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寿州之战(2 / 2)

陈觉虽然有三分才情,做得几首歪诗,但是军事才能一塌糊涂。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再加上将领们之间又不和睦,拉帮结伙,互相倾轧。五万人马,听上去十分壮观强大,但是离心离德,一盘散沙,没有多少战斗力,因此一击即溃。

刘仁瞻得知紫金山的南唐军大败,又急又怒,终于病倒。监军周挺构和营田副使孙羽原本早就想投降,但是刘仁瞻一直不许。现在好了,主帅病倒了,说话都费劲,再也不能发号施令了。两个人背着刘仁瞻商量,早就弹尽粮绝了,紫金山上的援军也被消灭了,不投降的结果,就是等死。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于是两人以刘仁瞻的名义,向柴荣递上了降表,正式投降。

你们两个混蛋,自己要投降,为什么要扯上我?不但在降表上签我的名字,还到处敲锣打鼓,败坏我的名声。要不是我病的不能动,早就把你们这两个叛徒的脑袋砍下来当球踢了。刘仁瞻病的不能动弹,周挺构和孙羽要做什么,他已经无法阻拦了。

老刘啊老刘,你已经病重了,就不要再发火了。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忠臣,就算以你的名义投降,也没有人唾骂鄙视。你背这个黑锅,最合适了。换成我们就不一样了,一定要被大家的口水淹死。这次委屈你了,下次请你吃饭。

受降当天,刘仁瞻躺在门板上,被人抬出城门。局势无法扭转,他愧对国家,心如刀绞。柴荣走上前去,温言安慰,让刘仁瞻放下心理包袱,好好养病。在哪里当官不是当,何必非要做南唐的官呢?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使、中书令,只要病愈,马上就可以上任。刘仁瞻紧紧闭着眼睛,并不理会柴荣。

过了几天,任命刘仁瞻的制书刚刚下达,他就病逝了,享年五十七岁。寿州百姓听到讣讯,无不为之落泪。而且数十位将校士卒自杀,为刘仁瞻殉葬。

柴荣扼腕叹息,派遣使者吊唁,追封为彭城郡王。为了旌表他的忠孝节义,改清淮军为忠正军。

李璟闻讯,也是悔恨恸哭,追赠刘仁瞻为太师、中书令、卫王,谥号忠肃。柴荣追封刘仁瞻为郡王,我就追封为卫王,就是要比你的级别高,气不死你。

后周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寿州附近,柴荣告诉附近的老百姓,不要再和后周军作对了。从前的事既往不咎,就算你们从前杀死过后周军,也赦免罪过。大家放下武器,都回来吧,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做买卖,还是和从前一样过日子。

寿州举城投降,李璟马上第二次求和,答应去掉自己皇帝的称号,割让寿州、濠州、楚州、光州、海州、泗州,每年上贡百万金和帛,请求柴荣罢兵。

淮南有一半的地方落在了后周军的手里,而且每个将领都进展顺利。柴荣发誓,不拿下长江以北所有的地方,决不罢兵。李璟,你这个小气鬼,我要的是整个淮南,而不是寿州等区区六州。你既然不肯痛痛快快把淮南都给我,就还要狠狠的揍你。

这天曹翰来到行宫,觐见柴荣。老板,我在路上碰到一群南唐的俘虏,担心他们抢夺兵器盔甲,于是全都杀了。自以为立了大功,颇有些沾沾自喜。

柴荣认为杀降是一种不祥的举动,心中很不高兴。但是想到曹翰以前的功劳,没有深究下去。

返回京师之后,柴荣追究在寿州打了败仗将领的责任。打了败仗还想做节度使,还想一呼百应,门都没有。武行德被贬为左卫上将军,李继勋被贬为右卫上将军,两人被一撸到底,只保留了一个上将军的荣誉称号。这对难兄难弟相拥而泣,在老板手底下干活,真是太难了。

人吃饭也会被噎着,喝水也会被呛着,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谁没有拿刀追过别人,谁没有被被人追过?一次小小的失误就丢官罢职,下手是不是太狠了。

赏功罚过,赏罚分明,就是柴荣治国治军的原则。别在我面前说仅此一次小小的失误而已,怎么有的人一次失误都没有?不行就是不行,不要找什么借口。我给你们发工资,是要你们打胜仗的,不是要你们打败仗的。

惩罚打败仗的人,也就要奖赏打胜仗的人。柴荣又改革殿前军的军制,最高统兵官更名为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任都点检。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品秩一样了,这下张永德真的和李重进平起平坐了。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领定国军节度使。从今天起,赵家终于出了一个开府建牙的大人物。

返回