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双双赴死17(1 / 2)

有人可能会觉得,几百年以前的努尔哈赤一开口就是现在的东北话,张嘴就是俺们那旮瘩之类的东北大碴子口音,而实际上这种情况还真的不存在。

女真人主要的交流方式靠的是满语,而努尔哈赤由于和李成梁走的太近,汉语说得应该也不错,总不可能让李成梁再去学习满语吧?

按照我们今天的地图来看,努尔哈赤是东北辽宁抚顺人,只不过我们现在的东北人和努尔哈赤时期的东北人完全就是两种人,压根就不是一个群体的。

这个原因和当时的东北环境有特别大的关系,当时的东北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和草原之类的,而大部分女真人过的生活也都和游牧民族差不多,即便努尔哈赤本人统一整个女真,也用了西十年左右的时间。

说努尔哈赤被汉化,压根谈不上,充其量就是能够阅读三国演义的水平,而这本书在后金并不属于文学作品,而是兵书!

辽沈之战之后的后金,收获颇丰,不仅领土变大了,就连人口都变多了,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俘虏的汉族老百姓们,而由于努尔哈赤并没有接触过一些比较大的汉族地主阶级的人,也就压根意识不到管理这些人口的意义所在了。

这些人里面,有投降的老百姓不假,还有一部分是被迫投降的明军,这些人其实非常渴望能够再次回到明军队伍之中,对待这些人最好的政策自然是加以安慰,采取怀柔政策慢慢的来安抚这些人,可努尔哈赤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是采取暴力的方式让这些人屈服。

越是这样,越导致双方之间的矛盾非常大,而努尔哈赤却从来不认为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制度有什么毛病,便继续按照自己的方法来管理,结果各种问题就爆发了出来,光是小规模冲突,就爆发了许多起,让努尔哈赤头疼的很。

明朝那边,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个人又折腾了起来,本来就不和睦的两个人最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熊廷弼看来应该先防守,而王化贞却觉得应该先进攻。

王化贞认为熊廷弼太熊,熊廷弼认为王化贞做事情从来不用脑子。

我们在这里不纠结两个人的方案究竟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毕竟历史不容假设,不过我们可以从两个人的聊天记录里面看出来一些端倪

王化贞:“我主张进攻”

熊廷弼:“防守都难,你怎么进攻?”

王化贞:“正因为防不住所以才应该主动进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