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往事如烟(2 / 2)

因为平房的关系,附近学生需分批自带柴火清晨到校生火。老师的孩子也不例外,远道学生便需要承担额外劳作,这已成了当时的不成文规定。

他背着有些年岁的破旧绿色军挎包,装了些木材,悠哉地走在上学的路上,思绪穿越时空,对人生的可能性充满感慨。

阳春三月的凉爽清风轻抚着露出衣领的双手和脸庞,让他倍感舒畅,不由自主挺起胸口。

眼前的道路,两侧的老式房屋依旧熟悉。抬头却看不见后世车水马龙的热闹,更没有摩天大楼的存在,天空湛蓝如洗。偶尔擦过的蓝天小鸟让他更觉重生之后世界的美丽。

穿越了几处胡同,七点钟不到,他已踏进学校。这时学校的烟囱已经飘出袅袅炊烟。

跟门卫大爷张爷爷打声招呼,他直接走向三年级的教室。江城第二十六小学不算大,黄房子排列的校舍除了洗手间的拐角,共计十二间教室,一个宽敞的办公室及队部活动场所。

队部里汇聚着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校医和会计等人办公,他前一天就是在校医裴华的指挥下被学生们送去那里。

从脖子上取下用来开启班级门锁的公用钥匙,李志强轻轻踮起脚尖,迅速打开了悬挂在门上的一个小锁头。

锁链取下,钥匙回到他的脖子挂饰中,李志强拉开门,将小锁直接挂到了教室内部的门把手处。

放下书包,置于他身处的第三排第四个位置,李志强熟练地卸下背上的小型包裹,从里面抽出劈好的木材,将它们放入炉灶,每两根一组放置好。

他在厚实的棉袄口袋里取出一小盒火柴与一节黄红色的明子,那是东北松木中最易于燃烧的部分。明子因不易腐烂且不怕湿气,富含油脂,容易,是像他家庭一样条件较好的冬季取暖之材。江城家俱厂的工人家属——李志强的父亲李文龙,自然不会缺少这类废弃物。

在教室里用明子作为起点的学生并不多,毕竟大部分家庭没有他这样便利。许多人会选择废旧纸张、油毡或易燃的物品,甚至是拾来牛粪来启动炉子。

李志强轻划火柴,小火苗随之跃动。他点燃明子,使其以约45度的角度斜置于炉中的木料之上,然后逐层堆积较小的木块在其上。当火苗渐渐壮大后,再将大型木材堆放顶部,炉子终于燃起熊熊火势。

班级的煤炭由夜间敲更的张爷爷负责供应。只要某个班级开门,张爷爷就会携带装煤的桶往煤炭槽倾倒。那时的煤炭是统一配给,就连学校也有定量。冬日里的煤炭分配有助于保暖,学生们能免于寒冷的侵袭。

点燃了炉火后,李志强提来一桶水,略微混合了一下放在教室里的煤炭,再将其倒入火炉内。

望着教室最后一面悬挂的小红花奖励栏目,他叹了一声,转到班级前角拿起扫帚,开始清理教室环境。上世纪80年代的学生都有值日的规定,一周评估,表现优秀的小组则可以额外获得小红花。

李志强所在的小组里有三人在砂石厂和竹板屯,距离校园甚远,若天气恶劣他们六点就要出门也常常会迟到。他大约在7:30时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小学同窗们已陆续来到了班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