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路遇马谡151(1 / 2)

“福贵,休要废话,与他停泊钱就是!”

随着声音,从船舱里出来一少年文士,不悦的说道。

“小郎君,这等刁民忒也无理,咱家船就靠了一靠,他们要收五十钱,简直就是拦路抢钱啊!”

仆从福贵愤愤的说道。

“哎我说,你这刁仆怎么说话的?此地码头专为往来船只停泊打尖歇息,有县寺批文为证,明码实价,怎是无理了?”

码头管事不乐意了,嚷嚷道。

“咱家码头都是乡里凑钱费时费力建起来的,帮你停船,给你们提供开水,难道都白干不成?”

其实人家收五十钱,仔细算算还真不贵。

不算建设成本,码头上帮着停靠,烧水供应船上船夫、客人,林林总总七八个人都得开支。

再加上这种小型码头,稍微大点的船只差不多停个十几二十艘就满了。

光收点停泊费,也只能勉强维持运营。

大头还是靠着提供餐食,为到此地贩货的商船卸货、出租临时库房、兼职介绍生意的牙人赚钱。

更何况还要缴纳脚税、租税等等。

县寺定死了各项服务的价格,若是不努力经营,还真赚不了多少钱。

福贵还是不服气:“咱家小郎君乃是郡中新荐孝廉,行走各地馆驿都不收费,你这里停靠一下都要收费,是何道理?”

见他还要吵吵,少年文士马谡愈发不耐烦了。

斥道:“福贵,与他就是!没见这是私营码头,与官府馆驿并无关系?”

被自家主人呵斥了几句,福贵不敢再说了,不情不愿的从怀里掏出一串钱扔在岸上。

“呸!奸商!拿去买......吃!”

管事捡起钱,嗤的一声道:“咱们沅水沿岸都是这般,除了官府码头,就算郡君来了都要付钱。你这小小孝廉算个老几?哼!若不是县寺三令五申不许斗殴,今日让你尝尝耶耶砂钵大拳头的滋味。”

马谡心中不悦,甩甩袖子就要转身进舱。

眼角一扫,却见一艘漕船正缓缓错身而过,船头一人宽袍缓带,面如冠玉,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啊?”

他心中一惊,赶紧遥遥行礼,想要开口说话。

李源却摆摆手,伸出手指在嘴边嘘了一声,示意马谡不要说话。

指着漕船道:“幼常过来叙话。”

马谡点头,让仆从扶着他跨到漕船上。

李源挥手示意,转身进了漕船船舱。

马谡跟着进来,再度拱手行礼:“马谡见过长史。”

李源让他坐下,问道:“听说幼常在郡中荐为孝廉,怎的不去牧府任事,反而有兴四处游历?”

马谡可能想起刚才手下仆人与人争执之事,有些丢脸。

便红着脸说道:“谡在家中读书多年,前些日子侥幸蒙郡中长吏所荐忝为孝廉。想到先贤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故此辞别兄长游历各地,看看风土人情,山川地理,以备将来牧府任事。不想仆从刁顽,让长史见笑了。”

李源点点头,马谡被举荐为孝廉这件事他隐隐听说过。

大汉朝士族之家,若要想着出仕做官,最正规的渠道就是被郡中通过察举,根据品德、才学,推荐为“孝廉”和“茂才”。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大部分是通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大姓子弟。

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

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茂才”指的是才学能力突出的人员,不看家世门第,但比“孝廉”稍微低一级。 这些“孝廉”、“茂才”在受到郡中举荐之后,有的时候会派往京中太学,成绩优异者选为郎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