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孙恪62(2 / 2)

张生生气地说:“大丈夫如果不能为人类服务,怎么能为鬼服务呢?俗话说:‘妖由人兴。人没有缝隙,妖就不会自己产生。’义和身体哪个更亲近?身体遭受灾难,却考虑鬼怪的恩义,即使是三岁的孩子也会认为这是不对的,更何况是大丈夫呢!”

张生又说:“我有一把宝剑,也是干将的同类,任何鬼怪看到它都会消失,前后有很多神验的例子,数不胜数。明天早上我借给你,如果你把它带到密室,一定会看到她的狼狈,就像以前王君带着宝镜照鹦鹉一样。否则,你就不能断绝对她的爱。”

第二天,孙恪接受了宝剑。张生告别时,握着他的手说:“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孙恪带着宝剑回到家,但心里总是有些犹豫。袁氏很快就发现了,非常生气地责备孙恪:“你曾经穷困潦倒,我让你变得富有和快乐,你不考虑恩义,却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用心,连狗和猪都不会吃剩下的,你怎么能在这样的世界上立足呢!”

孙恪被责备后,感到羞愧和担忧,磕头说:“我是受表兄的教导,不是我心里的想法,我愿意用血来发誓,再也不敢有其他的想法。”

他汗流浃背地倒在地上,袁氏找到了他的剑,轻易地折断了它,就像折断一个轻藕一样。孙恪更加害怕,好像要逃跑。袁氏笑着说:“张生只是一个小子,不能用道义来教育他的表弟,让他做出这样危险的事情,他应该受到羞辱。但我看你的心意,确实不应该是这样,但我和你已经在一起好几年了,你担心什么呢?”

孙恪这才稍微安心。几天后,他遇到了张生,说:“你为什么要让我去摸老虎的胡须,差点就逃不出虎口。”

张生问剑在哪里,孙恪如实告诉了他。张生非常震惊,说:“这不是我所知道的。”

他非常害怕,不敢再来拜访。十多年后,袁氏已经生了两个孩子,管理家庭非常严格,不喜欢杂乱。后来孙恪去长安拜访老朋友王相国缙,被推荐给南康的张万顷大夫,成为经略判官,带着家人前往。袁氏每次看到青松高山,都会凝视很久,似乎有些不高兴。

到达端州时,袁氏说:“离这里还有一半的路程,江边有一座峡山寺,我们家以前有一个徒弟僧人惠幽,住在那里,已经几十年没见了。这位僧人的修行非常高,能够辨别形体,善于摆脱尘世的烦恼,如果我们经过那里设宴,可能会增加我们南行的福气。”

孙恪说:“好的。”

于是他们准备了素食。到达寺庙后,袁氏非常高兴,换了衣服,打扮了一下,带着两个孩子去见老僧,好像很熟悉那里的路。孙恪感到很奇怪。然后他拿出一个碧玉环,献给了僧人,说:“这是寺院里的旧物。”

僧人也不明白。斋戒结束后,有几十只野猴,手拉手从高松树上下来,在台上吃东西。然后它们悲伤地叫着,跳过藤蔓。袁氏感到很难过,突然拿起笔在僧人的墙上写道:“刚被恩情所驱使,无缘无故地变化,几乎消失。不如跟着伙伴回到山里,长啸一声,烟雾弥漫!”

然后她把笔扔在地上,抚摸着两个孩子,哭泣了几声,对孙恪说:“好好待着,我要永远告别了!”

然后她撕破衣服,变成了一只老猴子,追着叫喊者跳到树上,快到深山时又回头看。孙恪非常惊恐,好像魂飞魄散。过了一会儿,他抚摸着两个孩子,痛哭起来,然后问老僧。僧人突然意识到:“这只猴子是我当小和尚时养的。开元年间,有一个天使高力士经过这里,喜欢他的聪明和狡猾,用一束丝绸换了他。听说他到了洛阳,献给了皇帝。当时有很多天使来来往往,都说他比人更聪明,长时间在上阳宫里驯养,直到安史之乱,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唉,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他的怪异!碧玉环,本来是诃陵胡人给的,当时也挂在猴子的脖子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孙恪感到非常惆怅,停船六七天,带着两个孩子返回,再也不能去赴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