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1)(1 / 2)

书接上回,李全别了商队后,便跟着大当家往山寨去。

一行人沿着林间的小道,向着山上走去。

此时天边斜阳残照,树叶的缝隙间透出几束金黄。周围人影散乱,猿声伴着鸟语,前呼后应,不绝于耳。脚下树根盘杂,杂草丛生,泥土棕黑。

李全一时不察,险些被没在草丛中的树根给绊了一跤。还好一个机灵,手往树干上一撑,才免于摔倒。

这林间小道,在晚上的话,怕是不好走啊。当下虽不知道大当家找自己究竟所为何事,不过待会儿若是谈崩,在这地界上估计跑不快。

李全看了一圈周围,观察起了这一众喽啰们。看这些人的身形,明显比镖师要瘦一些,力气应该不算大。观其举手投足之间,也多是些庄家把式,武功估计也就比一般人好些。不过这各个的腰间都佩了刀,多少也有些威胁。

李全眼神还未收回,脚下又撞了块石头,差点左脚踩了右脚。不过这路走多了以后,却也习惯了,步子迈的小些,纵是一不留神,也不至摔倒。

就这般,一行人走了约莫有二盏茶的时间,总算是出了树林的阴翳。眼前是一片村落,白色的炊烟徐徐上升,远处几只大雁飞过。

进了村子后,一行人渐渐散去,大当家领着李全继续向里走,在一座较大的茅草屋前停了下来。

大当家推门而入,对着李全说道:“就是此处了,家里条件简陋,还望李镖师多多包涵。”

进了门内,首先映入眼中的便是一块空地,一个妇人正蹲在瓮边煮饭。柴火燃烧时的黄色火焰,伴着瓮里的白雾一起向上蒸腾。

“今天事出突然,没提前准备,让李镖师见笑了。这饭还需要再煮会,李镖师若是无事,可否与某家聊会儿,权当是打发时间。”大当家脸上一笑,算是揭过此事。

“大当家诚心相邀,在下又怎敢不从?”李全同是笑着回道。

大当家从屋子里搬来了两把椅子,两人坐定,李全先开了口。

“鄙人自打踏入这明空城的地界,至今不过两月。虽有些许武艺傍身,但在江湖中也无甚名气。不知我这名号,何日入了大当家的耳中,竟今日亲自下山相邀。如此礼遇,李某惭愧,还望大当家告知缘由。”

大当家摸了摸胡子,不紧不慢地说道:“李镖师莫要谦虚,像你这等武功高强,又有情有义的汉子,本就是世间少有。更何况乡里之人,最是爱讨论这些侠义之事,口口相传,便入了洒家的耳朵。”

李全听了这吹捧之语,一时有些飘飘然。不过这有情有义之事,自己又几曾做过?

“大当家谬赞了,这乡里之人,说话之时最爱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不足为信。我李全虽然胸中亦明大义,可这行侠仗义的事情可未曾做过,怕是那好事之人牵强附会亦或是为了博得他人关注捏造而出。”

大当家摇了摇右手的食指,道:“非也,非也。李镖师心中既有侠义,那行侠仗义之事的真与假又何必在意呢?而且这乡邻之间,最好论人之过,李兄能有如此名声,已是少有,就算是好事者牵强附会,也有利无害。”

李全拱了拱手,道:“受教了。”

此时那庭中的妇人把火歇了,将瓮往里端去。大当家微笑着说:“相逢即是缘分,李镖师远道而来,想必已是饥肠辘辘,洒家虽家无余财,可身为主人,也应尽地主之谊,李镖师,里面请。”

李全起身,回礼道:“既然大当家如此相邀,我又哪有不去的道理,大当家破费了。”

“些许粗茶淡饭,又怎算得上破费。”大当家一边说,一边搬起椅子向里走去。

推开青色的木门,生锈的门轴发出嘎吱一声。

李全进了屋子,才知这家无余财不是谦言。

离大门最近的是布满灰尘的灶台,再往里走一些,便是吃饭的桌子。

缺了一角的木桌晃晃悠悠,稍微碰一下,就忽高忽低,大当家探身下去找了块石头垫了桌角,才算是稳当了。

四人分别坐在四条高板凳上。

坐在李全对面的是大当家,左边是刚才那个煮饭的妇人,右边坐着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

每人身前一碗粥,米糠混着白米。桌中的盘碟里放着是些煮过的野菜,边上的盘中放了些板栗和豆子。

夹了一筷子野菜入口,又涩又淡,混着那粥一起吞入了腹中。

窗外照进的光,越发的稀疏,野菜和盘子似乎融为了一体。

李全又尝了尝板栗和豆子,味道也很是糟糕,全然没了吃饭的欲望,匆匆将碗中的米粥喝完,便准备起身到屋外去。

“李镖师,那边还有。”大当家指了指放在灶台边的瓮。

李全此时也没吃饱,便又盛了一碗。这样吃了四碗下肚,勉强算是饱了。

擦了擦嘴唇,准备下桌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