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路遇马谡151(2 / 2)

有的时候直接授予郎官之职,视朝廷具体需求不一而足。

郎官们有个专门的机构,叫做五官中郎署,守卫皇宫,在三公九卿衙署担任小吏观政实习。

三五年之后,根据五官中郎署对郎官们的考核成绩,或在朝廷,或派往各地州郡、县寺任职。

但是如今情况特殊,各地军阀割据一方,选拔出来的“孝廉”、“茂才”根本不可能送去许都朝廷,为曹操所用。

所以这些人就会被州牧府直接授予官职,留下来任职。

前几年老刘刚刚占据荆州,官员缺口非常大,并没有采用察举方式,而是直接用辟除的手段招募了大量荆州内外人才为他所用。

毕竟荆州名义上还属于大汉治下,察举是有名额限制的,大郡两人,有的小郡、穷郡甚至两个郡加起来也只有一个名额而已。

老刘当时手里六个郡,按照规定,襄阳、南郡有两个名额,其余荆南四郡最多也就四个名额。

对老刘来说,用察举选拔人才,根本不够他填补官员缺口。

况且贪腐案,陆议、士匡谍案,又处理了不少官员。

老刘手底下人才早已捉襟见肘。

也就去年开始,才有人建议在荆州恢复察举制。

马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郡中举荐为孝廉,可以用正途正式入仕了。

不过想不到这货居然没有急着去牧府谋职,反而游历各地,来为他将来进入仕途增加见识。

看来这小子还是有点想法的。

要知道这年月交通不便,除非必要,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只在周围几十里地范围内打转。

就连很多世家大族子弟都只限于在本地范围内走动,隔壁县都不一定去过。

导致各地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相差迥异。

马谡游历各地观察所得,都将成为他日后任职过程中最重要的实地资料来源。

光这一点,就比旁人要高出一筹。

难怪日后诸葛亮会对他这么看重,很重视他的建议,当做自己弟子培养。

李源看向马谡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柔和。

“幼常初离家门,有些不懂民情也算正常,且能及时阻止仆从逾矩,可见你并非仗势欺人之辈。”

豪门仆从向来目中无人,在外面做出一些刁顽之事,动辄打骂普通百姓,这都是寻常事。

马氏在荆州也算是一流门第,马良更是受到老刘重用,这两年屡屡升官。

就算两年前因为族兄零阳令马元贪腐之事,吃了些许挂落。

但他本人确是廉洁自守,谦恭有礼,与诸葛亮、庞统还有他李源关系都不错,做事能力也属一流。

就连一向看不起士人的关羽都对他青眼有加,屡屡要求老刘把他派去襄阳,辅助关羽治理郡府。

这样的家族,仆从骄纵一些,休说旁人,就连现代人的李源,也因为看得多了,内心习以为常,都没啥波动了。

在这个凡事都要分个三六九等的年代,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普遍太普遍了,所有人都觉得正常。

可正因为如此,马谡能及时喝止仆从骄纵行为,在李源面前又坦然认错,所以尤显珍贵。

看来此人品行还是不错的。

“幼常可曾读过《孟子》?”

李源与马谡兄长马良关系不错,既然在路上遇到了,就准备顺便提点他几句。

“幼时读过一些,不知长史有何见教?”

马谡见李源话锋一转,便有些不解的问道。

“不知幼常对‘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有何见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