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王熊就位16(1 / 2)

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明军死伤六万多人,辽沈之战的时候明军损伤了更多,损失了七万多人,是明军败的最惨的一次。

辽沈之战对于明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首接说明了要是在野外和后金军队野战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胜利的。

整个辽沈之战,包括沈阳,浑河和辽阳之战,其中有些明军打的也确实不错,可最后依旧逃脱不了被后金军队全歼的下场,让人唏嘘不己。

都说宋朝是以文制武,以文官来压制武将,而实际上明朝基本上也是这么一个情况,除了明朝开国那批武将和后来朱棣靖难的时候那批武将来说,明朝从来没有刻意的去培养过武将,这话听起来很扯淡,事实上就是这样。

即便我们熟知的戚继光和李成梁这种知名度特别高的武将,那也是自己努力才得到的结果,戚继光人生第一战被倭寇追着跑,而李成梁西十岁之前混的那叫一个惨!

如果说有没有例外,其实还真有一个。

这个人就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万历这个人很奇怪,他不喜欢戚继光这种将领,反而是将李如松当成明帝国的武力支柱,对李如松也是好的过了头了,特别偏爱这人。

由于以文制武制度的形成,这就导致每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都是文官负责统筹全局,武将的职责就成为了敢死队长之类的人物,武功高,胆子大,服从命令,敢打敢拼,除了没有脑子,什么都有。

所以,明朝武将大多数都有一个特点,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而那些进士出身再过去当武将的人就显得特别牛了,而言官们基本也不怎么敢惹这些人。

明朝开国那会,兵员的素质是相当优秀的,徐达和常遇春甚至能够带着骑兵部队把擅长骑射的蒙古人都打成了北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明军因为常年种地,连打仗是什么都忘记了。

而更诡异的是,明朝时期的充军制度,明初是二十多条,到了万历的时候就变成了二百多条,动不动就是充军,你还指望这帮人有什么战斗力?

而戚继光和李成梁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拔尖,真的是掌握了真理,别的不说,那军费给的是真多,换成谁都得玩命干。

我们常常看到的明军将领大多数都是兵油子外加二杆子精神,有时候不愿意上,真上的时候谁都拦不住,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贺世贤,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而明朝的文官确实是很牛!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服,任何一个以文制武的朝代文官都很牛,都会出现许多名臣,宋朝的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等等,而明朝的文官也不白给,比如于谦,王守仁,张居正,这些人有的是文官,可是依旧会打仗,有的则是治国的好手!

似乎在明朝人看来,身为一个文官就必须能够迅速掌握某项技能,比如打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