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7)30(1 / 2)

第二日醒来时,天才蒙蒙亮,虽然昨日睡下时已有些晚了,可是眼睛还是照旧睁开。

从屋内走出,四周寂静一片,先时带回来的羊正趴在树下休息。将拴在树干上的绳子解开,推开大门,牵着羊出村庄吃草去。

天边泛起鱼肚白,公鸡一阵接着一阵打鸣。田间小路上尽是昨日来往时留下的脚印和车辙,待天色微亮,山间泛起薄雾时,从胸前掏出那封带着汗味的信。一手将竹筒打开,一手托住开口。一小卷黄纸便从其中落了出来。

将信打开,信中如此写道:

愧于事急,难以面述,故托人留信相告。

命犯太岁,本当有劫,却未料世事无常,闭眼即去。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坟茔未立,孤魂难安。本非此间人,岂能葬他乡。何况手中少银两,留此城中亦难久。甚感恩情重,无力报此恩。携女抬棺还故乡,依托乡邻,姑且乞活事公姥。

若后有缘见,青城庙外小石村。

原来她们已经回故乡去了,也难怪那座院子换了主人。见羊儿吃的差不多了,便牵起缰绳往回赶。

回到院中,用过早饭后又歇了半个时辰,大当家才算将人找齐。

一共四人,刘三,王五,郑大郑二。

刘三,山中猎户,会射箭,身材偏瘦,身高中等,背后背了把短弓,腰间别了把柴刀。面瘦眼狭,脸上雀斑不少,不时打量四周。

王五,山寨中的农户,身高体壮,面圆唇厚,右手提着斧头,左手扛着铲子,一看就是砍树扎营的好手,两手老茧甚多。

郑大郑二,两兄弟,平日里以采集山中野果为食,善探路寻林。二人一高一矮,一壮一瘦。郑大体型高大,看人时却手无定处,四下张望,两眼若郑二虽体矮身瘦,却是双手环胸,视人时目不转睛,双眼炯炯有神。

二人站位一前一后,若不是大当家提醒,李全几将郑二错认作郑大。二人的性格外貌差距之大真不似亲兄弟。

此次行动,意在探山巡林。探山巡林,首要是摸清地形。此处山林广阔,地势复杂,非独一人可成。故而寻多人相助,也要便捷许多。这般作出来的地图,后续安营扎寨时,也可少许疏漏。

其次,由于黑虎寨的人尤喜偷人家畜,山林之中,多见其踪。一行人数太多,容易打草惊蛇,必要时,也需杀人灭口。故而此行的人选,在精而不在多。昨夜讨论下来,定在五人最佳,有远有近,可散可聚。

各自收拾好行囊,带足三天的水和干粮,便乘着天凉之际,向着山林中进发。

一行五人,郑二走在最前,郑大跟随其后,李全走在当中,刘三和王五则留在队尾。

山高林深,猿啼雀鸣,这本是山林间的寻常之声,可今日却显得有些嘈杂。

走在最前的郑二在林间攀援,不时发出几声猿啼从嘴中发出,急时若啸,缓时若啼,声忽重忽轻,时急时缓。郑大则不时引颈而鸣,唇齿一张一合之间,数种雀鸣交替而出,众妙俱备,不时引得周围林中的鸟儿叽喳相和。

林中虽然有些山风,较平地里凉快些。但一早上这般爬山绕路,众人也是热得汗流浃背,频频掏出水囊解渴。

眼见着快到中午了,加之又走了这么久,索性先歇会儿,用过午饭后再出发。李全走上前去,拦住郑大,示意收队歇息。一阵急切地嘘嘘声后,前方传来阵阵猿叫,直若老猿哀鸣。没过多久,头顶传来簌簌声,抬头望去,郑二正从树上爬下。

郑大双臂高举将郑二托住,接着便将腰间系着的水袋递了过去。郑二拿过水袋一饮而尽,将水袋递还,接过干粮,坐在阴凉处吃了起来。其余众人各自找石头坐下歇息,待过了午时后再出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