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陶辉是村霸?(1 / 2)

随后前往陶辉家。

这边,胡君和花花提着礼物,寻到屋内。

起初陶辉怎么都不肯收,后来他老婆建议,先收下,后面有机会用其他方式回报。

“陶哥,我们这总要来麻烦你。”

“说这客气话干嘛?。”

客气几句,切入正题。

开始讨教种荸荠的技术。

陶辉告诉他们,荸荠生长条件一点不苛刻。

随便选块荒地,翻整一下,施上基肥,蓄上少量的水。

等到泥土变软后,移植幼苗,和插秧的步骤差不多。

中途再施一次肥便可。

到九十月份快要成熟时,控一下地里的水,让土壤风干便于开挖。

整个种植过程,有两个步骤需要手工操作。

一是幼苗移植。

二是挖荸荠。

荸荠长在土里,需要用铁锹一块一块挖。

另一人猫在旁边手工拾取。

这个步骤着实费时费力。

一亩地,两个人配合挖,起码要四五天时间。

并且劳动强度很大,就算是农村人,那几天也会累散架。

这也是荸荠亩产六七千斤,却种的人并不多的原因。

当然跟低廉的批发价也有关系。

水果贩子来这收,一块钱一斤。

零售市场,五块一斤起步。

其他的工序,耕地施肥都可以用机械操作。

花钱请人就行了。

急性子的胡君,当即就打算开干。

找陶辉要了两亩荒田,联系了机械,约对方今天下午开工。

“谢了陶哥!”

“谢什么?举手之劳。”

胡君满心欢喜离开,以为这事很简单。

回村的路上,李霄说道:“我们送一提酒,其实远远不够。”

胡君花花一怔:“那酒几百块诶,还不够?”

“当然不够,你们知道农村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

“土地?”

“土地固然宝贵,但还有最重要的东西……水!”

“如果没有水源,再多的地也白搭。”

胡君花花还是不太明白,问道:“按照我国相关政策,灌溉用水不是免费的吗?”

“没错,但是这里农村没人,资源全被少数人掌握了。”

“比如陶辉,又是种地,又是包河段喂鱼养虾,其他人想来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沈霄这么一解释,两人恍然大悟。

“明白了,陶源村所有灌溉水,都要经过那条河,那河段被他承包,全给他自己取水,如果别人要取水,他可以以跑鱼为借口,不让别人在这附近取水。”

“我去,那不是村霸?”花花惊讶道。

“村霸也谈不上,反正周围村庄也没人和他抢资源,加上他为人豪爽,也就不存在矛盾。”

谈论到这里,胡君花花有些纳闷。

“小霄,你怎么知道这些?”

“都说了,我小时候在农村待过,情况跟这大同小异。”

这话只是搪塞,真正的原因来自两方面。

一是前世的记忆。

二是系统奖励,获得农作物种植术后,对这些十分精通,一眼就看出陶源村的土地水源结构。

为什么还有四五十亩荒地陶辉不愿意种?

还不是水源条件不好。

要把水弄到那里去,需要花大代价。

现在农村灌溉都是用的水泵加软管。

那些荒地离小河两里多远,得多长的软管?

加上地势又高,根本不可能从其他地里过水。

三人回到村里。

众人看到沈霄背上的笼子,好奇地围了上来。

“这背上是啥玩意?”...

杨蜜,陈玉琪第一次看到鳝鱼笼子,顿感新奇。

只见这玩意,外形怪怪的,像一个被拉长的花瓶。

一头粗一头细,粗的那端呈喇叭装,整个用竹篾制成,摆在一起煞是好看。

“猜猜看,如果你们能猜中,明晚我掌勺。”

杨蜜拿起一口篓子,左瞧瞧,右瞅瞅也没看出个名堂。

说它是篮子,为啥做这么细?

说它是花瓶,这好像也站不稳。

“现在的人追求原生态,返璞归真,这应该是一种竹制工艺品。”

最终,杨蜜给出一个结论。

“非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