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孙十万要出征扬州53(1 / 2)

周瑜一时无言。

自有史以来,墨家这门学说,或者说墨家门人弟子,是天下各国,历朝历代当权者又爱又恨的存在。

墨家门人号称一人存国,一人灭国。

无论是正史野史皆有记载。

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只要有墨家门人相助,便能立时崛起,无人可胜。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又据说秦国就是得到墨家帮助,才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

墨家这么牛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秘传机械之术神乎其神,得之可无敌于天下。

但是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爱互利,不要为了利益争战不休。

为了这个理想又提出“壹同天下之义”这样的普世道德标准,要求不分贵贱人人遵守。

墨家漠视王权、等级,提出“尚贤”、“人人平等”的主张,也就是民选天子与百官。

这样的主张当然不会受到当权者允许,甚至对墨家进行无情的打击。

所以当武帝继位,大夫公孙弘提出游侠以武乱禁,当严惩不贷时,汉武帝刘彻便顺水推舟,下令处死大侠郭解等一干墨家门人。

从此以后墨家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作为士族子弟,周瑜当然深知墨家过往。

突然,他眼前一亮:“主公,若那李源真是墨家门人,不出数年,刘玄德必生内乱矣。”

“哦?公瑾何出此言?”

“主公饱读诗书,当知墨家提倡‘尚贤’。玄德若在,其为贤者。然玄德年近半百,而其子尚幼,将来继承其位者何人为贤?数年之后玄德岂能容之。玄德地盘越大,将来其乱便更甚。”

周瑜话音刚落,孙权便立时兴奋的哈哈大笑起来。

“公瑾此言令孤茅塞顿开。刘玄德,无虑矣。”

周瑜话中意思很清楚,墨家提倡“尚贤”,意味着他们反对父子相承的家天下,而是要求推选贤者担任主君。

刘备活着的时候没问题,因为他就是他控制的势力中所有人公认的最贤之人,否则墨家门人也不会去帮他。

但是刘备已经快五十岁了,在这个年代里可以算是老人了,还能再活几年?

如果他想要他儿子刘禅继位,那肯定要与墨家“尚贤”的主张相冲突。

毕竟刘禅才刚出生没多久,就算刘备再活二十年,刘禅也不可能是最贤之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备要保证自己儿子继位,就必须去除麾下墨家的势力。

李源作用越大,越受刘备重用,将来就越是尾大不掉,成为刘备的眼中钉肉中刺,产生内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只要孙权耐心等待,就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将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取而代之,一步步接收刘备的势力。

“若真如公瑾所言,倒无需与玄德争一时长短,他要如何便如何罢了,孤反倒省力许多。”

“主公,为今之计西面我们可以不插手,但是北面扬州我们须得趁曹孟德无力南顾之际全力攻伐,以备将来北伐。”

“不错,孤正有此意。只是公瑾负伤未愈,孤想亲自率军北征扬州。”

“主公不可!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瑜小伤尔,尚能纵马杀敌,岂能陷主公于险地。”

周瑜可以说是看着孙权成长起来的,当初孙策遇刺将死,大家都以为他会选三弟孙翊继位。因为孙翊无论从长相还是言谈举止行为方式,还有兵法武艺最像孙策。 可是孙策并没有选择孙翊,反而指定二弟孙权继任江东之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