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张玉式外交,罗斯福勾搭上了倭寇。132(1 / 2)

张启恩下令让颜学儒的第二军驻守在山(海)关,并下令让张宝带领一支5万人的建设战士,奔赴山关修建要塞。

同时,张启恩让交通司的人,开始连通锦城到山关的铁路,水泥路。

此刻的锦城已经是一座军事要塞了,毕竟这里是张启恩整个东省的咽喉门户。

锦城的四个角城上,张启恩让修建了“战防塔”,每一座战防塔由上百座的重机枪碉堡,80座88高射炮台,各种的狙击暗堡组成。

所以,张启恩下令,此刻的山关已经平了,就直接在原有的基础上,依据地势,修建12座这种“战防塔”。

至于山关的修复,张启恩让总督府后面等统一后,再说。

得到张启恩的同意,颜学儒在锦城组建了海城军校分院的“锦城陆军学院”和效仿白云山建设的“锦城军营”,开始训练第二军的2.8万人。

与此同时。

安龙的第四军,直接驻防东州半岛,参照“战防塔”的设计,在沿岸重点位置,构建防御体系,包括对海、对空,以及防御登陆的。

在张启恩的同意下,安龙在连城新建分院“连城海军学院”和“连城陆军学院”。

黄甫良带兵此刻已经在平壤驻扎,张启恩没打算长期占据那里,毕竟张启恩不想自己没有战略缓冲地带。

高丽岛上的倭寇已经基本肃清,根本不够黄甫良打的,各个团的团长看到倭寇就如看见了无数亮闪闪的银锭。

一周的时间,黄甫良的第五军完全靠腿,一路横推高丽驻防的倭寇军,打的倭寇西川亲王直接跑路。

倭国国内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接到了高丽岛上的大溃败,护卫军俘虏了9000多战俘,受伤的直接送他去见了他们的日照大神。

在张启恩的授意下,黄甫良扶持了原高丽王李坧,在平壤建国。毕竟这个高丽王很是拾趣,当初在护送护卫军空军时,很是卖力。

可黄甫良一直驻防在高丽也不是个事,这样怎么引诱更多的倭寇直接送上门来当战俘呢。

为此,张启恩下令黄甫良撤军回白云山暂时练兵。

黄甫良离开的当天,高丽王李坧可是哭爹喊娘的叫“爸爸不要走!”,没办法的黄甫良在给高丽王李坧承诺之后要是有事,报他名号就行的承诺后。

高丽王李坧才兴高采烈的欢送黄甫良的第五军战士离开高丽。

各地驻防师,返回原来的城市驻防,等待后续的轮训和换装。

西历年很快的过去。

慈婆太后为了得知外面世界的变化,特意宣召有留洋经历的瓜尔佳·诗音进宫。诗音每日的工作就是给慈婆读外国报纸,以及充当大使夫人翻译。

也在逐渐了解世界情况的慈婆,年底的大朝会时,也是她这些年来第一次当众撤帘露面,召见各国驻乾使节。

慈婆为了平复汉鞑之间的矛盾,颁布政令,放开对鞑虏贵族和汉人的通婚政令。

与此同时,慈婆下令罢黜了逃往齐鲁省的袁项城所有职务。

袁项城被赋闲在家,可此时齐鲁省有着他一手带出来的三镇新军。

与此同时,南方的三位鞑虏王爷们蜀王、江王、闽王纷纷上奏回京,慈婆也同意了,毕竟此时的南方已经没有鞑虏贵族容身之地。

反乾势力动不动起义后,就拿几个鞑虏贵族开刀,他们实在是担惊受怕的不行了,这才请奏回京,撤销他们的藩国。

随后。

慈婆任命醇亲王载丰,为改革大臣兼任直隶总督兼任新军编练大臣。载正为商业大臣,组建商部统管全国商业事宜。

同时任命了张左霖豫省巡抚兼新军督军;

冯德麟晋省巡抚兼新军督军;

寿亲王为陕省新军督军,管辖西北政务和军务;

刘空一为两江总督兼新军督军;

张之东为湖广总督兼新军督军;

曾祺为两广总督兼任新军督军;

许应魁为闽浙总督兼任新军督军;

奎军为四川总督兼新军督军,主持蜀地农民起义和反乾起义事宜,总体以招抚为主,搅灭为辅的政策。

至于东省的张启恩,慈婆也一是不敢去触碰,就当看不见好了。

慈婆笑着对面前的奕匡说道:“这位主可是给哀家出了口恶气的,我要犒劳都来不及!”

奕匡和身旁的蜀王、闽王、江王低头不敢言语,此时大家彼此暗暗思量。

因为慈婆的这种强的惹不起,弱的就她自己的处境。

此时的齐鲁省云集了倭寇军队、德意志军队、沙罗斯海军、英吉利殖民军,以及第五镇的冯虢章、第四镇的段齐锐,第三镇的袁项城、徐士常。

南方大江一带,列国战舰游荡其上。

今年。

沙罗斯也在7月份急忙撤回了准备派往神州的远东舰队,不敢来神州这边了。

原沙罗斯财政部副大臣,罗曼诺夫被尼古拉二世官复原职,同时罢黜了驻乾大使伊万,暂时由罗曼诺夫担任驻乾大使,全权负责和护卫军对话。 毕竟沙罗斯可是在连城、旅店驻守了3万人,270多门火炮,1200挺马克沁,并修筑了钢筋混凝土工事,钉了铁丝网占据有利地形防御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