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蛮子山(1 / 2)

半年后的一个下午,邮局的段姐亲自上门给苏碧送来一封信。临近春节,宋勇终于有消息。

拆开信封,段姐笑着说:“是宋勇写的吧?”

这半年,村里妇女们多半都心疼苏碧一个人带着刚出生的孩子种地为生。其实苏碧身体强壮了不少,还准备来年春天在屋旁搭建一个鸡舍,计划每天给宋秋吃鸡蛋补充营养。有时候柳青青会寄来一些钱补贴家用。

二十一岁的苏碧拿着棕色信封,半掩着眉角微笑,回答送信的段姐说:“是宋勇写的。”

“那你慢慢看。我走了。”段姐喜气洋洋地离开,第一个知道宋勇要回家过年,好像很了不起似的。

苏碧慢慢读,字不多。和以前一样工整好看。

“苏碧,我必须在外面闯出一番事业,才不会被你娘家人嫌弃。春节不回来了,来年我会每个月寄给你生活费。”

一句也没提到女儿。

很快大家都知道宋勇要回来了,段姐传播消息的速度惊人。可直到春节,苏碧还是一个人带着没断奶的孩子干活。原计划来年春天才搭建的鸡舍,从收到信的那天开始,就没日没夜抓紧时间,砍竹子、编篱笆、收割干草、搭棚、买鸡崽子……

钟兰劝过她别太累。她笑吟吟答道:

“眼看着宋秋一天天长大,养几只鸡下蛋给宋秋补充营养,鸡长大了还可以拿去市场卖钱,赚点油盐酱醋钱。老宅那片草棚闲置那么些年,回头我跟大姐和妈商量,我收拾出来养两头猪。”

钟兰撸起袖子,双手叉腰:“到时候我帮你剁猪草!”

“好嘞!”

春节那天,苏家大大小小齐聚一堂。在老宅吃饭,苏碧抱着半岁的宋秋沉默不语。她没去宋勇老家走亲戚。

石板村年味儿浓烈,许多外地打工人回到村子,放鞭炮、烟花,钟兰的铺子大赚了一笔。柳青青在初三那天来看苏碧,带一串细小珍珠项链。

“送给干女儿的新年礼物,你看这珠子,”她拿到阳光下抚摸继续说,“每颗形状不一样,纯野生的,不像人工养殖的那种,来给咱闺女戴上。”

没带过孩子的柳青青哪里知道,小孩子是不戴项链的。

苏碧忙学小孩的声音:“谢谢干妈。”一边拉着怀里宋秋的黝黑小手搭在青青手掌上,“青青,明年不用给我寄钱了。宋勇写信说他会给我寄。”半年的时间,苏碧从闺阁女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家妇女。皮肤粗糙,身材虽然矮小瘦弱,但看起来很有力量。

柳青青穿了件厚皮裙,高筒靴,长大衣。她咧嘴笑着说:“这次看你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啊。那个姓宋的真没良心!”

苏碧脸色一沉:“没事,咱们石板村的女人怕什么!”

“对!当年你在厂里可是模范人物,虽然厂子没了,瞧你这干劲,不怕!”柳青青挺起胸脯眼睛闪着光,“要不,把咱闺女托付给钟兰养,你跟我一起去深圳赚钱?”

苏碧犹豫了一会儿,这个建议让她动心,片刻就打消念头。她把有点松的小被子在孩子身上裹紧,“不了吧,我没去过大城市。再说了,孩子还小。”她低下眉眼,和柳青青发光的眼神形成鲜明反差。

“好,你什么时候想来了,随时联系我。”

元宵节后柳青青回深圳。苏碧的鸡舍很快竣工,小鸡崽子每天等着她喂食,这是苏碧完成的一件大事。

开春后,苏碧越来越忙,她竟然真的买了两头小猪,赶进收拾整齐的草棚,苏复帮她在靠里面的泥地上挖了个粪坑通往棚外,加固了棚子和外篱。猪粪堆积多了她就挑去菜地施肥。

宋秋常常被送到大姐苏梅家照顾,比她大一岁的吴江坐在地上,靠着小宋秋躺着的床边,他俩咿咿呀呀地说话,大人完全听不懂。大哥吴东整日埋头苦学,准备考个好初中,根本不想管两个连路都不会走的孩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