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慈婆回忆往事亲自写信,张启恩的回应两字:已阅133(1 / 2)

西历年1月,大乾帝国颐合园内。

慈溪召集了鞑虏各个王爷,以及各个旗主在此聚会,为的就是最近她过的痛快,外国跟公使们一个个的夹起尾巴做人了。

“老佛爷万寿无疆,福寿延绵啊!”众老人开始恭维慈婆。

“好好好!都起来吧”慈婆笑靥如花,但还是谦虚的摆摆手道:“我们都老了,不求这些虚头巴脑的,今天大家伙都玩的尽兴就好!”

此时,大家都知道慈婆这场宴会的意图,可大家就是不敢说张启恩大胜,涨了大乾帝国的脸面,因为大家心知肚明张启恩可是前不久给朝廷下“通知”的人。

寿王奕弦上前道:“老佛爷,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第一巴图鲁,格里琛旗主呢?”

慈婆先是一愣,接着摆摆手道:“老旗主岁数大了,说话都糊涂了,家里告了病!”

奕弦急忙拉了一把一旁,坐着闭目养神的奕匡,奕匡依旧闭着眼不为所动。

“老佛爷,这老旗主不来,我们都没办法谢一谢他那位外孙女婿啊!”奕弦说道。

慈婆默不作声,接过一旁李连音递来的茶水,细细品尝着。

而此刻,载丰急忙站了出来,上前对着奕弦道:“十四叔,这您这话说的,东省那位恐怕都不认这门亲的啊!”

奕弦说道:“不认?这东省不一天天的在报纸上喊着说什么恢复传统文化,这连亲人都不认了,就恢复传统文化了?”

此时,萎缩在角落里的蜀王、江王、闽王依旧不敢言语,可刚刚载丰和奕弦的话,让在场的其余年轻旗主听去,大家都好奇起来这人是谁。

毕竟这些旗主老爷们,可是不过问国家大事的,平常就眼睛长天上,研究怎么吃和欺男霸女了,没空去搭理这种“琐事”。

载丰摆摆手笑道:“话说回来了,叶赫氏都是老旗主下的旗民,这样算老佛爷不都是……”

“载丰!”奕匡此刻猛的开口,吓的载丰立即将话咽了回去。

一副没事人模样的慈婆笑着说道:“都干什么,去玩,去跳,年轻的热闹起来!”

“喳!”

当晚,慈婆无心在颐合园待着了,就以身体抱恙,回去了慈宁宫。

回去的轿撵上,

慈溪想起了当时洋人打进京城,武卫军抵抗不利,她带着皇帝、皇后和庆王等人逃出京城的场景。

起初洋人轰塌了东直门处的几处城墙,刀枪不入的民拳团们,就纷纷摘掉了头上的帽巾,趁乱开始在京城四处抢劫。

(这也是当时张启恩得到京城老百姓打砸抢的情报由来,当时的京城管事也分辨不清是百姓还是民拳团的人。)

朝阳门、东便门的武卫军甘军,也仅仅抵挡了片刻就败退,这些甘军们在逃跑前也开始学民拳团的样子,摘掉帽子在城里烧杀抢掠。

这一晚,京城里火光冲天,枪声不绝,炮声隆隆。

当时城破的最后一刻已是夜里凌晨。

匆忙间,慈婆没的选择和皇帝换上平民的衣服,仓皇离开了紫禁城。

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当时的慈婆只有一个念头,跑吧!

为了逃命慈婆只能选择速度最快且逼仄的骡车,皇帝、皇后和她一人一架,其余的王公大臣骑马护卫左右逃命。

一夜向北的奔逃,这里暂时没有洋人的军队,可一晚上的颠簸,让慈婆的骨头都要颠碎了。

好在第二天逃出了生天,骡车也渐渐的放慢了速度,周围出现了田野和村庄。

那一次,也是慈婆第一次与自己的子民近距离的接触,慈婆队伍的四周都是和她一样从京城逃难出来的难民和民拳团溃军。

慈婆也是第一次见到了好几起明目张胆的抢劫,甚至不给财货就当场杀人,慈婆几次想要让随行的官员去制止,但都被身旁的王公大臣劝住。

慈婆眼睁睁的看着无数的老百姓被抢劫,被强奸,被杀头。呼儿唤女的哭声和咒骂声不时的传入慈溪老太太的耳中。

随行的庆亲王奕匡对慈婆的仁慈(圣母心泛滥),很是无语,慈婆记得很清楚,当时就是奕匡说的不要多管闲事,莫要生事端。

又是一天的赶路,坐着骡车的慈溪,此时早已经浑身上下疼痛难忍,但她却不敢有一丝的停留,咬着牙坚持上路。

白天慈婆看着直隶一带村村无人,到处是破败坍塌的房屋,以及被焚烧过的残垣断壁。

当时的天正值8月酷暑,慈婆一行人是口渴难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口水井,却发现里面飘满了人头。

无奈之下,李连英只能从旁边的地里,找来了几颗尚青的秫秸秆,呈给皇帝和慈婆两人嚼着解渴,没吃过的慈婆,是在李连英的示范下,第一次尝试。

那种甘甜,让慈婆到现在都无法忘怀。

当晚,实在是走不动的慈婆,下令在附近看着最好的一处村庄暂时休息一晚。

那一晚,又是慈婆此生难忘的一夜,看着最好的村子,只有三间四面有墙的屋子(没房顶),慈婆和皇帝背靠背坐在长凳子上挨着度过了一夜。

随行的王公大臣们,也是坐在院子里团着身子熬过了一晚。

慈婆此刻清晰的记得她越往西北边走,就越是荒凉,十室九空,不,十室十一空都不为过,慈婆已经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沿途的惨烈。

当慈婆坚持的来到了怀来县时。

慈婆一行人远远的就看到了几个在路边张望的远处,领头的穿戴素金顶子鸳鸯补服。

当时的慈婆大喜过望,这是她大乾帝国的官员啊!也是她逃亡了这么久,第一个接驾的大乾帝国的官员。

老太太见到直隶怀来县令吴勇的第一反应是放声大哭,老太太将这些天来所有的压力、恐惧、委屈统统哭了出来。

许久后,哭累了的老太太这次对着吴勇大加赞赏。

“你是我这些日子以来第一个接驾的大臣,你是我大乾帝国的忠臣啊!”

吴勇急忙跪拜,并哽咽道:“臣该死,臣为太后和陛下准备的一桌席面迎驾,可被溃败的甘军所掠,臣的府库也被洗劫一空,县城更是一片狼藉!”

“哎呦,天杀的这些乱军啊!”此刻最绷不住的是身后的王公大臣,慈溪老太太还没有嚎啕大哭,他们反而哭了起来。

吴勇急忙又磕头道:“臣,现在想方设法给太后等大人准备了小米绿豆粥三锅,也被流民抢去两锅,臣誓死护住了一锅。”

这时候,小米粥对老太太来说,可是奢侈的食物,他们这些天可都是嚼着草过来的。

“甚好,甚好!甚好……”慈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连一旁的皇帝也忍不住的吧唧嘴。

看着慈婆和皇帝狼吞虎咽的时,吴勇这才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拿出了5个煮熟了的鸡蛋,让李连英递给了慈婆。

慈婆觉得当时的那鸡蛋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了!李连英一边剥,她一边吃,一口气吃了三个。

就在她吃第四个的时候,看到了一旁蹲在地上喝粥的乾光虚皇帝,就把剩下的两个递给了皇帝,而皇帝将其中的一个递给了身后的皇后。

这几天来,慈婆和光虚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当时政变一来产生的隔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沉重。

当时,慈溪老太太就已经反应了过来,主张变法强国,反对和列强开战的皇帝是对的。

也就从那时起,慈溪老太太从心里升起了丝丝愧疚,导致那场国难的人,不是这个眼前的皇帝,而是她这个这为了权势自保的老太太。

在之后逃亡的路上,慈婆受到了袁项城的资助,一路上不用再为吃喝发愁,同时慈婆也有了重新思考的机会。

慈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多的是内心的巨大触动,老太太不得不意识到自己亲眼看到的一切,才是如今大乾帝国的真实写照。

这和她平日里在深宫里所了解到的大乾帝国,是那样的大相径庭。

慈婆眼前不禁浮现,一张张往日批阅的写着秀丽端庄的钟王小楷的奏章。

奏章里面描写着的,各地的官员是如何如何的能干,四海是如何如何升平,将士们是如何如何的忠勇,百姓是如何如何的富足。

事实是,那些忠勇将领、能臣干吏、富足百姓,一路上他是一个也没有见到。

看到的是,对外敌昏聩无能的官员,对百姓如狼似虎的兵勇,再有就是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百姓,到处断壁残垣的破败。

越想,慈溪老太太就越是自责和愧疚,同时她也发出了疑惑,好端端的大乾帝国怎么就糜烂至此了呢?

从长安逃难回到京城后,慈婆的第一时间就召集了大臣,准备大力支持皇帝改革,开始筹备变法图强。

可皇帝依旧不知悔改,依旧要聘请倭寇的伊藤白文为大乾帝国的改革大臣。

慈婆强压怒火,邀请伊藤白文来到了京城,可当伊藤白文看到一脸激动看自己的皇帝,以及帘子后面的慈溪老太太后。

这个久经官场的老油条,看出了端倪,随即他找了借口就溜之大吉了。

这一次的打击,让皇帝一蹶不振,慈婆只恨当时没杀了康祖诒这个王八蛋,给皇帝灌输了什么思想。

叹息声中,慈婆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皇帝此刻是靠不住了,鞑虏贵族们也是靠不住了,无奈之下的慈溪老太太,以年近70岁的高龄,再次主持大局。

代替皇帝开启变法图强的全面改革的序幕。

最近东省的张启恩痛击倭寇,让慈婆心情无比的舒畅,再加上这些日子他找人买来的海城报纸,看到海城的发展。

此时的慈婆动了邀请张启恩来京城主持全国变法的心思。

再加上,张启恩娶了她们鞑虏贵族血脉的女子,也算是半个鞑虏亲戚,皇亲国戚。 思绪回到眼前的慈婆,看着一旁岣嵝着身子的李莲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