清冷高贵,川地进贡的巴南香木散发出其独有的天香,这种香气并不浓郁,却给人带来安心和宁静的感觉。

一位身着赤色龙袍的儒雅青年手捧书卷,坐在银杏树下乘凉,身旁还有三位白发大儒为其讲经。

儒雅青年的眉宇舒朗,眼睛里的温和光彩,宛若润玉上的一点微光,柔和中透露出绝俗的贵气。

兵部尚书齐泰恭谨的说道:“陛下,算算时间,北平那边应该也该回信了。”

“只怕是,燕王不敢回信吧。”太史公宋濂的高徒方孝孺双眼炯炯有神,“所有人都说燕王已经疯了,整日里癫狂不已撒泼打滚,但以臣看来,燕王何等毒辣心肠,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疯了呢?”

太常寺卿黄子澄笑道:“只怕是装疯罢了,倘若他没疯,断然不会在此时赴京参与太祖周年祭。”

齐泰、方孝孺、黄子澄,这三位皆是当世饱读诗书才气惊人的大儒,也是建文皇帝最重要的智囊团,被皇帝倚为心腹重臣。

儒雅青年放下了手中的书卷,语气平淡的说道:“朕那位四叔来与不来,其实都无所谓。”

建文帝给了朱棣两个选择,但这是阳谋,实际上朱棣无论选择哪个,结果都大差不差。

“倘若四叔来了南京,那说明他还是个体面人,朕会让他在南京安享晚年。这也算是让朕圆了先帝的遗愿,不至于对朱家人赶尽杀绝。”

建文帝叹息一声,“倘若他不来,那就是他在为难朕了。朕已经给了他台阶,他却非要往绝路上走。”

“是啊,倘若燕王不来南京参与太祖周年祭,那我们便可直接给他扣上一个不忠不孝不义的罪名,即是抗旨,亦是不尊先帝,有此二罪,天下皆可伐之。”

兵部尚书齐泰含笑一声,“届时甚至不需要出动天子六师,只需给九边诸王,责令他们出兵讨燕即可。”

“倘若九边诸王抗旨不遵,那朝廷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兵削藩。若是九边诸王遵从圣旨伐燕,那我们便可坐观虎斗,等他们互相争斗再无余力时,趁机拿下虚弱不堪的藩王们。”

“一道太祖周年祭的旨意,算尽天下藩王,陛下当真是才华横溢,深谋远虑。”

方孝孺也不由赞叹道:“燕王是个打仗的好将军,他第一次挂帅领兵时不过三十岁,便深入漠北智取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捷报传回京城,连先帝都称赞他‘肃清沙漠者,燕王也’。不过古往今来能征善战之良将何其多矣,如李靖、岳飞,但他们只懂带兵,却不懂政治,燕王如此跋扈,殊不知已是穷途末路啊。”

“燕王,何德何能与岳武穆相提并论?”黄子澄嗤笑道,“岳武穆以忠贞立命,燕王却是个天生狡黠暴戾之人,倘若不治,日后此人必成祸乱大明的乱臣贼子!”

“黄先生!”建文帝忽然开口,打断了黄子澄的发言,面色不悦的说道,“燕王毕竟是朕的叔叔,你这话,说的未免也太过分了吧?”

黄子澄却毅然拱手说道:“陛下,莫要因燕王是太祖血胤便对燕王心中怀柔了。先帝在时,他便放浪成惯,时常对您无礼,如今先帝已去,燕王便再无顾忌,堪称狼子野心。就算是冒着大不韪,臣也要力谏陛下,铲除燕王这个大明的祸乱之端!”

建文帝长叹一声,面容惆怅:“黄先生,他毕竟……是朕的亲叔叔啊。”

黄子澄下跪叩首,高呼道:“陛下,昔日汉朝实行无为而治,诸侯做大,淮南王刘长高举叛旗,汉文帝又可曾因为淮南王刘长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而犹豫不定?社稷之重背负在您的肩上,您,不能心软啊!”

“唉。”建文帝忧郁叹息,不愿再听,旋即拂袖离去,“你们,不要再逼朕了。”

在三位大儒的眼中,建文帝的背影在斜阳下落寞忧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