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1 / 2)

一大早,李姑娘就开始捯饬了,先是洗漱,接着又在大衣柜的镜子前,观赏着刚刚换好的新衣服,还不住地催促着我也抓紧洗漱。

今天是回门的日子,李姑娘的心里肯定激动的不要不要了,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去。

归心似箭,回去见爹娘,新媳妇的表情都一样的。

婚后的第三天,新郎与新媳妇一块回娘家,是我们当地的习俗,俗称“回门”。

吃过早饭,母亲按照回门礼的老规矩,把事先准备好的点心、糖、还有猪肉,都分别装在了一个木制的多层盒子里,并嘱咐我,到了新媳妇的娘家,要多长个心眼,可千万别在娘家人的家里出了洋相。

新女婿回门,大家都要与新女婿开玩笑的,喜欢逗着玩的妇女,还要搞出很多的“恶作剧”,这也是我们当地的习俗。

所以,母亲才怕我丢人,出了洋相。

脑瓜子聪明的好友宋明,担当我的保镖,说是保镖,其实,就是怕我出洋相,替我多喝酒,说白了就是我的挡箭牌。

第一次回门,如果新女婿醉在媳妇的娘家,那村里长舌头的人们,就会鸡一嘴、鸭一嘴的开始谣传了,说这个新女婿是个傻子。

所以,宋明的职责相当重要。

出门前,母亲千嘱咐,万叮咛,让我少喝酒,千万别醉了,宋明对母亲说:“伯母,放心吧,有我呢,一定不会让兄弟喝醉的。”

“好,好,小宋啊,今天你就多担待点吧。”

“放心吧,一切全包在我的身上了,就是我喝醉,也不能让兄弟在弟妹的娘家出丑。”

宋明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样子,很自信。

摩托车载着李姑娘,宋明的摩托车上是母亲准备好的礼物,车头上还戴着大大的红花,一脚踹下油门,摩托车发出“嘟嘟嘟”的声音,屁股上冒着烟,一路出发。

娘家这边,知道今天要回门的,一大早就把大门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杀鸡炖肉,买菜买酒,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

村上的人也都知道,今天新女婿要陪新媳妇回门了,大姑娘、小媳妇的,早都嘻嘻哈哈地聚在了门口,东张西望地等待着新女婿的喜糖了。

拐了几个弯,摩托车还没停稳呢,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就一窝蜂地涌了上来,追着喊着开始要喜糖,我从衣兜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随便向人群里抛了一把,大声地说道:“大家不要急,人人都有份的。”

小孩子都蹲下去抢喜糖了,还有几个爱开玩笑的妇女,拽着我的衣服不让走,开始去兜里乱摸了。

我哪见过这阵势啊,搞得我脸红脖子粗的,还是宋明反应快,赶忙停下车喊到:“我这里也有喜糖,请大家到我这里来,喜糖管够。”

宋明一边说,一边发放着喜糖,在人群里忙前忙后地走动着,来替我解围。

宋明还真行,关键的时候没有掉了链子。

进了家,李姑娘变客为主,给我一一介绍乡亲们的辈分和称呼,我跟着李姑娘喊这个大婶,喊那个大伯,什么嫂子妹妹的,大家高高兴兴的,都夸我长得英俊,有礼貌、有出息。

听到乡亲夸自己的爱人,李姑娘喜上眉梢,心里甜丝丝的。

岳母拉着女儿的手,问长问短。看着女儿羞答答的幸福模样,悬了几天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