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孙权的猜测52(1 / 2)

李源心中微微有些不爽,但大抵上还是喜悦和满意的。

来到三国时代快两个月了,接触的都是未来蜀汉大佬级人物,耳濡目染多多少少适应了一些官产规则。

不像刚开始那么小白。

他至少也能按照实际情况揣摩一点刘老大的心态。

而不是仅仅根据史书上盖棺定论的一点文字记载,片面给刘备下结论。

毕竟老刘作为一方势力的老大,不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还是一个要考虑全局的领导者。

他能感觉到老刘对自己复杂的心态。

对于一个刚刚主动加入过来的人才,以前还从未听说过此人有任何名气。

却能一步步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能力,甚至仅凭一人之力击败江东名将周瑜,逼迫江东让出抗曹大胜之后绝大部分利益。

刘备惊喜之余,怎么可能不会产生一丝恐惧和戒备。

李源扪心自问,换做任何人都会有这种复杂心态吧。

所谓功高震主,史书上还少见麽。

一个合格的君主,遇到这样的手下,又用又防正常不过的事情。

给予高位留在身边时时问计,再安排一个政敌时时盯牢他,防止出现不忍言之事。

这才是对李源的保护吧。

否则将来等待李源的命运也许就像韩信、钟会、岳飞一样......

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刘备集团要做的事情何其复杂繁琐,李源耍耍嘴皮子还行,上手做具体工作......

不是他看不起自己,实在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臣妾做不到啊!

这么一想,李源心情就开始美丽了。

哼,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咱这小身板就算嘞。

让殷观老同志发挥发挥咯。

......

濡须口,看着满面风尘,一瘸一拐的头号大将周瑜,孙权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把心中一腔怒火强压下去。

化作一声安慰:“公瑾辛苦了。”

周瑜何尝不知道自家主公内心的苦涩,羞愧的拜倒在地:“主公,臣,臣惭愧啊......”

二人一时相对无言,不知道大好局面竟为何得到如此结果。

这场大战,若是只看前半部分,足可令这对君臣傲视天下。

当时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琮束手就降,名将刘备一触即溃,残部仓皇逃到江夏苟延残喘。

天下群雄还有谁敢说自己能一试曹军兵锋?

江东更是一片降声,就连孙权视为师长的托孤大臣,文臣之首张昭,都极力劝说他放弃抵抗,递书请降。

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相比,江东都远远不是曹操对手。

吴侯孙权只有二十六岁,从未上阵指挥过一场战斗。

另一个托孤大臣周瑜,也仅仅三十三岁,先前只有跟着孙策攻略江东六郡的经验,并不是大军主将。

而当时倾江东之力,不过五六万兵马,其中还有三万新兵。

就在谁都不看好的劣势情况下,君臣二人并不气馁,奋起抵抗曹操。

周瑜妙计叠出,利用天时地利,反间、诈降、火攻,无不令人拍案叫绝,打的曹操丢盔弃甲,仓皇北蹿。

可以说在孙权全力支持下,周瑜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数十万曹操大军,威震天下。

可就在他们欢欣鼓舞,收取胜利果实之时。 刘备方面却突然异军突出,完全不顾同盟之议,阴谋抢占江东胜利果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